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烨茜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775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躯体、位于机器人躯体底部的移动底盘、位于机器人躯体内部并对送餐工作进行管理的PLC控制模块。移动底盘的两侧设有驱动机器人躯体移动的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分别与对应的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相连接。移动底盘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感应地面磁导线的磁路传感器,PLC控制模块设有判断两个磁路传感器是否偏离地面磁导线的循迹模块,并通过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控制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沿地面磁导线移动到预定目的地。该智能送餐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循迹,精确停靠,使用起来方便,大大提高餐厅的运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具体地说是用于餐厅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
技术介绍
餐饮行业跑菜送菜人力需求大,而且技术含量低、工作收入低经常无人问津。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在《2015年中国餐饮业的新趋势》的主题报告中透露,从协会调查的重点餐饮企业情况看,今年的利润率较上年同期大多有不同幅度下降,降幅平均达到近10%,主要是由于租金、人工成本的上涨远超过了营收的增长幅度。以上海为例,2013年上海餐饮企业平均利润率在3%至5%,今年上半年平均不足2.5%。而同期上海餐饮业的人力成本上涨了15%至20%,租金平均上涨了10%左右。在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用智能送餐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的送餐服务就成了餐饮行业的需求。以送餐机器人为例,每台造价6万元,寿命为5年。折算下来,一个送餐机器人一年的费用是1.2万多元。如果换成一个服务员,年薪就要三、四万,因此使用送餐机器人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并提高餐厅运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送餐作业。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躯体(1)、位于机器人躯体(1)底部的移动底盘(2)、位于机器人躯体(1)内部并对送餐工作进行管理的PLC控制模块(3),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底盘(2)的两侧设有驱动机器人躯体(1)移动的左驱动轮(21)和右驱动轮(22),所述的左驱动轮(21)和右驱动轮(22)分别与对应的左驱动电机(23)和右驱动电机(24)相连接;所述移动底盘(2)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感应地面磁导线的磁路传感器(25),所述的PLC控制模块(3)设有判断两个磁路传感器(25)是否偏离地面磁导线的循迹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躯体(1)、位于机器人躯体(1)底部的移动底盘(2)、位于机器人躯体(1)内部并对送餐工作进行管理的PLC控制模块(3),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底盘(2)的两侧设有驱动机器人躯体(1)移动的左驱动轮(21)和右驱动轮(22),所述的左驱动轮(21)和右驱动轮(22)分别与对应的左驱动电机(23)和右驱动电机(24)相连接;所述移动底盘(2)的底部安装有两个感应地面磁导线的磁路传感器(25),所述的PLC控制模块(3)设有判断两个磁路传感器(25)是否偏离地面磁导线的循迹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机器人躯体(1)的下方具有底座部(1a),所述的底座部(1a)具有安装移动底盘(2)的空腔;所述的移动底盘(2)设有与机器人躯体(1)固定连接的安装支架(26),所述的安装支架(26)通过减震弹簧(27)设置在移动底盘(2)上;在所述的安装支架(26)上固定有支撑杆(28),所述的支撑杆(28)与机器人躯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移动底盘(2)的底部设有用于保持机器人躯体(1)平衡的前万向平衡轮(41)和后万向平衡轮(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底盘(2)具有电池仓(29),所述的电池仓(29)内安装有为左驱动电机(23)、右驱动电机(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烨茜阮杨杨王锦涛朱启军王添马高峰吕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吴烨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