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线元件、束线机构与应用其的抽换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5539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02
一种束线元件、束线机构与应用其的抽换式系统,抽换式系统包括第一装置、第二装置、缆线与至少一束线元件。第一装置具有承载空间。第二装置可移动地配置于承载空间以移入或移出第一装置。缆线位于承载空间且电性连接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缆线随第二装置相对于第一装置移动而收放。束线元件配置于缆线上,第二装置移入第一装置以收拢缆线,且缆线收拢时受束线元件拘束而呈现至少一弯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束线元件、束线机构与应用其的抽换式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电脑硬设备为根据各种变化而产生变革,例如早期电脑的硬盘都安装于电脑的主机壳体内。然而为了资料的保存或备份,甚至基于机密数据的可移植性与安全性考虑,所谓「抽取装置」(mobilerack),诸如硬盘抽取盒乃随着需求应运而生,俾令使用者获得莫大的便捷。更甚者,在现有服务器中,抽换式系统也因所述优点而被大量的使用。在此以服务器内的硬盘为例,通常而言,为了避免繁杂的信息缆线穿梭在电脑系统内的空间,在目前的领域中,抽取式硬盘模块会采用背板,将多个硬盘的数据信号汇整由精简的缆线来传输,以降低缆线的损耗。不过,背板意味着较高的成本与潜在的损坏风险。其原因即在于,除了需要电路上的布局之外,连接器的需要颇大。背板内侧需要设置特定的连接器与硬盘的数据传输端口相对连接,而背板外侧也需要额外的连接器供输出信号。此外,随着插拔次数增加,硬盘与连接器的接口接脚难免会有损伤或偏移,降低抽取式硬盘的耐用性,且同时降低系统的耐用性。基于上述,如何以简单的结构配置而降低缆线的耗损且能符合上述抽取式结构的运动机制,实为相关人员所需考虑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束线元件、束线机构与应用其的抽换式系统,以使抽换式系统中连接于不同装置之间的缆线得以因此被妥善地收放。本专利技术的抽换式系统,包括第一装置、第二装置、缆线以及至少一束线元件。第一装置具有承载空间。第二装置可移动地配置于承载空间,以移入或移出第一装置。缆线位于承载空间且电性连接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缆线随第二装置相对于第一装置移动而收放。束线元件配置于缆线上。第二装置移入第一装置以收拢缆线,且缆线收拢时受至少一束线元件拘束而呈现至少一弯折。本专利技术的束线机构,适用于缆线。束线机构包括轨道、移动件以及至少一束线元件,轨道具有一路径,移动件可移动地耦接于轨道而沿所述路径移动,且移动件具有扣槽。束线元件具有本体与至少一第一扣合部,其中第一扣合部从本体延伸而扣持于缆线。本体具有第二扣合部,背对于第一扣合部,且第二扣合部卡扣于扣槽,以使本体固定于移动件上。当缆线收放时,缆线带动束线元件与移动件沿轨道的路径移动,并使缆线在与本体的扣持处产生一弯折。本专利技术的束线元件,适用于缆线。缆线电性连接在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彼此可移动地组装在一起,且缆线随着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的相对运动而收放。束线元件包括本体与至少一第一扣合部。第一扣合部从本体延伸。第一扣合部扣持于缆线,以使本体抵接于缆线。当缆线随着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相对运动而收放时,缆线局限于本体而产生弯折。基于上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抽换式系统中,通过在两个不同装置之间的缆线设置束线元件,因而使所述两个装置产生相对运动而移近或远离时,缆线能因束线元件的拘束而产生至少一弯折,据以让两个装置移近时能让缆线因弯折而形成多段叠置的结构,并因此达到收拢的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抽换式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抽换式系统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抽换式系统的方块图。图4与图5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图1抽换式系统中部分构件的分解图。图6与图7分别绘示束线元件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抽换式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9绘示图8的抽换式系统中束线元件的示意图。图10绘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一种束线机构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抽换式系统110:第一装置112:承载空间114:滑轨116:控制单元120:第二装置130:缆线140、240:束线元件142、242:本体142a:主部分142b:子部分144、244:第一扣合部144c:卡扣凸部144d:开孔146、246:第二扣合部148:凹槽150、350:轨道152:轨道凹槽160:移动件162:载体164:铆合件166:扣槽168:铆孔170:固定件244a:弹性卡勾244b:抵接凸部A1~A6:子单元X1、X2:路径X-Y-Z:坐标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抽换式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绘示其收纳状态。图2是图1的抽换式系统于另一状态的示意图,以绘示其展开状态。图3是图1的抽换式系统的方块图,以绘示其相关构件的电性连接关系。在此是以服务器的抽换式机箱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请同时参考图1、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抽换式系统100包括第一装置110、第二装置120、缆线130以及束线元件140。需先说明的是,第一装置110例如是服务器的主机系统,其具有控制单元116,而第二装置120例如是装设在主机系统上的可抽换装置,例如磁盘驱动器、电路板等多个电子元件或其阵列等。在此,如图1与图2所示,第二装置120具有抽屉式结构特征,其上用以配置多个子单元A1~A6(以虚线轮廓绘示出),以作为代表磁盘驱动器阵列。再者,第二装置120是能通过滑轨114而可移动地配置在第一装置110的承载空间112内,以沿X轴方向而移入或移出承载空间112。如此一来,使用者便能通过抽屉式结构而将第二装置120从承载空间112中拉出,而利于对其子单元A1~A6进行更换或维修,而于完成动作后再将第二装置120推回承载空间112。缆线130位于承载空间112内且电性连接在第一装置110与第二装置120之间,以作为从主机系统(第一装置110的控制单元116)供电至子单元A1~A6或信号传输之用。因此,缆线130会随着第二装置120相对于第一装置110的运动状态而收放(图1绘示收拢状态,图2绘示释放状态)。为让第二装置120能顺利地从承载空间112移出且让子单元A1~A6能在不断电的状态下而进行更换,故缆线130的长度必须符合让第二装置120足以移出承载空间112的长度需求。如此一来,便需设法对第二装置120移入承载空间112时,提供足以收纳缆线130的空间、结构与方式。基于上述,本实施例通过配置在缆线130上的束线元件140,而让第二装置120移入第一装置110的承载空间112时,缆线130会受束线元件140的拘束(constrain)而产生至少一弯折,而使缆线130能因此收拢,以达到将第二装置120收纳于第一装置110内但不因此让缆线130产生缠绕或干涉的情形。相对地,当缆线130因第一装置110、第二装置120的相对运动而释放或展开时,也会以前述弯折处为基础而展开。如此一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缆线130通过在多处配置束线元件140,并藉此产生多个固定位置的弯折而达到收拢、释放的目的。更进一步地说,为让缆线130能顺利地收拢,本实施例的多个束线元件140还能沿路径X1而可移动地耦接于第一装置110,因而当缆线130随着第一装置110、第二装置120的相对运动而收放时,缆线130的多个部分(即配置有束线元件140的部分)便会被局限在所述路径X1上来回移动,亦即,缆线130通过束线元件140而让缆线130的局部能依循固定路径X1移动,便能在第二装置120移入承载空间112时,使在缆线130上让产生固定弯折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束线元件、束线机构与应用其的抽换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换式系统,包括:一第一装置,具有一承载空间;一第二装置,可移动地配置于该承载空间,以移入或移出该第一装置;一缆线,位于该承载空间且电性连接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该缆线随该第二装置相对于该第一装置移动而收放;以及至少一束线元件,配置于该缆线上,该第二装置移入该第一装置以收拢该缆线,且该缆线收拢时受该至少一束线元件拘束而呈现至少一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1 TW 1041300411.一种抽换式系统,包括:一第一装置,具有一承载空间;一第二装置,可移动地配置于该承载空间,以移入或移出该第一装置;一缆线,位于该承载空间且电性连接在该第一装置与该第二装置之间,该缆线随该第二装置相对于该第一装置移动而收放;以及至少一束线元件,配置于该缆线上,该第二装置移入该第一装置以收拢该缆线,且该缆线收拢时受该至少一束线元件拘束而呈现至少一弯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抽换式系统包括多个束线元件,所述束线元件分别沿一路径可移动地耦接于该第一装置,以在该缆线随着该第一装置、第二装置相对运动而收放时,该缆线的多个部分被局限在该路径上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抽换式系统还包括:一轨道,设置于该第一装置且位于该承载空间内;以及至少一移动件,可移动地耦接于该轨道,该至少一束线元件组装于对应的该至少一移动件上而随该至少一移动件在该轨道上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轨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第二装置相对于该第一装置的移动方向。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抽换式系统包括多个束线元件与多个移动件,至少部分所述束线元件对应地组装于所述移动件,且所述移动件耦接于该轨道,当该第二装置移入该第一装置以收拢该缆线时,该缆线在所述束线元件处呈现多个弯折,以让该缆线的多个不同段沿该轨道的延伸方向而叠置收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在该缆线上的所述束线元件是间隔地组装于所述移动件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束线元件包括:一本体;以及至少一第一扣合部,从该本体延伸,该第一扣合部扣持于该缆线,以使该本体抵接于该缆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束线元件包括多个第一扣合部,而该本体为一弹性片状物,该本体包括一主部分与从该主部分延伸出的多个子部分,各第一扣合部包括一卡扣凸部与一开孔,分别设置于位在该主部分的相对两侧且彼此对应的两个子部分上,所述彼此对应的两个子部分分别相对于该主部分翻折而局部重叠,且通过该卡扣凸部穿过并卡扣于该开孔而使该两个子部分扣持在一起,以让该缆线固定于该主部分与所述子部分之间,且使该主部分与所述子部分贴附于该缆线。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束线元件还包括:一第二扣合部,从该主部分背离所述第一扣合部延伸,而该抽换式系统还包括一轨道与至少一移动件,该轨道设置于该第一装置且位于该承载空间内,该移动件可移动地耦接于该轨道,且该移动件具有一扣槽,通过该第二扣合部卡扣于该扣槽,而使该本体固定于该移动件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本体还具有一凹槽,位于该主部分且背对于该第二扣合部。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第一扣合部包括一抵接凸部与一弹性卡勾,分别立设于该本体上,该弹性卡勾卡扣于该抵接凸部,以让该缆线从该本体、该抵接凸部与该弹性卡勾之间穿过,该弹性卡勾能够受力而弹性变形以从该抵接凸部释放。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抽换式系统,其中该束线元件还包括:一第二扣合部,从该本体背离该第一扣合部延伸,而该抽换式系统还包括一轨道与至少一移动件,该轨道设置于该第一装置且位于该承载空间内,该移动件可移动地耦接于该轨道,且该移动件具有一扣槽,通过该第二扣合部卡扣于该扣槽,而使该本体固定于该移动件上。13.一种束线机构,适用于一缆线,该束线机构包括:一轨道,具有一路径;一移动件,可移动地耦接于该轨道而沿该路径移动,该移动件具有一扣槽;以及至少一束线元件,具有一本体与至少一第一扣合部,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文璨张宏铭林政得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