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雨生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3466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包括承重支柱、上承重横杆、主减震器、下承重横杆、副减震器和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柱从上往下分别与上承重横杆、下承重横杆和车体大梁的断面中上部铰接;所述上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限位器上连接端固定连接,限位器下连接端与主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主减震器下端与轮桥的近外端铰接;所述下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副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副减震器下端与轮桥中部的支撑端铰接;所述轮桥的外端与轮毂连接、内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不仅可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无需安装汽车平衡器及汽车减震器,而且可有效缓冲原有汽车的震荡冲击,增强车辆在转弯时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震平衡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已授权的CN2445196U号专利,该专利是一种汽车防震平衡装置,该装置虽然可使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减少颠簸,在转弯时能够自动地平衡汽车的重心,改善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增加了驾乘舒适感,可有效防止减震器变形过大,减少减震器在使用过程的磨损,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但是为确保安全性,还需在车辆上安装汽车平衡器,并且汽车的减震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该防震平衡悬挂系统不仅可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无需安装汽车平衡器及汽车减震器,而且可有效缓冲原有汽车的震荡冲击,增强车辆在转弯时的舒适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包括承重支柱、上承重横杆、主减震器、下承重横杆、副减震器和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柱从上往下分别与上承重横杆、下承重横杆和车体大梁的断面中上部铰接;所述上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限位器上连接端固定连接,限位器下连接端与主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主减震器下端与轮桥的近外端铰接;所述下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副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副减震器下端与轮桥中部铰接;所述轮桥的外端与轮毂连接、内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铰接;主减震器下端分别铰接有减震稳定杆、车身稳定杆,减震稳定杆的另一端与下承重横杆的同侧端铰接,车身稳定杆的另一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铰接,减震稳定杆、车身稳定杆、轮桥从上往下依次排列。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器形状为扇面型的扇面窗口结构,扇面窗口顶部设有上连接端;扇面窗口下边缘的中部铰接有下连接端,下连接端直线延伸到扇面窗口的内部形成限位片。进一步:所述主减震器、副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由于在采用双减震器结构,且在上承重横杆与主减震器之间设置限位器、及在轮桥上设置缓冲机构,使得车辆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大幅提高,也有效防止了车辆拐弯时主减震器、副减震器及车轮整体偏离车体大梁变形过大。本技术的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通过多结构吸能、放能,可有效解对汽车车体的震荡冲击,增强车辆在行驶中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承重支柱;2、上承重横杆;3、下承重横杆;4、主减震器;5、副减震器;6车体大梁;7、限位器;71、扇面窗口;72、上连接段;73、下连接端;74、限位片;8、轮桥;9、减震稳定杆;10、车身稳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的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包括承重支柱1、上承重横杆2、主减震器4、下承重横杆3、副减震器5、轮桥8,所述承重支柱1自上而下分别与上承重横杆2、下承重横杆3的中部铰接,以及车体大梁6截面的中上部铰接;所述上承重横杆2两端的下方与限位器7上连接端72固定连接,限位器7下连接端73与主减震器4上端固定链接,主减震器4下端与轮桥8的近外端铰接;所述下承重横杆3两端的下方与副减震器5上端固定链接,副减震器5下端与轮桥8中部铰接;所述轮桥8的外端与轮毂连接、内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6铰接;主减震器4下端分别铰接有减震稳定杆9、车身稳定杆10,减震稳定杆9的另一端与下承重横杆3的同侧端铰接,车身稳定杆10的另一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6铰接,减震稳定杆9、车身稳定杆10、轮桥8从上往下依次排列。限位器7形状为扇面型的扇面窗口71结构,扇面窗口71顶部设有上连接端72;扇面窗口71下边缘的中部铰接有下连接端73,下连接端73直线延伸到扇面窗口71的内部形成限位片74。主减震器4、副减震器5为弹簧减震器。直行道路上行驶时,通过主减震器4、副减震器5和轮桥8组合吸能、放能,能有效地提整体高舒适性。过弯时上承重横杆2、下承重横杆3发生倾斜,限位器7结构可有效消除部分倾斜角度,能有效地提整体过弯高舒适性。同时,结构缓冲可减少车体大梁6、上承重横杆2、主减震器4、下承重横杆3、副减震器5等的变形。当然,上承重横杆2、主减震器4、下承重横杆3、副减震器5、限位器7结构的选择,需根据车体大梁6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也与汽车的前后轮桥8相关联,其具体在此就不赘述。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包括承重支柱、上承重横杆、主减震器、下承重横杆、副减震器和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柱从上往下分别与上承重横杆、下承重横杆和车体大梁的断面中上部铰接;所述上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限位器上连接端固定连接,限位器下连接端与主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主减震器下端与轮桥的近外端铰接;所述下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副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副减震器下端与轮桥中部铰接;所述轮桥的外端与轮毂连接、内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铰接;主减震器下端分别铰接有减震稳定杆、车身稳定杆,减震稳定杆的另一端与下承重横杆的同侧端铰接,车身稳定杆的另一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防震平衡悬挂系统,包括承重支柱、上承重横杆、主减震器、下承重横杆、副减震器和轮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柱从上往下分别与上承重横杆、下承重横杆和车体大梁的断面中上部铰接;所述上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限位器上连接端固定连接,限位器下连接端与主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主减震器下端与轮桥的近外端铰接;所述下承重横杆两端的下方与副减震器上端固定链接,副减震器下端与轮桥中部铰接;所述轮桥的外端与轮毂连接、内端与同侧的车体大梁铰接;主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雨生
申请(专利权)人:田雨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