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装置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344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装置及其应用:废水先进入隔油池,然后进入调节池;经中和调整后的废水进入生化处理池,生化池中设有潜污泵和曝气装置;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后的废水进入内置填料的过滤池,对废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池旁设置反冲洗装置或滤料再生装置;过滤装置出水进入深度处理池,获得达标的回用水;回用水进入回用水池,池中配备液位控制装置控制水位;沉淀池中的剩余污泥被提升至污泥干化堆肥池,利用温控加热装置对剩余污泥进行中、高温堆肥,该一体化装置外包有聚氨酯夹芯板的保温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套单元结构模块化、处理效率高、自控性强、适应性广、投资较小和便于移动运输的一体化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工以及环保
,涉及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的技术与装置,具体是将 废水处理达标并进一步综合利用的工艺及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水普遍存在于工业生产与生活中,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废水必须经过 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能排放。目前大部分废水都是通过市政管网接入城市污水处理 厂进行集中处理,然而由于许多特殊的原因,废水处理还存在以下问题l.有些新建项目所 在区域的污水管网不完善,废水无法纳入综合污水厂进行处理;2.当今世界水资源非常匮乏, 许多企业迫于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必须要发展循环经济,因此希望将废水处理后回用以节 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有必要开发出一套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 价格合理的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设备以满足上述地区的需求。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CN200310110555.3)阐述了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 在移动式柜机内集装有污水泵、净水剂罐、反应器、絮凝剂罐、第一混合器、消毒剂罐、第 二混合器、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螺旋脱水机和反冲泵。该专利技术装置是一套低成本的, 可以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的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设备。但是该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完善, 且没有考虑污泥的处置。污水回用一体化设备(CN 101117254)阐述了一种膜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新设备,适 用于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及回用领域。该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回用一体化设备主要由厌氧池、缺 氧池、膜生物反应池、反渗透系统、消毒系统、在线探测仪、PLC自动控制系统及各种泵阀 等组成。然而该设备没有考虑污泥的处置问题,且不能灵活地按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一种可移动式污水处理与回用一体化设备(CN 200967772)介绍了一种将调节池、初沉 池、A"0生物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深度处理单元、消毒池、控制室、风机房集中为一体的 可移动式污水处理与回用一体化装置。在接触氧化池中进行鼓风曝气,使接触氧化法和活性 污泥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该设备也忽视了污泥的处置问题,且工艺单一、适用范围小。尽管废水处理的工艺和设备很多,但是目前大多存在如下问题①设备的一体化程度低, 可控性较低。②废水处理后没有综合利用,尤其是缺少了污泥的处置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废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存在的一些不足,提供一种废水处理及回用的工艺, 同时形成一套单元结构模块化、处理效率高、自控性强、适应性广、投资较小和便于移动运 输的一体化设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装置,所述废水一般来源于各行各业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为COD约100 3000mg/L、 BOD5约60~2000mg/L、氨氮约 15~500mg/L、 SS约100~650mg/L。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装置包括以下结构隔油池(l),调节池(2),生化池G),沉淀池(4),过滤池(5),深度处理池(6),污泥干化堆肥池(7),回用水池(8),潜污泵 (9),风机(10),曝气装置(11),反冲洗装置(12),温控加热装置(13),液位控制装置 (14),保温装置(15)。所述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装置,其材质为碳钢、不锈钢、玻璃钢、聚丙烯、聚 氯乙烯、聚碳酸酯、聚縮醛、聚酰胺、聚苯醚或聚酯其一。所述生化处理池(3)的设计采用A/0工艺、A々0工艺、MBR工艺、SBR工艺的一种或 多种联合。所述过滤池(5)的填料为砂石、活性炭、纤维球、蜂窝滤芯、微孔瓷砖瓷管其一或级配。 所述深度处理池(6)的设计采用03/UV、 03或03+离子交换其一。 所述污泥干化堆肥池(8)采用热电偶、蒸汽、加热盘管其一加热,并用温控加热装置(13) 自动调节堆肥温度。所述保温层(15)采用聚氨酯、聚苯乙烯泡沫、橡塑海绵、玻璃棉、硅酸铝、聚乙烯或 岩棉其一。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如下废水先进入隔油池(l),然后进入调节池(2);经中和调整后的废水进入生化处理池(3),生 化池中设有潜污泵(9)和曝气装置(11),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流入沉淀池(4);沉淀的污水进入 装有填料的过滤池(5),对废水进行过滤,过滤池旁设置的反冲洗装置(或滤料再生装置)(12)。 从过滤装置里面的出水进入深度处理装置(6),获得达标的回用水;回用水流入回用水池(7), 池中安装了液位控制装置(14)。沉淀池(4)中的剩余污泥被提升至污泥干化堆肥池(8),利用温 控加热装置(13)对剩余污泥进行中、高温堆肥。该一体化装置外包有聚氨酯夹芯板的保温层 (15)。本专利技术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方法,其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的工艺分为3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污水处理工艺,利用物化、生化法去除废水中油脂、COD、 BOD、氨氮、SS 等;第二个部分为水回用工艺,将处理过的污水经过沉淀、过滤、深度处理,使出水达到回 用的标准;第三个部分为污泥处置工艺,将剩余污泥提升到干化堆肥池中,采用温控装置进 行中、高温堆肥,使剩余污泥资源化再利用,技术方案如下(1) 物化处理工艺废水先进入隔油池除去大部分的油脂,然后进入调节池,调整pH。(2) 生化处理工艺经中和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以去除绝大部分的氨氮、COD和BOD。(3) 沉淀工艺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流入沉淀池,经过沉淀作用,去除大部分的SS。(4) 过滤工艺经沉淀池处理的污水进入内置填料的过滤装置,对废水进行吸附、过滤,(5) 深度处理工艺经过过滤装置处理的废水通过深度处理装置,进行脱色、杀菌消毒、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等,使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6) 污泥处置工艺剩余污泥从二沉池流入污泥干化堆肥池,渗滤液从池底流出并且回 流到调节池中进行再次处理,再利用温控加热装置对剩余污泥进行中、高温堆肥。按照工艺路线,本专利技术可以叙述如下(1) 工艺路线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工艺分为3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污水处理工艺,去除废水中65~95%的COD、 75~95%以上的BOD、 65~90%的氨氮;第二个部分为水回用工艺,即 将处理过的废水经过沉淀、过滤、深度处理,去除65~98%的SS,出水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 可用于绿化、冲厕、洗车等;第三个部分为污泥处置工艺,即将剩余污泥提升到污泥干化池 中,采用中、高温堆肥,使剩余污泥得以资源化再利用。(2) 污水处理工艺① 预处理工艺废水进入隔油池中停留约0.5~3h,除去大部分浮油和悬浮物,并去除 65~95%的COD、 75~95%的BOD、 65~卯%的氨氮;然后经过调节池,通过投加酸碱,调节 pH至6 8。② 生化处理工艺经过生化处理,可去除65~95%的COD、 75 95。/。的BOD、 65~90%的氨氮。(3) 水回用工艺① 沉淀工艺经生化处理的废水在沉淀池中沉淀2 4h,可去除50 85n/。的SS。② 过滤工艺沉淀后的废水经过滤池中滤料的吸附、截留等作用,去除70 90。/。的SS。③ 深度处理工艺过滤后的水经过深度处理,处理工艺包括03/UV、 03和03+离子交换 等,可去除浊色至0度,并杀死99%以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 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废水一体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以下结构:隔油池(1),调节池(2),生化池(3),沉淀池(4),过滤池(5),深度处理池(6),污泥干化堆肥池(7),回用水池(8),潜污泵(9),风机(10),曝气装置(11),反冲洗装置(12),温控加热装置(13),液位控制装置(14),保温装置(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家泽郝睿刘菲菲谈敏杨勇赵伟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