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打孔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465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类打孔工装,包括工作台、夹持机构,轴类钻孔夹具还包括悬空地设置在工作台上方的支撑座,支撑座内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的凹口,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凹口的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夹持块、以及从第二侧壁穿过直至从支撑座侧面水平穿出的第二夹持块,第二夹持块能移动地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块;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槽,第二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对应,第一限位槽从第一夹持块的端面朝向远离第二夹持块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第二限位槽从第二夹持块的端面朝向远离第一夹持块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轴类打孔工装。
技术介绍
轴类工件是工业生产中所广泛使用的一类零件,其形状和结构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轴类工件均具有一轴杆,通常需要在轴杆上,特别是轴杆的末段位置钻设钻孔,以便于轴类工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此类工件的钻孔通常采用的工艺方法是:首先,划孔的位置线并打样冲,也就是常说的划线步骤;接着,通过钻床在划线完毕的轴类工件上进行钻孔,以便在轴类工件上形成所要求的开孔;最后,将加工完成的工件交检进行质量检验。在上述的工艺方法中,划线和钻孔步骤中的大部分工作是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动来完成的,很容易产生所加工出的零件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容易出现次品而使整个生产成品率降低。在上述的钻孔步骤中,通常是先采用台钳将轴类工件的杆部夹紧,台钳是固定安装在钻床的工作台上,然后利用钻床上夹持的钻头钻孔。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台钳的夹口是平的,所以夹持时钳口与轴类工件之间为线接触,夹持力较小,当钻头接触到轴类工件的表面进行钻孔时,会对轴类工件产生作用力,轴类工件夹持不牢的话就容易活动,稍不注意钻孔就会产生偏斜,还会出现打断钻头造成工件报废,甚至还可能出现轴类工件从台钳夹口中蹦出,使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由上可知,现有的轴类工件钻孔工艺及所使用的装置,仍然存有较多的缺陷,致使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夹持稳定、生产效率高的轴类打孔工装。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类打孔工装,包括工作台、用于夹持待加工的轴类工件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类钻孔夹具还包括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方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的凹口,所述凹口具有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凹口的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夹持块、以及从所述第二侧壁穿过直至从所述支撑座侧面水平穿出的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能移动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持块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从所述第一夹持块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块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所述第二限位槽从所述第二夹持块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所述轴类工件竖直地夹持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组成的槽体内。优选的,所述凹口由所述支撑座的其中一个侧面向中间凹陷而形成。为便于推动第二夹持块的动作,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传动杆和连接臂,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穿出支撑座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座固定,所述传动杆的第二端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使得所述传动杆绕与所述连接臂的连接处水平转动。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中部开设有水平贯穿的通槽,所述连接臂的第一端穿设在所述通槽内、并通过第二销轴与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座通过多个支撑柱悬空地支撑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两个可相对移动的夹持块,能方便地对轴类工件进行夹持和释放,而将夹持块的限位槽设置成V形,可使得夹持块的限位槽和轴类工件之间实现面接触,从而使得轴类工件稳定地被夹持块夹持,能提高成品率,进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类打孔工装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轴类打孔工装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和图2,一种轴类打孔工装,包括工作台1、支撑座2、夹持机构3、以及驱动机构4。工作台1的台面可以为平面,支撑座2通过多个支撑柱21悬空地支撑在工作台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21为四个,间隔地布置在支撑座2下方。支撑座2的其中一个侧面朝向支撑座2中间内凹凹口22,凹口22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支撑座2,以便将待钻孔的轴类工件5竖直地设置在凹口22区域。夹持机构3包括夹持块、传动杆32和传动座33,夹持块包括第一夹持块311和第二夹持块312,其中,第一夹持块311固定在凹口22的第一侧壁221上,第二夹持块312则从凹口22的与第一侧壁221相对的第二侧壁222上穿过直至从支撑座2的一个侧面水平地穿出。第一夹持块311与第二夹持块312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槽313,第二夹持块312与第一夹持块311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限位槽314,第一限位槽313和第二限位槽314的位置对应。第一限位槽313从第一夹持块311的端面朝向远离第二夹持块312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第二限位槽314从第二夹持块312的端面朝向远离第一夹持块311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两个限位槽组合而成的槽体的形状和尺寸和轴类工件5匹配。第二夹持块312可相对支撑座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远离或靠近第一夹持块311。当第二夹持块312靠近第一夹持块311移动时,V形的限位槽与轴类工件5实现面接触,从而可稳固地夹持轴类工件5;当第二夹持块312远离第一夹持块312移动时,则松开轴类工件5,可将轴类工件5取出。第二夹持块312穿出支撑座2的端部与传动杆3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321转动连接。传动座3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传动板331,传动杆32的第二端从传动座33的两个传动板331之间穿过。传动杆32的中部开设有水平贯穿的通槽322,连接臂34的第一端穿设在通槽322内、通过第二销轴323与传动杆32转动连接,连接臂34水平延伸,连接臂34的第二端与支撑座2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为气缸41,其与支撑座2固定,气缸41的顶杆42的自由端连接到传动座33,并通过第三销轴332使得顶杆42和两个传动板33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传动板331的第二端通过第四销轴333连接,并且在第四销轴333上、两个传动板331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轴承35,轴承35可相对第四销轴333转动,并且通过第三销轴332和第四销轴333实现了两个传动板331的位置相对固定。顶杆42的端部以及轴承35的相对设置可避免传动杆32从传动座33内脱出,而传动杆32和轴承35之间则实现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工作时,首先将轴类工件5竖直地置于工作台1上,并且穿过第一夹持块311的第一限位槽313;然后,驱动机构4启动,气缸41的顶杆42推出,将传动杆32的第二端向外推,从而使得传动杆32以与连接臂34的连接处为转动中心转动,此时,传动杆32第一端的运动方向则与第二端相反,从而将第二夹持块312朝向第一夹持块311推动,直至第二夹持块312和第一夹持块311将轴类工件5夹紧,从而钻孔装置6可在轴类工件5的上方对轴类工件5进行钻孔加工。钻孔完毕后,气缸41的顶杆42复位,传动杆32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夹持块312逐渐远离第一夹持块311,轴类工件5可取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类打孔工装,包括工作台(1)、用于夹持待加工的轴类工件(5)的夹持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类钻孔夹具还包括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的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内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的凹口(22),所述凹口(22)具有第一侧壁(22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221)相对的第二侧壁(222),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在所述凹口(22)的第一侧壁(221)上的第一夹持块(311)、以及从所述第二侧壁(222)穿过直至从所述支撑座(2)侧面水平穿出的第二夹持块(312),所述第二夹持块(312)能移动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311);所述第一夹持块(311)与第二夹持块(312)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槽(313),所述第二夹持块(312)与所述第一夹持块(311)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限位槽(314),所述第一限位槽(313)和第二限位槽(314)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313)从所述第一夹持块(311)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块(312)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所述第二限位槽(314)从所述第二夹持块(312)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311)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所述轴类工件(5)竖直地夹持在所述第一限位槽(313)和第二限位槽(314)组成的槽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类打孔工装,包括工作台(1)、用于夹持待加工的轴类工件(5)的夹持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类钻孔夹具还包括悬空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上方的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内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的凹口(22),所述凹口(22)具有第一侧壁(221)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221)相对的第二侧壁(222),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固定在所述凹口(22)的第一侧壁(221)上的第一夹持块(311)、以及从所述第二侧壁(222)穿过直至从所述支撑座(2)侧面水平穿出的第二夹持块(312),所述第二夹持块(312)能移动地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311);所述第一夹持块(311)与第二夹持块(312)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槽(313),所述第二夹持块(312)与所述第一夹持块(311)相对的一端形成有第二限位槽(314),所述第一限位槽(313)和第二限位槽(314)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限位槽(313)从所述第一夹持块(311)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块(312)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所述第二限位槽(314)从所述第二夹持块(312)的端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块(311)的方向延伸,并且宽度逐渐减小从而形成V形,所述轴类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国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万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