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及旅客容错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23643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场空侧的旅客捷运系统,包括车辆和站台。车辆包括依次连接的车厢限制区、国际旅客车厢以及国内旅客车厢,在所述站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厢限制区相对应的站台限制区,所述的车厢限制区或所述站台限制区设置有门禁系统。通过设置车厢限制区、站台限制区及门禁系统,使走错登机区的国际旅客能乘坐捷运系统到达相应的登机区,同时又防止不同人流之间混同,从而保证了机场秩序和效率。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场空侧的旅客容错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及旅客容错方法
技术介绍
机场航站区通常布置为前置廊型、指廊型和卫星厅型,这三种布置方式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旅客步行距离都会变长,旅客因行走而浪费较多的宝贵时间。根据民航业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我国已经有24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从机场发展的经验来看,年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均有建设旅客捷运系统即APM(AutomaticPeopleMoving)系统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许多枢纽机场和大型机场面临着改建和扩建,因此APM系统的需求量必然会大量增加。在航站区内,机场捷运系统又可分为空侧捷运系统(隔离、管制区域内)和陆侧捷运系统(类似于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陆侧捷运系统,空侧捷运系统要根据相应的空防要求对旅客进行隔离管制,因此需要对国际旅客与国内旅客活动区域做相应区分。根据机场旅客“四分开”原则,机场旅客分为国际与国内旅客、出发与到达旅客,客混流不利于机场的旅客管理,因此必须对各种旅客进行分流,同时还要考虑走错登机区的国际旅客和国内旅客返回相应登机区的需求。机场很多功能区之间只允许单向通过,走错登机区的旅客并不能原路返回。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捷运系统既具有旅客容错功能,又能防止人流混同,这些是目前旅客捷运系统设计与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能使走错登机区的旅客返回相应登机区,同时又能防止不同人流的混同。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机场空侧旅客的容错方法。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包括车辆和站台,所述车辆包括依次连接的车厢限制区、国际旅客车厢以及国内旅客车厢,所述车厢限制区与国际旅客车厢之间相互隔断;在所述站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厢限制区相对应的站台限制区,所述的车厢限制区或所述站台限制区设置有门禁系统。进一步,所述门禁系统的控制方式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二维码扫描或射频识别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所述站台为一岛两侧式站台,包括一个岛站台和两个侧站台,所述侧站台位于所述岛站台两侧,所述车辆的停靠位置位于所述岛站台和所述侧站台之间。进一步,在所述车辆的两端还分别连接一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车厢限制区、国内旅客车厢之间均相互隔断,所述国际旅客车厢和国内旅客车厢之间相互隔断;所述站台与所述车辆的国际旅客车厢、国内旅客车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国际旅客区、国内旅客区、所述国际旅客区和国内旅客区之间相互隔断。优选方式为,所述的国际旅客车厢与国内旅客车厢之间,设置有可转换车厢,所述可转换车厢与国际旅客车厢、国内旅客车厢之间均设置有车厢隔离门。优选方式为,所述国际旅客区与所述国内旅客区之间通过设置站台转换区进行隔断,所述站台转换区位于所述国际旅客区与所述国内旅客区之间,所述站台转换区并与所述可转换车厢相对应;所述站台转换区与国际旅客区、国内旅客区之间均设置有站台隔离门。优选方式为,在所述驾驶室设置有所述车厢隔离门和站台隔离门的启闭开关;和/或所述车厢隔离门、站台隔离门分别与一中央控制室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室设置有所述车厢隔离门与所述站台隔离门的启闭开关。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场空侧旅客的容错方法,所述机场包括两个登机区,所述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设置于所述两个登机区之间,所述机场空侧旅客的容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当国际旅客发现到达错误登机区时,所述国际旅客通过所述门禁系统验证后,经所述站台限制区,进入车厢限制区;步骤二,所述车辆将步骤一中的国际旅客运送至另一所述登机区;步骤三,步骤二中的所述国际旅客经所述车厢限制区下车,经由站台限制区到达指定位置。优选方式为,一个所述登机区的岛站台连接国际到港层,侧站台连接国际离港层;另一个所述登机区的岛站台连接国际离港层,侧站台连接国际到港层;在所述步骤一中:当国际旅客在错误登机区的侧站台上发现错误时,所述国际旅客经所述车站台的国际旅客区,通过所述门禁系统验证后,经所述站台限制区,进入车厢限制区;当国际旅客在错误登机区的国际离港层上发现错误时,所述国际旅客由所述国际离港层进入所述侧站台的国际旅客区,过所述门禁系统验证后,经所述站台限制区,进入车厢限制区。优选方式为,所述步骤三包括:所述国际旅客经所述车厢限制区下车,经由所述岛站台的站台限制区和国际旅客区到达相应位置。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通过设置车厢限制区、站台限制区及门禁系统,使走错登机区的国际旅客能乘坐捷运系统到达相应的登机区,同时又防止不同人流之间混同,从而提高了机场秩序和效率;(2)通过在车辆中设置可转换车厢以及车厢隔离门,实现了可转换车厢转化为国际旅客车厢或国内旅客车厢,这样既防止了国际旅客与国内旅客在车辆中混同,又能根据国际与国内旅客客流量的变化,调整车辆的国内旅客区与国际旅客区的容量,提高了输送旅客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机场空侧旅客容错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连接两个登机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及一个登机区配套设施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及另一个登机区配套设施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车辆100;车厢限制区110;国际旅客车厢120;国内旅客车厢130;驾驶室140;可转换车厢150,车厢隔离门151、151a、151b、151c;站台200;岛站台210;侧站台220;站台限制区211、221;国际旅客区212、222;国内旅客区213、223;站台转换区214、224;站台隔离门215、215a、215b、215c、225、225a、225b、225c;卫星厅S1;航站楼T1;国际离港层300、300a;国内离港层310、310a;国际到港层400、400a;国内到港层410、410a;国际功能区410a;国内功能区410b;飞机500、500a、510、510a。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及旅客容错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包括车辆和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依次连接的车厢限制区、国际旅客车厢以及国内旅客车厢,所述车厢限制区与国际旅客车厢之间相互隔断;在所述站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厢限制区相对应的站台限制区,所述的车厢限制区或所述站台限制区设置有门禁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包括车辆和站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包括依次连接的车厢限制区、国际旅客车厢以及国内旅客车厢,
所述车厢限制区与国际旅客车厢之间相互隔断;
在所述站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厢限制区相对应的站台限制区,所述的车厢
限制区或所述站台限制区设置有门禁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
系统的控制方式为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二维码扫描或射频识别中
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
为一岛两侧式站台,包括一个岛站台和两个侧站台,所述侧站台位于所述岛站
台两侧,所述车辆的停靠位置位于所述岛站台和所述侧站台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
辆的两端还分别连接一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与所述车厢限制区、国内旅客车厢
之间均相互隔断,所述国际旅客车厢和国内旅客车厢之间相互隔断;所述站台
与所述车辆的国际旅客车厢、国内旅客车厢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国际旅客区、
国内旅客区;所述国际旅客区和国内旅客区之间相互隔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国
际旅客车厢与国内旅客车厢之间,设置有可转换车厢,所述可转换车厢与国际
旅客车厢、国内旅客车厢之间均设置有车厢隔离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场空侧旅客捷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国际
旅客区与所述国内旅客区之间通过设置站台转换区进行隔断,所述站台转换区
位于所述国际旅客区与所述国内旅客区之间,所述站台转换区并与所述可转换
车厢相对应;所述站台转换区与国际旅客区、国内旅客区之间均设置有站台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磊李文沛包亚敏董政民陈华唐炜张恒邵百俭段和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久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