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晓军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187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混料:在柔性基体中混入一些可以通过后处理方法变软的硬质材料;制料:挤出获得硬质材料;后处理:硬质材料后处理后变成柔性材料。有益效果:(1)密封保存后的材料,硬度高,采用FDM机器打印时非常顺利,不受齿轮进料装置影响,不卡丝;(2)该材料打印成型容易,不拉丝,模型无斑点;(3)曲面打印效果好;(4)可采用常规3D硬质打印材料的打印速度,比柔性材料打印速度(柔性材料常规设计速度在20-40mm/S)提高1倍多;(5)后处理得到的最终材料韧性好;(6)软化成型容易,无毒无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领域,尤其涉及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3D打印技术发展迅猛,3D打印材料是支撑3D打印行业发展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市场上的FDM3D打印机占有量大,但是直接打印柔性材料仍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FDM3D打印机挤出装置多为齿轮啮合,该装置易导致柔性材料卡丝,造成打印的失败;(2)如果采用单纯的TPU、TPE、PUR等柔性材料打印,打印模型不光滑,在模型表面易形成丝状或斑点,需要进行二次处理。其实柔性材料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鞋厂,儿童玩具等。为了扩展FDM机器的应用市场,必须开发能够满足FDM打印机打印的硬质柔性材料。这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能解决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而且打印模型光滑细腻,在工业鞋厂设计,柔性模型打印,儿童玩具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效果更好的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混料:在柔性基体中混入一些可以通过后处理方法变软的硬质材料;制料:挤出获得硬质材料;后处理:硬质材料后处理后变成柔性材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柔性基体包括TPU、TPE、PUR、SBS、SEBS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可以通过后处理方法变软的硬质材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赛璐璐、聚酯、硬质TPU、轻度交联的聚苯乙烯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混料的步骤中还包含增强材料,所述增强材料为包括刚性链的高分子和/或填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刚性高分子链包括PC、ABS、PLA、PS、PA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填料包括硅微粉、蒙脱土、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碳酸钙、气相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还包含相容剂、抗氧剂、增韧剂和增塑剂。软质材料:40-80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柔性基体包含的重量份为40-80份,经过后处理可以变软的硬质材料的重量份为10-60份;还包含10-30份的增硬组分;还包含0-10份的填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后处理是指将制料后的物质在水,醋,酒,碱溶液、或食盐水中浸泡软化模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制料是指通过单螺杆挤出机进行制备,包含以下步骤:(1)将上述的混料的粒料进行干燥,干燥温度60-65℃,干燥时间为6.5-8.5小时:(2)将干燥好的粒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挤出成型,出口模后采用风冷,直至定型;(3)缠绕成卷:选取匀速拉力牵引,可得到直径为1.75mm和直径为3.00mm的均匀3D打印丝。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密封保存的材料,硬度高,采用FDM机器打印时非常顺利,不受齿轮进料装置影响,不卡丝;(2)该材料打印成型容易,不拉丝,模型无斑点;(3)曲面打印效果好;(4)可采用常规3D硬质打印材料的打印速度,比柔性材料打印速度(柔性材料常规设计速度在20-40mm/S)提高1倍多;(5)后处理得到的最终材料韧性好;(6)软化成型容易,无毒无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方案一:制备基础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基础3D打印材料包含以下物质:软质材料,经过后处理可以变软的硬质材料、增硬组分、填料和助剂。软质材料包括TPU,TPE,PUR、SBS、SEBS等弹性体材料,一种或两种;经过后处理可以变软的硬质材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赛璐璐、聚酯、硬质TPU、轻度交联的聚苯乙烯等,一种或多种;增硬组分包括PC、ABS、PLA、PS、PA等,一种或两种;填料包括硅微粉、蒙脱土、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碳酸钙、气相二氧化硅、氢氧化铝、滑石粉等,以上物质中的一种或数种;助剂包括相容剂、抗氧剂、增韧剂和增塑剂。上述增韧剂包括橡胶类、热塑性弹性体、共聚物、核壳结构材料,及其改性结构材料,例如EVA、POE-g-MAH、POE-g-GMA和ACR,以上物质中的一种或数种;上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柠檬三丁酯、PEG-2000中的一种或数种;上述相容剂包括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聚乳酸接枝马来酸酐、ABS接枝马来酸酐等,以上物质中的一种或数种;上述抗氧剂包括包括芳香类抗氧剂、受阻酚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中的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利用如上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硬质变软材料作为基础配置混合材料;混合材料基本的配方如下(按重量份):软质材料:40-80份经过后处理可以变软的硬质材料:10-60份增硬组分:10-30份填料:0-10份助剂:适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混合材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造粒,其挤出温度不超过190℃。方案二:制备3D打印丝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造粒后还包含成型的步骤,其特征在于,通过单螺杆挤出机进行制备,包含以下步骤:(1)将上述的改性材料的粒料进行干燥,干燥温度60-65℃,干燥时间为6.5-8.5小时:(2)将干燥好的粒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挤出成型,出口模后采用风冷,直至定型;(3)缠绕成卷:选取匀速拉力牵引,可得到直径为1.75mm和直径为3.00mm的均匀3D打印丝。方案三:3D打印材料的软化。采用如上的3D打印材料打印成型后,在水,醋,酒,碱溶液、或食盐水中浸泡软化模型。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将700gTPU、200g聚乙烯醇、100gABS、10g纳米蒙脱土进行干燥,然后与5g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g抗氧剂1010,50gEVA,50gABS-g-MAH进行预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所设置的温度依次为130℃,170℃,180℃,175℃,170℃。所得的粒料为硬质变软材料的粒料。将所得粒料在60-65℃干燥,干燥时间为3.5小时,然后采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挤出成型。挤出条件如下:螺杆比1∶28,第一区间进料温度160℃;第二区间温度185℃;第三区间温度205℃;第四区间温度195℃;螺杆速度30转/min,电机转速800-900转/min。出口模后,在距离模口50cm处,冷风吹,促使丝线高速旋转;第一段冷却完毕,空置50cm长度,再进行微风冷却;然后空置自然风冷却,直至定型。最后选取匀速拉力牵引,牵引力拉力机显示为16-17赫兹,缠绕成卷,此时可以定型为直径1.75mm的均匀打印丝。即为所得的3D硬质变软打印材料。此种材料经过3D打印后,采用常温的水进行进行后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印材料可由硬变软。实施例二将600gTPU、200g聚乙烯醇、200gABS、20g纳米蒙脱土进行干燥,然后与5g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g抗氧剂1010,50gPTW,50gABS-g-MAH进行预混合,混合均匀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所设置的温度依次为130℃,170℃,180℃,175℃,170℃。所得的粒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混料:在柔性基体中混入一些可以通过后处理方法变软的硬质材料;制料:挤出获得硬质材料;后处理:硬质材料后处理后变成柔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混料:在柔性基体中混入一些可以通过后处理方法变软的硬质材料;制料:挤出获得硬质材料;后处理:硬质材料后处理后变成柔性材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体包括TPU、TPE、PUR、SBS、SEBS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以通过后处理方法变软的硬质材料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赛璐璐、聚酯、硬质TPU、轻度交联的聚苯乙烯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的步骤中还包含增强材料,所述增强材料为包括刚性链的高分子和/或填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高分子链包括PC、ABS、PLA、PS、PA中的一种或多种。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硬质柔性3D打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硅微粉、蒙脱土、高岭土、硅藻土、白炭黑、碳酸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军余若冰
申请(专利权)人:张晓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