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把手,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把手,主把手两端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插接有副把手,副把手为下弯把手,空腔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副把手插入轴承中在空腔内部进行转动,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有径向设置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旋入或旋出定位孔对副把手进行抵接或分离,进而实现对副把手的锁紧与松开,达到了自行车把手转动变位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公路自行车,达到了骑行姿势可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自行车及其车把手。
技术介绍
自行车作为平民化的一种交通工具均有经济、环保的双重优势,另外适当骑行还能起到健身作用,有利于身心健康。自行车具有很多种类,包括通勤车、旅行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以及公路自行车等。这里提到的公路自行车又称为跑车,具有速度快、美观的特点,其具有区别于普通自行车的下弯把手,骑行者在骑行时需要俯低身子抓住下弯把手,可以减低风阻。但是现有的公路自行车的下弯把手一般都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转动变位,骑行者只能保持一个俯身姿势,虽然可以减轻风阻,但是在进行长时间的骑行过程中,人的颈、手、腕、臂、肩、背以及腰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酸痛,麻木等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驼背、颈椎等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转动变位的车把手。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车把手,包括主把手,主把手两端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设置有副把手,副把手为下弯把手,空腔内插接有轴承,所述副把手插入轴承中在空腔内部进行转动,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径向设置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旋入或旋出定位孔对副把手进行抵接或分离,进而实现对副把手的锁紧与松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把手的空腔内部设置轴承,可以使得副把手在轴承上灵活转动,减小了与主把手内壁的摩擦力,使得车把手更加的坚固耐用;通过旋入、旋出定位件,可以对副把手进行固定于释放,使得副把手方便快捷的进行转动变位,骑行者在长时间俯身骑行疲惫时,可以将下弯把手进行翻转变位,下弯把手的弯曲部太高了车把手,骑行者可以抬高身子抓取变位后的下弯把手,减缓身体疲劳。较佳的,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副把手插入轴承中进行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把手插入轴承中,使得副把手转动更加灵活,不会与主把手进行摩擦,使得车把手更加耐用,提高了车把手的使用寿命。较佳的,所述轴承的外圈上粘接有防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可以增大轴承外圈与主把手内壁的摩擦力,使得轴承不会与主把手发生相对转动,使得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稳定。较佳的,所述主把手两端的空腔内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腔内部设置两个轴承,可以使得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折断现象,使得车把手更加的稳定耐用。较佳的,所述定位件为螺栓,螺栓插入所述定位孔中与副把手的外壁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经济耐用,可以有效对副把手的外壁进行抵接固定,使得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稳定,同时使用螺栓,方便进行更换。较佳的,所述定位孔沿空腔外壁周向设置有多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定位孔的设置可以对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牢固,使其坚固、耐用。较佳的,所述下弯把手上套设有防滑胶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胶套可以增大手部与下弯把手的摩擦力,使得骑行者抓取车把手更加牢固,不会发生脱手现象,提高了骑行的安全系数。较佳的,所述空腔两端的端口处螺纹连接有挡盖,所述挡盖中部开设有与副把手的管径相适配的开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空腔一端螺纹连接的挡盖,可以遮挡外部的灰尘进入空腔内部,不会对轴承润滑造成影响,提高了轴承以及车把手的使用寿命;挡盖与空腔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并对内部零件进行维修。较佳的,所述开孔的内壁上粘接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孔内壁上粘接密封圈,可以密封住开口于副把手之间的缝隙,减少灰尘进入空腔中,这样轴承润滑不会受到灰尘的影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骑行姿势的公路自行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公路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车座,还包括车把手,所述车架包括前叉竖杆,所述车把手的中部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前叉竖杆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可以灵活变位的车把手,骑行者在长时间俯身骑行发生疲劳时,可以在不用下车的情况下转动下弯把手,使其弯曲部向上翻动,提高了车把手高度,骑行者便可以抬高身子抓取下弯把手,达到了骑行姿势可调的效果,减缓了人体疲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多根径向定位件对副把手进行卡接固定,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且容易进行更换,副把手在主把手内部可以进行转动,任意调节下弯把手的位置,避免了骑行者由于长时间俯身骑行造成的肩、背、腰等处的疲劳;2、通过在主把手空腔的内部设置轴承,使得副把手插入轴承中在主把手内部进行转动,使得副把手在主把手内部转动更加灵活,副把手与主把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得车把手更加的坚固耐用,提高了车把手的使用寿命;3、通过在主把手端口处设置挡盖,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到空腔内部,灰尘不会对轴承润滑造成影响,使得副把手在主把手内部转动变为更加灵活;4、通过将公路自行车与可以灵活变位的车把手相结合,骑行者可以将下弯把手灵活变位、提高其位置,由单一的俯身骑行姿势变换成多种姿势,有效缓减疲劳。附图说明图1是公路自行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车把手爆炸视图;图3是A-A方向剖面视图;图4是图3中B的放大图。图中,1、主把手;11、挡柱;2、副把手;21、弯曲部;22、插入部;3、空腔;31、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4、定位孔;5、螺栓;6、防滑胶套;7、挡盖;71、密封圈;8、前叉竖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公路自行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车座,车架上固定连接有车把手,车把手的中部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前叉竖杆8中。车把手包括主把手1与副把手2,主把手1为柱形筒,主把手1中部一体成型有实心的挡柱11(如图3所示),副把手2转动连接在主把手1中;副把手2的弯曲部21上粘接有防滑胶套6,防滑胶套6增大了手部与弯曲部21的摩擦力,使得抓取更加稳定。结合图2和图3看,主把手1内部开设有空腔3,空腔3内部插入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第一轴承31位于实心挡柱11的右端,第一轴承31端面抵接在实心挡柱11的右端面上,第二轴承32以同样的方式插入空腔3中,第二轴承32位于空腔3的端口处,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的外圈上粘接有防滑垫,防滑垫抵接在空腔3的内壁上,使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与空腔3的内壁贴合紧密。副把手2分为插入部22与弯曲部21,插入部22与弯曲部21一体成型设计,插入部22从空腔3端口处插入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中,在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中自由转动。结合图4看,位于空腔3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4,定位孔4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定位孔4内部设置有径向的定位件,定位件为带有外螺纹的螺栓5,螺栓5螺纹连接在定位孔4中,通过螺栓5的旋入、旋出,使螺栓5端面与副把手2外壁抵接、分离,实现螺栓5对副把手2的固定与释放。空腔3端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挡盖7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挡盖7螺纹连接在端口上;挡盖7的中部开设有与插入部22管径相适配的开孔,开孔的内壁上粘接有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把手(1),主把手(1)两端开设有空腔(3),空腔(3)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空腔(3)的内部插接有副把手(2),副把手(2)为下弯把手,所述副把手(2)插入轴承中在空腔(3)内部进行转动,所述空腔(3)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上螺纹连接有径向设置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旋入或旋出定位孔(4)对副把手(2)进行抵接或分离,进而实现对副把手(2)的锁紧与松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把手(1),主把手(1)两端开设有空腔(3),空腔(3)的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空腔(3)的内部插接有副把手(2),副把手(2)为下弯把手,所述副把手(2)插入轴承中在空腔(3)内部进行转动,所述空腔(3)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4),所述定位孔(4)上螺纹连接有径向设置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旋入或旋出定位孔(4)对副把手(2)进行抵接或分离,进而实现对副把手(2)的锁紧与松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圈上粘接有防滑垫。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把手(1)两端的空腔(3)内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螺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玮,
申请(专利权)人:菲路仕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