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所安专利>正文

碳铵法磷铵生产中和反应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511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铵法磷铵生产中和反应罐,其封闭的椭圆筒式罐体内中部竖位有与罐盖及罐底均有一定间隙的隔板将罐内隔分为进料和出料两个中和反应室,其各自的中央竖位悬有一搅拌,搅拌与罐壁、隔板之间各有一组环绕搅拌的加热盘管以供给中和反应所需的热量,连续将碳铵与磷酸同时投入到进料室的进料斗混合后流入罐内进行中和反应,物料由进料室经隔板下的空隙进入出料室,达到规定中和度的磷铵料浆经出料室上部的出料管口虹吸连续溢流出料,副产的CO↓[2]气体全部被集中经排气管孔被抽往回收利用系统并净化排放,较之老设备,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真正实现了磷铵中和生产的高效、高转化率、节能、低成本、安全和环保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碳酸氢铵(以下简称碳铵)替代液氨与磷酸中和反应生产磷酸一铵的具有特制结构的新型中和反应罐(槽),系化肥磷铵生产中关键设备的重大革新。
技术介绍
已知的碳铵法生产磷酸一铵的中和反应罐(槽)均为内有加热盘管和单轴单桨或单轴双桨搅拌的圆筒式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94964A《用碳酸氢铵生产磷酸一铵工艺》的中和槽;以及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48227C《一种以碳酸氢铵替代液氨生产磷铵的方法》的中和槽,均为上述结构。该类中和槽(罐)的主要技术缺陷是1、槽(罐)盖上的碳铵投料口为敞开式不封闭,不利于槽(罐)中中和反应产生的CO2等有害气体的集中回收利用,且这些有害气体将通过敞开的投料口大量逸出至槽(罐)外,严重污染操作空间和周围环境,不符合环保原则。2、该类槽(罐)均为投料、进料口在上面,出料口在下面的间歇式操作(如见中国专利CN1048227C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不能实现生产的连续化,故其生产效率低、生产强度小。3、其间歇式进、出料的操作必将伴随着间歇式的使用蒸汽和电力,这无疑将耗损更多的能量(蒸汽和电力),这违背节能原则。4、碳铵与磷酸之间的中和反应是固相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铵法磷铵生产中和反应罐,其特征是:封闭的椭圆筒式双室双轴双桨搅拌的中和反应罐,其主结构为,在椭圆筒式罐体(9)内中部沿短轴竖位有一与罐盖(3)及罐底均有间距的焊于罐内两侧平板罐壁之间的隔板(22)将罐内隔分为进料室(27)和出料室(25)两个中和反应室,两室各自的中央竖位悬垂有一搅拌,搅拌包括搅拌轴(8)、其下端的搅拌桨(10)及上部的除沫桨(6),两个搅拌分别与罐壁、隔板(22)之间各有一组以搅拌轴(8)为轴心且环绕搅拌的加热蒸汽盘管(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敏陈所安
申请(专利权)人:陈所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