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7731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包括方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带凹槽的钢连接板和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因节点核心区内无穿心部件,解决了大尺度废旧混凝土块体投放施工困难的问题,而且U形外包钢的采用可减少钢筋绑扎和支模拆模等工序,施工便捷,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和直径小于梁上部纵筋的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使梁端率先屈服形成塑性铰以消耗大量地震能量,从而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
,具体是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天然砂、石的开采破坏环境且储量日渐减少,废旧混凝土作为一种宝贵的“特殊资源”,其循环利用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相比,采用尺度更大的废旧混凝土块体能大大简化废旧混凝土的循环利用过程。U形外包钢混凝土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组合构件,相比传统钢筋混凝土梁,U形外包钢的采用不仅可减少钢筋绑扎和支模拆模等工序,施工效率明显提升,工业化程度高,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大尺度废旧混凝土块体的投放施工。钢管混凝土柱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便捷的施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在钢管中置入废旧混凝土块体和新混凝土,即成为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可在维持良好力学性能的同时达到废旧混凝土循环利用的目的。众所周知,“强柱弱梁”是提高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但实际地震中结构却常常呈现“强梁弱柱”的不利破坏形态。此外,若梁的纵筋按传统做法穿越节点核心区,必然给大尺度废旧混凝土块体在柱子以及节点核心区的投放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因此,迫切需要既方便废旧混凝土块体投放,又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方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带凹槽的钢连接板和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在节点核心区的方钢管外壁上焊接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和带凹槽的钢连接板;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的一端焊接在带凹槽的钢连接板的凹槽中,另一端与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上部纵筋通过钢套筒进行连接;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的直径小于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上部纵筋的直径;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与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U形外包钢之间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栓焊连接;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方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带凹槽的钢连接板和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在节点核心区的方钢管外壁上焊接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和带凹槽的钢连接板;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的一端焊接在带凹槽的钢连接板的凹槽中,另一端与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上部纵筋通过钢套筒进行连接;单端带螺纹的短钢筋棒的直径小于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上部纵筋的直径;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与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U形外包钢之间采用焊接、螺栓连接或栓焊连接;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2~4块横向加强钢板;带凹槽的钢连接板的宽度与方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的横截面边长相等,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在加宽端的底板宽度与方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的横截面边长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管再生块体混凝土柱和U形外包钢再生块体混凝土梁的内部填充有废旧混凝土块体和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与方钢管、U形外包钢、底板局部削弱且单端加宽的U形钢连接件之间以及不同废旧混凝土块体之间的空隙填满新混凝土,废旧混凝土块体与新混凝土的质量比为1:4~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梁-柱的节点连接,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臧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