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被动一体式自消除恢复转子径轴向间隙的保护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6012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被动一体式自消除恢复转子径轴向间隙的保护轴承装置,包括转子、端盖、套筒、滚动轴承、旋进内组件、旋进外组件、滚珠以及轴承压盖。转子端部加工成具有较小锥度的斜面H1和较大锥度的斜面H2,两种不同锥度的斜面沿着轴向交替设置。套筒安装于滚动轴承内圈,套筒的内表面加工成于转子端部一致的斜面,并置于转子端部外围,套筒内表面沿轴向与转子端部表面存在均匀大小的径向间隙L1,轴向间隙为L2。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对转子的径轴向进行保护,在转子跌落后同时消除转子与滚动轴承之间的径轴向间隙,消除高速转子跌落后对滚动轴承的冲击,能够在磁悬浮轴承再次正常工作时,自动恢复转子与滚动轴承之间的径轴向间隙至初始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悬浮轴承系统
,尤其是一种主被动一体式自消除恢复转子径轴向间隙的保护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一般需要一套保护轴承(也称辅助轴承、备用轴承、保持轴承或应急轴承)在系统断电、过载、控制系统失效或者故障等突发情况下作为临时支承。圆锥滚子式自动消除转子间隙的向心推力保护轴承可以同时在径向和轴向承受载荷,保证高速旋转的转子不与系统的定子部分发生碰撞和摩擦,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传统的保护轴承设计一般是将滚动轴承装配在轴承座中,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转子之间设置的磁悬浮轴承正常工作所需的径向/轴向间隙一般为转子与径向/轴向磁悬浮轴承径向间隙的一半。因此,保护轴承工作时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振动,同时由于转子跌落后无法消除保护轴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保护轴承抵抗冲击和振动的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其损坏,以致引发磁悬浮轴承系统损坏的严重事故。因此,保护轴承也一直是制约着磁悬浮轴承系统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磁悬浮轴承系统的转速一般都很高,而转子与保护轴承之间存在较大的径向和轴向间隙,致使转子在跌落到保护轴承上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与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主被动一体式自消除恢复转子径轴向间隙的保护轴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被动一体式自消除恢复转子径轴向间隙的保护轴承装置,包括转子(1)、保护轴承、端盖(7),端盖(7)与外部的机座固定连接;所述保护轴承包括套筒(2)、滚动轴承(3)、旋进内组件(4)、旋进外组件(5)、滚珠(6)以及轴承压盖(8);所述旋进外组件(5),旋进外组件(5)外圆表面安装于端盖(7)上,内圆表面靠近滚珠(6)端设置一圈圆弧型沟道,另一端设置有与旋进内组件(4)外圆表面的外螺纹G3配合的内螺纹;所述滚珠(6),滚珠(6)置于旋进内组件(4)和旋进外组件(5)的沟道之间;其特征是:所述转子(1),转子(1)端部加工成具有较小锥度的斜面H1和较大锥度的斜面H2,两种不同锥度的斜面沿着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被动一体式自消除恢复转子径轴向间隙的保护轴承装置,包括转子(1)、保护轴承、端盖(7),端盖(7)与外部的机座固定连接;
所述保护轴承包括套筒(2)、滚动轴承(3)、旋进内组件(4)、旋进外组件(5)、滚珠(6)以及轴承压盖(8);
所述旋进外组件(5),旋进外组件(5)外圆表面安装于端盖(7)上,内圆表面靠近滚珠(6)端设置一圈圆弧型沟道,另一端设置有与旋进内组件(4)外圆表面的外螺纹G3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滚珠(6),滚珠(6)置于旋进内组件(4)和旋进外组件(5)的沟道之间;
其特征是:
所述转子(1),转子(1)端部加工成具有较小锥度的斜面H1和较大锥度的斜面H2,两种不同锥度的斜面沿着轴向交替设置;
所述套筒(2),套筒(2)安装于滚动轴承(3)内圈,套筒(2)的内表面加工成与转子(1)端部一致的斜面,并置于转子(1)端部外围,套筒(2)内表面沿轴向与转子(1)端部表面存在均匀大小的径向间隙L1,轴向间隙为L2;
所述滚动轴承(3),滚动轴承(3)外圈安装于旋进内组件(4)上;
所述旋进内组件(4),旋进内组件(4)外圆表面轴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1~2圈外螺纹G3,外螺纹旋向与转子(1)转动方向一致,靠近滚珠的一端沿着周向设置有与滚珠的数量一致的圆弧型沟道G2,每段沟道沿着轴向有一定的螺旋,其导程与外螺纹G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成涛孙月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