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成泗专利>正文

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553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为一种高聚合物纤维,具有粗糙表面,其横截面形状可为六叶形或五叶形,其外形形状可为波浪型或锯齿形;纤维的直径在0.5mm-1.0mm之间,纤维的长度为40mm-75mm。该纤维结构的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抗酸碱性强,比重轻。应用于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控制裂缝,提高其坚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可替代传统钢筋、钢纤维的防裂及增强作用,其建设成本更加经济。使用操作省时方便,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混凝土增强新型材料,其代替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可以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综合性能的要求。(*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中加强筋结构的改进,属于国际专利分类C04B16/06“砂浆、混凝土中纤维状加强填料”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在不同的温度气候变化条件下,很容易开裂、渗水,在重负荷的使用下容易开裂、折断,是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长期老大难。许多建设工程专家为解决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抗折,提高混凝土的坚韧性,采用了钢筋网、钢纤网、玻璃纤维作为抗裂材料给予补充,应用于混凝土。但这样做一是使用工时多,比较麻烦,二是酸碱性的接触容易生锈,影响工程寿命。三是价格贵,增加建设成本大。也有将玻璃纤维应用于混凝土的增强,一是不耐酸碱性,二是搅拌时容易断裂,三是抗拉强力低,因此在工程建设中难以全面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在工程水泥混凝土中提高坚韧性和抗冲击性能的——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为一种高聚合物纤维,具有粗糙表面,其横截面形状可为六叶形或五叶形,其外形形状可为波浪型或锯齿形;纤维的直径在0.5mm-1.0mm之间,纤维的长度为40mm-75mm。本技术的混凝土增强纤维结构,纤维的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抗酸碱性强,比重轻。应用于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控制裂缝,提高其坚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可替代传统钢筋、钢纤维的防裂及增强作用,其建设成本更加经济。使用操作省时方便,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混凝土增强新型材料。其代替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可以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综合性能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混凝土增强纤维结构的一种实施例截面为六叶形的示意图;图2为另一种实施例截面为五叶形的示意图;图3为外形的一种实施例外形为波浪形的示意图;图4为外形的另一种实施例外形为锯齿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增强纤维的主要原材料为聚丙烯和,添加少量共聚物进行混合,经螺杆熔融挤压至异型喷丝成形,再经过多倍、多次拉伸,热轧成锯齿形、波浪型后,经过冷却定型、干燥,切断成所需要的长度,再用塑料膜袋包装成品。纤维截断面异型为六叶形或五叶形,外形形状可为波浪型或锯齿形,外形形状与截面可以进行组配。纤维的直径为0.5mm-1.0mm之间的任意值,纤维长度为40-75mm,较佳实施例为40mm、50mm、65mm、75mm。纤维的主要技术指标密度为0.91g/cm,抗拉强度大于500Mpa,弹性模量为3000-3500Mpa,延伸率为15-20%,熔点为165℃。该纤维结构具有钢筋、钢纤维的外形,具备钢筋、钢纤维的功能,又具有合成软纤维的优点。该纤维结构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泥公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停机坪、水泥混凝土预制结构件、板、管道,各种隧道喷射混凝土建筑,屋顶、地下室、停车场、集装箱码头及各类混凝土建筑工程。掺量及使用方法每立方混凝土中的最小掺量为2.5公斤,最大掺量为5公斤,可以使用通常的混凝土搅拌设备,使用比较方便。在混凝土正常搅拌时添加纤维,适当延长2-3分钟,就能使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的每一个角落。经混凝土实验表明如每立方掺和2.5公斤纤维,其抗冲击性即可提高3.5倍,塑性收缩裂缝可减少10.5倍,剩余强度可达到120磅,提高10倍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为一种高聚合物纤维,具有粗糙表面,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形状可为六叶形或五叶形,其外形形状可为波浪型或锯齿形;纤维的直径在0.5mm-1.0mm之间,纤维的长度为40mm-7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长度的较佳值为40mm、50mm、65mm、75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为一种高聚合物纤维,具有粗糙表面,其横截面形状可为六叶形或五叶形,其外形形状可为波浪型或锯齿形;纤维的直径在0.5mm-1.0mm之间,纤维的长度为40mm-75mm。该纤维结构的抗拉强度高,弹性模量低,抗酸碱性强,比重轻。应用于建筑工程水泥混凝土控制裂缝,提高其坚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可替代传统钢筋、钢纤维的防裂及增强作用,其建设成本更加经济。使用操作省时方便,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混凝土增强新型材料,其代替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韧性,可以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综合性能的要求。文档编号C04B16/00GK2740607SQ20042008885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陈成泗, 马永梅, 陆仕祥 申请人:陈成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增强纤维结构,为一种高聚合物纤维,具有粗糙表面,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形状可为六叶形或五叶形,其外形形状可为波浪型或锯齿形;纤维的直径在0.5mm-1.0mm之间,纤维的长度为40mm-7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成泗马永梅陆仕祥
申请(专利权)人:陈成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