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0461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单重态氧发生器气液分离的装置,该装置设置在单重态氧发生器反应区与发生器出口之间。所述旋转式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旋转轴、分离叶片、导流片及气液分离主体部件构成。单重态氧发生器由于气相产物单重态氧存活时间极短,需要小型、高效气液分离器实现气液分离功能,普通的板式分离器、离心分离器等分离效率满足不了单重态氧发生器运行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旋转轴转速、导流片扇形角度及导流片与旋转轴间夹角等调节功能,可以实现不同气体流量、不同液体含量的气液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真空条件下使用,适用于单重态氧发生器装置试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气液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环境下单重态氧发生器试验应用的旋转分离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单重态氧发生器为气液两相流化学反应装置,反应原料为氯气、碱性过氧化氢溶液两种物料,反应器内部工作环境为真空条件,反应产物为单重态氧、氯化钾及过量的碱性过氧化氢溶液,该反应后气相产物中会夹带少量液体颗粒,该液体颗粒对气象产物单重态氧造成严重脱活,因此需要在反应区出口处将液相颗粒去除,保障气象产物存活数量。普通板式分离器可将少量液滴去除,然而由于板式分离器为静止状态,去除的液滴汇集后依靠重力下降过程非常容易造成液滴二次夹带,严重影响分离效率。膜式气液分离器由于效率低,无法满足目前流量下的气液分离要求,其停留时间长,会造成单重态氧脱活严重。因此,需要一种分离效率更高,液相分离更彻底的气液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分离器装置可以满足上述的要求。依靠自身旋转,将反应后气相产物中的液滴汇集至分离叶片上形成液膜,液膜依靠离心力作用向发生器外壁流动,并在导流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旋转式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主体、旋转轴(1)、分离叶片(2)、导流片(3)、气液分离器主体(4);气液分离器主体(4)为上端开口的圆形筒体,圆形筒体的下端面为半球形,于圆形筒体下端中部设有气液混合物入口,气液混合物入口的四周边缘向内腔的腔体内侧突起,于内腔的底部、气液混合物入口四周形成一环形集液腔;环形集液腔底部设有液体出口;旋转轴(1)置于圆形筒体内,旋转轴(1)与圆形筒体同轴;分离叶片(2)为平板状,其一端与旋转轴(1)外壁面固接,旋转轴(1)的轴线处于分离叶片(2)所在的平面上;于分离叶片(2)的一侧表面从上至下设有2个以上的导流片(3),导流片(3)为扇形...

【技术特征摘要】
1.旋转式气液分离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主体、
旋转轴(1)、分离叶片(2)、导流片(3)、气液分离器主体(4);
气液分离器主体(4)为上端开口的圆形筒体,圆形筒体的下端面为半球形,
于圆形筒体下端中部设有气液混合物入口,气液混合物入口的四周边缘向内腔
的腔体内侧突起,于内腔的底部、气液混合物入口四周形成一环形集液腔;环
形集液腔底部设有液体出口;
旋转轴(1)置于圆形筒体内,旋转轴(1)与圆形筒体同轴;
分离叶片(2)为平板状,其一端与旋转轴(1)外壁面固接,旋转轴(1)
的轴线处于分离叶片(2)所在的平面上;
于分离叶片(2)的一侧表面从上至下设有2个以上的导流片(3),导流片
(3)为扇形平板,导流片(3)与分离叶片(2)相垂直设置,导流片(3)靠
近旋转轴(1)轴线的扇形圆心一端所处的高度高于远离旋转轴(1)轴线一端
所处的高度,即导流片(3)靠近从旋转轴(1)轴线一端向远离旋转轴(1)轴
线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分离叶片(2)为3个以上,沿旋转轴(1)的轴向观察,3个以上的分离叶
片(2)均匀分布于旋转轴(1)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液体出口与外部液体罐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分离器装置中的旋转轴是三段阶梯结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时陈文武王景龙许晓波刘振东柯长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