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0091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包括一激光导管和一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带有球囊,所述激光导管的尾端和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均与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相衔接;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超出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的管壁固定;所述激光导管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光光纤,且四根激光光纤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及定位功能,且实现开窗功能;激光导管和球囊导管二者的联合用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的精确定位开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主动脉夹层及胸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腔内化,简单的B型夹层及肾下型的腹主动脉瘤已基本上全腔内治疗;选择性的部分A型夹层也在尝试进行腔内化的治疗;胸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及肾周或肾上型的腹主动脉瘤随着分支支架、开窗支架及平行支架技术的进步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腔内的方法治疗。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因其微创、高效,围术期死亡率、中远期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劣于甚至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已经逐渐成为医生及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腔内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各型内漏的发生、支架远期的移位、分支及开窗支架的远期通畅率问题及重要侧枝血管被覆盖后出现的相应脏器或肢体缺血的发生。相对于个性化定制的分支及开窗支架,原位(insitu)开窗技术更高效及经济。开窗支架技术相比于平行支架技术其I型内漏的发生率低,但原位开窗技术难度较大,技术瓶颈主要在于缺乏合适的开窗工具。目前的开窗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球囊导管配合穿刺针;二是激光光纤点式烧灼开窗后再跟进导丝及球囊扩张。球囊导管配合穿刺针技术需要术者通过细长且弯曲的导管用力穿刺,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不高;激光光纤的点式烧灼由于光纤在X光透视下可视性差,在穿透覆膜支架壁进入支架内后,可能会进入太深而穿透对侧血管壁,而且在光纤穿透后需退出光纤,由于烧灼出来的孔洞直径较小,由此小孔径中穿入导丝亦很困难。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球囊导管”见公开号为:CN102294071A,公开日为:2011-12-28的中国专利,该球囊导管在导线和球囊导管一体化的球囊导管中,能够防止导线的线圈部分和球囊导管的前端部分之间产生台阶,并且提高了球囊导管的通过性。球囊导管(1)包括由树脂构成的过渡部(54),该过渡部(54)平滑地连接前端线圈部(90)的外侧线圈(91)的外形和前端侧内轴(51)的前端部的外形。该专利技术并不能实现可转向的球囊导管,且导丝的穿入还是存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以激光导管实现转向及定位功能,且实现开窗功能;激光导管和球囊导管二者的联合用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的精确定位开窗。本专利技术问题之一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包括一激光导管和一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带有球囊,所述激光导管的尾端和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均与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相衔接;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超出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的管壁固定;所述激光导管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光光纤,且四根激光光纤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为平面,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直径为4F~8F。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为斜面,激光导管的直径为6F~10F。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的管壁固定的方式为:铆钉进行固定或线圈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光纤为4~8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部外接压力泵。进一步的,所述激光光纤的尾部外接激光治疗仪。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使用方法,以球囊导管实现转向及定位功能,以激光导管实现开窗功能;二者的联合用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的精确定位开窗。本专利技术问题之二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使用方法,将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插入一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内,使得激光导管和球囊导管位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内;在一目标血管的指示球囊指引下,通过一压力泵向可转向激光球囊导管的球囊内注入造影剂,随着球囊的扩张,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分离,激光导管逐渐转向指示球囊方向并帖附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内壁;启动激光治疗仪烧灼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壁,待激光烧穿管壁后,向激光导管内伸入导丝,导丝能顺利穿过覆膜支架人工血管壁,到达目标血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激光管道和球囊管道的配合,使得激光直接烧灼覆膜支架血管,避免了借用外力穿刺的操作。2、在激光导管烧灼的过程中同时跟进导丝,避免导丝再次进入小孔洞的技术操作。3、激光导管烧灼出较大的孔洞,再辅助球囊扩张可以得到更大的管径,适于植入更大尺寸的支架血管。4、本专利技术导管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原位开窗的技术难度,提高技术成功率,同时缩短术者和患者X光暴露时间,保护了患者和术者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包括一激光导管1和一球囊导管2,所述球囊导管2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21带有球囊3,所述激光导管1的尾端和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21的尾端均与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22的头端相衔接;所述激光导管1的头端超出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21的头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21与激光导管1的管壁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21与激光导管1的管壁固定的方式为:铆钉4进行固定,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线圈进行固定,或者其他更多的方式。这样使得球囊3部分的导管与激光导管1形成一个交叉连接,在球囊3膨胀后,激光导管1实现转向及开窗功能;所述激光导管1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光光纤11,且四根激光光纤11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22的尾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21的头端211为平面,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直径为4F~8F。所述激光导管1的头端111为斜面,激光导管的直径为6F~10F。在本专利技术中较佳的所述激光光纤11为4~8根。所述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22的尾部外接压力泵(未图示)。所述激光光纤11的尾部外接激光治疗仪(未图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使用方法:将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插入一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内,使得激光导管1和球囊导管2位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内;在一目标血管的指示球囊6指引下(该目标血管的指示球囊6置于重要脏器官的分支血管7中),通过一压力泵向可转向激光球囊导管的球囊3内注入造影剂,随着球囊3的扩张,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21与激光导管1分离,激光导管1逐渐转向指示球囊6方向并帖附于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内壁;启动激光治疗仪烧灼覆膜支架人工血管5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激光导管和一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带有球囊,所述激光导管的尾端和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均与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相衔接;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超出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所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的管壁固定;所述激光导管头端管壁内嵌有至少四根激光光纤,且四根激光光纤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激光导管和一球
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带有球囊,所述
激光导管的尾端和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端均与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
头端相衔接;所述激光导管的头端超出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所述第
一部分的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的管壁固定;所述激光导管头端管壁内嵌有至
少四根激光光纤,且四根激光光纤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尾
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头端为平面,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的直径为
4F~8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激光导管的头端为斜面,激光导管的直径为6F~10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转向的激光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部分的球囊导管与激光导管的管壁固定的方式为:铆钉进行固定或线
圈进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章波韩涛丁杭黄烽蔡红姚祖武张子力王沆林承元林隆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