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387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3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底基层、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的基层和由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组成的面层;还包括能量转换系统,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蓄水池、导水管、水泵和能量转换器;所述的导水管埋设在基层中,而该导水管的两端则从基层中伸出安装在蓄水池上;所述的水泵和能量转换器安装在伸出到基层外部的导水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能量转换系统调节导水管中的水温,从而调节路面结构内部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路面结构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不断的蔓延扩大及农村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热岛效应会带来各种异常的城市气象,如暖冬、飓风及暴雨等,已经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目前,国内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路面技术方法为,1)提高路面的反射率,在路面表层涂刷反照率高的材料降低沥青路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降低路面温度。这种方法一方面会降低路面的抗滑性,另一方面,涂刷料的反射性能衰减效果和其本身的耐久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铺设多孔材料的沥青路面,多孔材料的导热性相比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导热性要低,吸收热量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白天的路表温度。但多孔材料需要具有保水功能,通过水分蒸发来降低夜晚的路面温度。一方面,多孔材料的耐久性差,另一方面,多孔材料路面结构易造成堵塞,降低排水和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底基层、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的基层和由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组成的面层;还包括能量转换系统,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蓄水池、导水管、水泵和能量转换器;所述的导水管埋设在基层中,而该导水管的两端则从基层中伸出安装在蓄水池上;所述的水泵和能量转换器安装在伸出到基层外部的导水管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基层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且该底基层的厚度≥15cm。进一步地,所述的基层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且该基层的厚度≥20cm。进一步地,所述的面层由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制备而成,是孔隙率为18%~25%的多孔状结构,且该面层的厚度≥4cm。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基层和基层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所述的基层与面层之间还设置有夹层;所述的隔离层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制成,且该隔离层厚度≥2.5cm;所述的夹层为橡胶应力吸收层,且该夹层的层厚度大于1cm。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水管安装在基层厚度的1/2处。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水管上还安装有阀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可以通过能量转换系统调节导水管中的水温,从而调节路面结构内部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通过能量转换系统将蓄水池中的水分经过能量转换设备进行降温,降温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导水管流入路面结构内部,关闭阀门,冷却的水与路面结构发生能量传递,路面温度降低,水温升高;再打开阀门,将水分排入蓄水池,再次通过能量转换系统将水分冷却回流至路面结构内部的导水管中,对路面结构再次降温。另外,冬季,通过能量转换系统可以对路面进行加热,起到融雪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基层、2-基层、3-面层、4-蓄水池、5-导水管、6-水泵、7-能量转换器、8-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底基层1、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的基层2和由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组成的面层3;还包括能量转换系统,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蓄水池4、导水管5、水泵6和能量转换器7;所述的导水管5埋设在基层2中,而该导水管5的两端则从基层2中伸出安装在蓄水池4上;所述的水泵6和能量转换器7安装在伸出基层2的导水管5上,导水管5安装在基层2厚度的1/2处,且导水管5上还安装有阀门8。底基层1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且该底基层1的厚度≥15cm;基层2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且该基层2的厚度≥20cm;面层3由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制备而成,是孔隙率为18%~25%的多孔状结构,且该面层3的厚度≥4cm;底基层1和基层2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层;所述的基层2与面层3之间还设置有夹层;所述的隔离层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制成,且该隔离层厚度≥2.5cm;所述的夹层为橡胶应力吸收层,且该夹层的层厚度大于1cm。本技术可以通过能量转换系统调节导水管中的水温,从而调节路面结构内部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通过能量转换系统将蓄水池中的水分经过能量转换设备进行降温,降温的水在水泵的作用下通过导水管流入路面结构内部,关闭阀门,冷却的水与路面结构发生能量传递,路面温度降低,水温升高;再打开阀门,将水分排入蓄水池,再次通过能量转换系统将水分冷却回流至路面结构内部的导水管中,对路面结构再次降温。另外,冬季,通过能量转换系统可以对路面进行加热,起到融雪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底基层(1)、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的基层(2)和由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组成的面层(3);还包括能量转换系统,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蓄水池(4)、导水管(5)、水泵(6)和能量转换器(7);所述的导水管(5)埋设在基层(2)中,而该导水管(5)的两端则从基层(2)中伸出安装在蓄水池(4)上;所述的水泵(6)和能量转换器(7)安装在伸出到基层(2)外部的导水管(5)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下而上依次铺设的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的底基层(1)、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的基层(2)和由大孔隙沥青混合料组成的面层(3);还包括能量转换系统,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包括蓄水池(4)、导水管(5)、水泵(6)和能量转换器(7);所述的导水管(5)埋设在基层(2)中,而该导水管(5)的两端则从基层(2)中伸出安装在蓄水池(4)上;所述的水泵(6)和能量转换器(7)安装在伸出到基层(2)外部的导水管(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基层(1)由水泥稳定碎石组成,且该底基层(1)的厚度≥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能源转换型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层(2)由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组成,且该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喜荣段丹丹樊泽鹏周新星王帅刘力源刘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