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转盘倒盘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3739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3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转盘倒盘工装,所述倒盘工装具有至少一个倒盘工位,每个倒盘工位主要由底盘、间隔布置于底盘顶面前、后部的前导轮和后导轮组成,所述前导轮和后导轮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端部盘的直径;所述倒盘工装以前部铰接、后部通过举升机构举升的方式布置在地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半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可靠地实现作业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轻等生产特点,经济高效,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电线电缆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周转盘的倒盘工装。
技术介绍
在电线电缆的生产过程中,周转盘应用于众多工序,例如线芯绞制、成品检测等。在各应用周转盘的工序中,通常都会涉及将周转盘中所缠绕的线导出的环节,行业内称为倒盘作业。由于缺乏专用的倒盘工装,目前的倒盘作业是通过在周转盘芯盘的内孔内临时穿装芯轴的方式实现,倒盘操作完毕后,需要将芯轴从芯盘内孔内抽出。整个作业过程存在作业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电线电缆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可靠地实现作业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轻等特点的半自动化的周转盘倒盘工装。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周转盘倒盘工装,所述倒盘工装具有至少一个倒盘工位,每个倒盘工位主要由底盘、间隔布置于底盘顶面前、后部的前导轮和后导轮组成,所述前导轮和后导轮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端部盘的直径;所述倒盘工装以前部铰接、后部通过举升机构举升的方式布置在地槽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倒盘工装具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布置在底盘的后部上方、处在后导轮的斜后方,限位轴凸起于地槽所在的地面,限位轴与后导轮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端部盘的直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倒盘工装具有左肋板和右肋板,所述左肋板和右肋板对应的竖立在底盘的左端部和右端部,从底盘的顶面向上延伸、凸起于地槽所在的地面。进一步的,所述左肋板和/或右肋板为三角板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前导轮与地槽所在地面齐平;或者,所述前导轮凸起于地槽所在地面,凸起高度小于前导轮的直径;亦或者,前导轮下沉于地槽所在地面,下沉高度小于前导轮的直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倒盘工装具有嵌固于地槽内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前部与底盘的前部铰接在一起,所述底座的后部通过举升机构与底盘的后部活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举升机构为举升油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以沉嵌于地槽内的方式布置成型,上、下盘无需人工升降操作,具有顺畅、轻松、灵活、可靠等特点,且周转盘在地槽内通过前、后导轮撑托,无需穿芯轴定位,半自动化程度高,从而能够有效、可靠地实现作业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轻等生产特点,经济高效,这尤其在多工位作业下更为显著,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电线电缆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在不影响正常倒盘作业的前提下,本技术通过后置的限位轴能够有效地防止特殊工况下的飞盘事故,安全性好,可靠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底座;2—底盘;3—前导轮;4—后导轮;5—左肋板;6—右肋板;7—限位轴;8—举升油缸;9—周转盘;10—地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为周转盘倒盘作业用的倒盘工装,它以前部铰接、后部通过举升机构举升的方式布置在作业空间地面的地槽10内,具有并列布置的两个倒盘工位。具体的,倒盘工装包括底座1、底盘2、两组导轮、左肋板5、右肋板6、限位轴7和举升机构。底座1为板状的加重结构。底座1嵌装固定于地槽10内,底座1的顶面低于地槽10口部的平面-即地槽10所在的地面。底座1的顶面前部间隔布置有两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的距离匹配于底盘2的横向长度;底座1的顶面后部间隔布置有两个铰接座,两个铰接座之间的距离亦匹配于底盘2的横向长度。底盘2为板状结构,其面积小于底座1的面积;底盘2的长度匹配于设计要求的两个倒盘工位。底盘2的前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底盘2通过前部两端的转轴装配在底座1顶面的前部,底盘2能够绕转轴在底座1的顶面进行翻转动作。两组导轮通过各自对应的轴承座横向并列布置在底盘2的顶面、从底盘2的顶面凸起,即一组导轮在底盘2的顶面对应一个倒盘工位,每组导轮匹配于倒盘工位的设计长度。每组导轮主要由长轴状的前导轮3和后导轮4组成,前导轮3布置在底盘2的顶面前部,后导轮4布置在底盘2的顶面后部,亦即,每组导轮的前、后导轮在底盘2的顶面间隔布置,要求每组导轮的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9端部盘的直径,通常为周转盘9端部盘的半径,如此,方能使它们在作业中所撑托的周转盘9不与底盘2的顶面接触、形成悬空撑托。另外,要求每组导轮的顶部齐平于地槽10所在的地面,至少是要求每组导轮的前导轮3的顶部齐平于地槽10所在的地面。左肋板5和右肋板6分别为钝角三角板结构(钝角角度约为120°),优选钝角等腰三角结构。左肋板5和右肋板6对应于底盘2的左端端部和右端端部,左肋板5的一个腰边对应的固定于底盘2的左端端部、斜边朝上,右肋板6的一个腰边对应的固定于底盘2的右端端部、斜边朝上。左肋板5和右肋板6分别从底盘2的顶面向上延伸,最终使左肋板5和右肋板6的顶部分别凸起于地槽10所在的地面。限位轴7为轴杆类零件,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零件代替;限位轴7的长度匹配底盘2的横向长度-亦即左肋板5和右肋板6之间的间距。限位轴7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固定于左肋板5和右肋板6的上端端部处,当然也可以采用轴承活动连接。限位轴7在左肋板5和右肋板6上的连接结构,使得限位轴7布置在底盘2的后部上方,处在后导轮4的斜后方,也就是说,限位轴7凸起于地槽10所在的地面。由此结构可以看出,前导轮3、后导轮4和限位轴7处在钝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要求限位轴7与后导轮4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9端部盘的直径。举升机构为两支举升油缸8,两支举升油缸8对应于底盘2的两端处。每支举升油缸8的底端铰接在底座1上的铰接座上、顶端铰接在对应肋板的上部外侧面上,即举升油缸8通过肋板与底盘2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将盘线的周转盘9推入对应的倒盘工位中,带出线头进行倒盘操作,此时的周转盘9在倒盘工位的导轮上进行周向旋转,直至完成要求的倒盘操作;倒盘操作完毕,对举升机构注压,举升机构向上延伸、顶推底盘2绕底座1的前部向前翻转,从而周转盘9从倾斜的倒盘工位中自动滑滚退出,对举升机构卸压,底盘2在底座1上复位;在整个过程中,斜后方的限位轴7约束至周转盘9的后侧,防止周转盘9从后侧翻滚或飞出(倒盘的盘线出现断头等极端情况)。实施例2本技术为周转盘倒盘作业用的倒盘工装,它以前部铰接、后部举升的方式布置在作业空间地面的地槽内,具有一个倒盘工位。具体的,倒盘工装包括底座、底盘、两根导轮、左肋板、右肋板、限位轴和举升机构。底座为板状的加重结构。底座嵌装固定于地槽内,底座的顶面低于地槽口部的平面-即地槽所在的地面。底座的顶面前部间隔布置有两个轴承座,两个轴承座之间的距离匹配于底盘的横向长度;底座的顶面后部间隔布置有两个铰接座,两个铰接座之间的距离亦匹配于底盘的横向长度。底盘为板状结构,其面积小于底座的面积;底盘的长度匹配于设计要求的两个倒盘工位。底盘的前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底盘通过前部两端的转轴装配在底座顶面的前部,底盘能够绕转轴在底座的顶面进行翻转动作。两根导轮分为前导轮和后导轮,它们分别为长轴状且分别匹配于倒盘工位的设计长度。这两根导轮通过各自对应的轴承座布置在底盘顶面的前部和后部,从底盘的顶面凸起,即前导轮布置在底盘的顶面前部,后导轮布置在底盘的顶面后部,前、后导轮在底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周转盘倒盘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转盘倒盘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盘工装具有至少一个倒盘工位,每个倒盘工位主要由底盘(2)、间隔布置于底盘(2)顶面前、后部的前导轮(3)和后导轮(4)组成,所述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9)端部盘的直径;所述倒盘工装以前部铰接、后部通过举升机构举升的方式布置在地槽(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转盘倒盘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盘工装具有至少一个倒盘工位,每个倒盘工位主要由底盘(2)、间隔布置于底盘(2)顶面前、后部的前导轮(3)和后导轮(4)组成,所述前导轮(3)和后导轮(4)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9)端部盘的直径;所述倒盘工装以前部铰接、后部通过举升机构举升的方式布置在地槽(1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周转盘倒盘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盘工装具有限位轴(7),所述限位轴(7)布置在底盘(2)的后部上方、处在后导轮(4)的斜后方,限位轴(7)凸起于地槽(10)所在的地面,限位轴(7)与后导轮(4)之间的距离小于周转盘(9)端部盘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周转盘倒盘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盘工装具有左肋板(5)和右肋板(6),所述左肋板(5)和右肋板(6)对应的竖立在底盘(2)的左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钟绍平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