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供配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78743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1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供配电系统,其包括:配电模块、直流电源模块、汇流排、控制器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配电模块包括主电源单元及若干配电单元,任一配电单元包括位于上层的控制电路以及位于下层的配电组件,所述控制电路和配电组件之间设置有屏蔽隔板;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用于对各配电单元进行直流电源供电;所述若干配电单元分别通过配电箱上侧电连接器与所述方舱及厢式车辆中的用电设备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和液晶显示屏与所述配电模块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其可实现方舱及厢式车辆的用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控制,其具有供电稳定可靠,使用方法操作简单,维护修复方便,故障诊断迅速,通信性能良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方舱及厢式车辆的配电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供配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方舱及厢式车辆等的供配电系统由模拟仪表及继电保护装置等连接而成,用于完成舱室内用电设备的配电过程。然而,上述供配电系统只能由主网向用电设备单向分配电能,没有运行监控与控制手段,实际运行效率低。此外,上述供配电系统采用被动方式供电,用电管理粗放,且对于较复杂的控制逻辑实施起来相对困难,经济运行效率低,适应性能较差。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供配电系统及配电箱,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用于方舱及厢式车辆中,所述智能供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模块、直流电源模块、汇流排、控制器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配电模块包括主电源单元及若干配电单元,任一配电单元包括位于上层的控制电路以及位于下层的配电组件,所述控制电路和配电组件之间设置有屏蔽隔板;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用于对各配电单元进行直流电源供电;所述若干配电单元分别通过配电箱上侧电连接器与所述方舱及厢式车辆中的用电设备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和液晶显示屏与所述配电模块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若干配电单元分别为:加热器配电单元、舱内照明配电单元、空调功率配电单元、风机功率配电单元、防空灯配电单元、壁用插座配电单元;所述直流电源模块通过所述汇流排与所述主电源单元相连接,所述主电源单元通过所述汇流排与所述各配电单元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主电源单元通过5芯电连接器与380V三相四线制电源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直流电源模块通过9芯电连接器与各配电单元的供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任一配电单元中,所述配电组件包括滤波器组件、电磁式开关以及电量传感器,所述控制电路接受控制器模块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磁式开关的通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电磁式开关为接触器或继电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电量传感器包括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汇流排包括若干以线性垂直方式分布的矩形铜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改进,所述控制器模块包括ARM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基于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其可实现方舱及厢式车辆的用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控制,其具有供电稳定可靠,使用方法操作简单,维护修复方便,故障诊断迅速,通信性能良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中任一配电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各模块的组织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用于方舱及厢式车辆中,所述智能供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模块、直流电源模块、汇流排、控制器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配电模块用于实现方舱及厢式车辆内各用电设备的用电分配、线路监测、线路保护及状态显示,其具有过流、过载、短路和过热自动保护功能,可以设置其额定工作电流、警告电流、及脱扣电流,同时具有过压欠压监测功能并可设置其报警限值。具体地,所述配电模块包括主电源单元110及若干配电单元,任一配电单元包括包括位于上层的控制电路11以及位于下层的配电组件12。所述控制电路11和配电组件12之间设置有屏蔽隔板13。根据方舱及厢式车辆内的各用电设备,所述若干配电单元分别为:加热器配电单元111、舱内照明配电单元112、空调功率配电单元113、风机功率配电单元114、防空灯配电单元115、壁用插座配电单元116、备用电源配电单元117。从而,上述各配电单元分别形成配电支路,各配电支路的配电单元通过配电箱上侧电连接器与方舱及厢式车辆中的各用电设备相连接,用于实现方舱内加热器、舱内照明、空调功率、风机、防空灯、壁用插座等各用电设备的配电供电。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源模块20用于实现各配电单元的直流电源供电。具体地,所述直流电源模块20通过安装于各配电单元上的9芯电连接器15实现与其供电连接,同时,9芯电连接器15还用于实现控制器模块10、液晶显示屏以及各配电单元间的通信连接。三相四线制交流电通过5芯电连接器,输入至主电源单元110,实现本专利技术智能供配电系统的供电连接。主电源单元110对电能进行集中管理和分配,并经汇流排30输送至直流电源模块20及各配电单元,其中各配电单元构成各配电支路,最后从上面板各连接器输出至各用电设备实现系统供配电要求。所述汇流排30主要由矩形铜排构成,作为主进线与各配电支路的连接,采用L1+L2+L3+N+PE方式敷设,并以线性垂直方式分布,以用于接收和分配电能,满足各配电单元的功率分配。所述配电组件12包括滤波器组件120、电磁式开关121以及电量传感器122,所述控制电路11接受控制器模块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磁式开关121的通断。其中,所述电磁式开关121为接触器或继电器。所述电量传感器122包括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所述控制器模块10和液晶显示屏与所述配电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10用于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所述控制器模块10包括ARM芯片。所述液晶显示屏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的人际交互界面。从而,当通过液晶显示屏进行操作时,控制器模块10处理液晶显示器的操作指令,并输送至各配电单元的控制电路中,控制电路响应该指令,控制电磁式开关121的通断,实现控制配电支路供电配电的目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智能供配电系统基于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其可实现方舱及厢式车辆的用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控制,其具有供电稳定可靠,使用方法操作简单,维护修复方便,故障诊断迅速,通信性能良好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供配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用于方舱及厢式车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模块、直流电源模块、汇流排、控制器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配电模块包括主电源单元及若干配电单元,任一配电单元包括位于上层的控制电路以及位于下层的配电组件,所述控制电路和配电组件之间设置有屏蔽隔板;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用于对各配电单元进行直流电源供电;所述若干配电单元分别通过配电箱上侧电连接器与所述方舱及厢式车辆中的用电设备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和液晶显示屏与所述配电模块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用于方舱及厢式车辆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供配电系统包括:配电模块、直流电源模块、汇流排、控制器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屏;所述配电模块包括主电源单元及若干配电单元,任一配电单元包括位于上层的控制电路以及位于下层的配电组件,所述控制电路和配电组件之间设置有屏蔽隔板;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用于对各配电单元进行直流电源供电;所述若干配电单元分别通过配电箱上侧电连接器与所述方舱及厢式车辆中的用电设备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模块和液晶显示屏与所述配电模块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供配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配电单元分别为:加热器配电单元、舱内照明配电单元、空调功率配电单元、风机功率配电单元、防空灯配电单元、壁用插座配电单元;所述直流电源模块通过所述汇流排与所述主电源单元相连接,所述主电源单元通过所述汇流排与所述各配电单元相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针陈涛陈威王兴国杨科王聪陈士建岳炯姜统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