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728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1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充气轮胎,其实现了缺气行驶中的耐久性的提高。该轮胎(2)的三角胶(34)具有主体(46)和加强部(48、50)。加强部在轴向上位于主体(46)的内侧或者外侧,并沿着主体延伸。在将轮胎的外表面的从胎圈基线起的高度为14mm的位置设为第一地点(P1),并将从该胎圈基线起的高度为20mm的位置设为第二地点(P2)时,加强部在半径方向上与第一地点和第二地点重合。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与主体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主体的损耗角正切小,并且与载荷支承层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载荷支承层的损耗角正切小。加强部的硬度与主体的硬度相等或者比主体的硬度大,并且与载荷支承层的硬度相等或者比载荷支承层的硬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开发出了在胎侧的内侧具有载荷支承层的漏气保用轮胎,并且在逐渐普及。将高硬度的交联橡胶用于该支承层。该漏气保用轮胎被称为胎侧加强型。在该类型的漏气保用轮胎中,如果因爆胎而导致内压降低,则支承层可以支撑车重。在漏气保用轮胎中,即使在爆胎状态下也能够行驶一定程度的距离。关于漏气保用轮胎进行了各种研究。该研究的一例在日本特开2010-137853公报中公开。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轮胎具有胎体、第1和第2垫层以及内衬层。该胎体包含第1加强帘布层。第1和第2垫层位于内衬层与该第1加强帘布层之间。在该轮胎中,易于对第1加强帘布层施加张力。由于加强帘布层保持载荷,因此第1和第2垫层中的张力载荷被抑制在最小限。由此,在该轮胎中,实现了“柔软的”缺气保用(runonflat)结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7853公报如果轮胎爆胎而导致内压降低,则轮胎自身支撑车重。由于大载荷施加于轮胎,因此轮胎的变形较大。变形导致发热。因此,如果轮胎在发生爆胎而导致内压降低的状态下行驶(以下,缺气行驶),则该轮胎变得非常热。由于热量促使轮胎的结构部件老化,因此结构部件有可能受到损伤。在漏气保用轮胎中,载荷支承层是为了在因爆胎而导致内压降低的情况下支撑车重而设置的。鉴于该支承层的采用依据,在缺气行驶中,以支承层为起点而产生损伤是理想的。但是在漏气保用轮胎中,存在如下情况:不是在该支承层的部分,而是在胎圈的部分处产生损伤。在该情况下,具有在比较早的阶段产生损伤的倾向,有可能在爆胎状态下车辆无法充分地行驶。轮胎的胎圈具有胎圈芯和三角胶。胎圈芯是环状。三角胶从胎圈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三角胶随着朝向半径方向外侧而末端变细。三角胶由高硬度的交联橡胶构成。如果抑制轮胎的变形,则发热也被抑制。较小的发热有助于耐久性的提高。根据该观点,为了抑制胎圈的部分的变形,确保该部分的耐久性,研究过采用较大的三角胶。在轮胎的制造中,有时准备使胎圈芯与三角胶组合而成的部件作为中间部件。但是因三角胶的宽度受到胎圈芯的宽度限制,存在无法采用较大的三角胶的情况。有时准备三角胶作为中间部件。通常三角胶被加工成使其剖面为三角形。加硫前的三角胶是软质。如果将三角胶卷绕于滚筒等进行保管,则有时三角胶会发生变形。变形后的三角胶有可能影响轮胎的性能。有时使用带状的条来形成三角胶。在该情况下,由于将条多卷绕几层来调整三角胶的形状,因此仅使特定的部分加厚并不容易。对于利用单一的部件构成的三角胶,制造上的制约较多,难以确保胎圈的部分的刚性并抑制该部分的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实现了在因爆胎而导致内压降低的状态下的耐久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有胎面、一对胎侧、一对压紧部、一对胎圈以及一对载荷支承层。各个胎侧从上述胎面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各个压紧部从上述胎侧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各个胎圈在轴向上位于比上述压紧部靠内侧的位置。各个载荷支承层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胎侧的内侧。上述胎圈具有胎圈芯和三角胶。该三角胶在半径方向上位于该胎圈芯的外侧。上述三角胶具有主体和加强部。上述主体从上述胎圈芯向半径方向大致外侧延伸。上述加强部在轴向上位于上述主体的内侧或外侧,并沿着该主体延伸。在设该轮胎的外表面的从胎圈基线起的半径方向高度为14mm的位置为第一地点P1,并设该轮胎的外表面的从该胎圈基线起的半径方向高度为20mm的位置为第二地点P2时,上述加强部在半径方向上分别与上述第一地点P1和第二地点P2重合。上述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与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小,并且与上述载荷支承层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上述载荷支承层的损耗角正切小。上述加强部的硬度与上述主体的硬度相等或者比上述主体的硬度大,并且与上述载荷支承层的硬度相等或者比上述载荷支承层的硬度大。在上述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与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相等的情况下,上述加强部的硬度比上述主体的硬度大。在上述加强部的硬度与上述主体的硬度相等的情况下,上述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比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小。优选在该充气轮胎中,在设该轮胎的外表面的上述第二地点P2处的法线为基准法线时,沿着上述基准法线测量出的上述三角胶的厚度为5mm以上。优选在该充气轮胎中,沿着上述基准法线测量出的加强部的厚度为1.5mm以上。优选在该充气轮胎中,上述加强部的长度为10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在该充气轮胎中,上述三角胶由上述主体和上述加强部构成。上述加强部在轴向上位于上述主体的内侧。优选在该充气轮胎中,上述三角胶由上述主体和上述加强部构成。上述加强部在轴向上位于上述主体的外侧。在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中,胎圈的三角胶具有主体和加强部。该加强部在轴向上位于主体的内侧或者外侧,且沿着该主体延伸。在该轮胎中,加强部有助于确保三角胶的厚度。该加强部的硬度和损耗角正切被调整为相对于主体和载荷支承层的硬度及损耗角正切良好地平衡。而且该加强部被配置为在该轮胎与轮辋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覆盖轮胎与轮辋相接触的部分。在该轮胎中,有效地抑制了胎圈的部分的变形,并且还有效地抑制了该部分处的发热。在该轮胎中防止了胎圈的部分处的损伤。在该轮胎中,即使在因爆胎而导致内压降低的状态下也能够确保足够的行驶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提高了因爆胎而导致内压降低的状态下的耐久性的充气轮胎。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标号说明2、62、102:轮胎;4、64、104:胎面;6、66、106:胎侧;8、68、108:压紧部;10、70、110:胎圈;12、72、112:胎体;14、74、114:载荷支承层;32、84、124:胎圈芯;34、86、126:三角胶;36:层;38:主部;40:折返部;46、88、128:主体;48、130:外侧加强部;50、90:内侧加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在图1中示出充气轮胎2。在图1中,上下方向是轮胎2的半径方向,左右方向是轮胎2的轴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2的周向。在图1中,点划线CL表示轮胎2的赤道面。该轮胎2的形状除了胎面花纹之外,相对于赤道面是对称的。在图1中,轮胎2被组装于轮辋R。该轮辋R是标准轮辋。向该轮胎2填充空气。由此,该轮胎2的内压被调整为标准内压。关于轮胎2的各部件的尺寸和角度,只要没有被特别提及,就是在轮胎2被组装于标准轮辋、且以成为标准内压的方式向轮胎2填充空气的状态下测定出的。在测定时,不向轮胎2施加载荷。在轮胎2为乘用车用轮胎的情况下,在内压为180kPa的状态下测定尺寸和角度。在本说明书中,标准轮辋是指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确定的轮辋。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A规格中的“DesignRim”以及ETRTO规格中的“MeasuringRim”是标准轮辋。在本说明书中,标准内压是指在轮胎2所依据的规格中确定的内压。JATMA规格中的“最高空气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一对胎侧、一对压紧部、一对胎圈以及一对载荷支承层,各个胎侧从上述胎面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各个压紧部从上述胎侧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各个胎圈在轴向上位于比上述压紧部靠内侧的位置,各个载荷支承层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胎侧的内侧,上述胎圈具有胎圈芯和三角胶,该三角胶在半径方向上位于该胎圈芯的外侧,上述三角胶具有主体和加强部,上述主体从上述胎圈芯向半径方向大致外侧延伸,上述加强部在轴向上位于上述主体的内侧或外侧,并沿着该主体延伸,在设该轮胎的外表面的从胎圈基线起的半径方向高度为14mm的位置为第一地点P1,并设该轮胎的外表面的从该胎圈基线起的半径方向高度为20mm的位置为第二地点P2时,上述加强部在半径方向上分别与上述第一地点P1和第二地点P2重合,上述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与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小,并且与上述载荷支承层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上述载荷支承层的损耗角正切小,上述加强部的硬度与上述主体的硬度相等或者比上述主体的硬度大,并且与上述载荷支承层的硬度相等或者比上述载荷支承层的硬度大,在上述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与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相等的情况下,上述加强部的硬度比上述主体的硬度大,在上述加强部的硬度与上述主体的硬度相等的情况下,上述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比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31 JP 2015-170353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面、一对胎侧、一对压紧部、一对胎圈以及一对载荷支承层,各个胎侧从上述胎面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各个压紧部从上述胎侧的端部向半径方向大致内侧延伸,各个胎圈在轴向上位于比上述压紧部靠内侧的位置,各个载荷支承层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胎侧的内侧,上述胎圈具有胎圈芯和三角胶,该三角胶在半径方向上位于该胎圈芯的外侧,上述三角胶具有主体和加强部,上述主体从上述胎圈芯向半径方向大致外侧延伸,上述加强部在轴向上位于上述主体的内侧或外侧,并沿着该主体延伸,在设该轮胎的外表面的从胎圈基线起的半径方向高度为14mm的位置为第一地点P1,并设该轮胎的外表面的从该胎圈基线起的半径方向高度为20mm的位置为第二地点P2时,上述加强部在半径方向上分别与上述第一地点P1和第二地点P2重合,上述加强部的损耗角正切与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上述主体的损耗角正切小,并且与上述载荷支承层的损耗角正切相等或者比上述载荷支承层的损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圭介广末瑛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