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墨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8240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0 0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墨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剥离剂20‑25%、渗透剂8‑20%、稳定剂8‑12%、螯合剂0.1‑0.3%、表面活性剂2‑8%、余量为水,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由植物油与有机碱经酰胺化反应后再与琥珀酸进行酯化改性而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渗透剂、剥离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和酶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对含树脂成分的油墨的渗透力,使油墨软化、剥离、脱落,大大提高了脱墨的速率,减少了石油基溶剂的用量,挥发性低,安全性高,环保,无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洗剂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玻璃面板清洗的脱墨剂
技术介绍
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相关的环保测试和解决办法落后,脱墨剂制造业基本上生产的是传统的溶剂型清洗剂,而植物油基脱墨剂方面的研究工作很少,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油基脱墨剂代替传统脱墨剂将是必然趋势,现有的植物油基脱墨剂存在粘度大、润湿性不佳、油膜不易清洗等问题。目前手机智能终端用的玻璃面板,往往要经过一道或多到油墨印刷或表面喷涂油墨的工序,当表面不良时则需要脱除油墨重新印刷,如何能有效地百分百清除干净油墨,并对玻璃面板无腐蚀、无残留、易于清洗,这将给脱墨处理工序带来更大的便捷,然而,目前往往使用溶剂型清洗剂,植物油基脱墨剂在玻璃面板脱墨方面的应用尚未见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脱墨剂,利用渗透剂、剥离剂、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和酶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对含树脂成分的油墨的渗透力,使油墨软化、剥离、脱落,提高了脱墨速率,安全性高,环保无毒。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墨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剥离剂20-25%、渗透剂8-20%、稳定剂8-12%、螯合剂0.1-0.3%、表面活性剂2-8%、余量为水,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由植物油与有机碱经酰胺化反应后再与琥珀酸进行酯化改性而得。进一步地,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有机碱加入反应器中,搅拌下加入催化剂和植物油,控制有机碱、植物油、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4-2.6:1:0.6-1,缓慢升温至110-130℃反应3-5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酰胺化产物;S2:将酰胺化产物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分三次加入琥珀酸,控制羧基与羟基的摩尔比为1:1.2-1.4,投料完毕后,升温至75-85℃反应3-4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琥珀酸化改性产物;S3:在琥珀酸化改性产物中滴加25-30wt%氨水溶液,搅拌45-60min,直到PH值调节至6.8-7.0,得到表面活性剂。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油为山茶籽提取物、橄榄果提取物、蓖麻籽提取物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所述山茶籽提取物是由经水相酶解法提取而得的山茶籽油,所述橄榄果提取物是经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而得的橄榄油,所述蓖麻籽提取物是经水酶法提取而得的蓖麻油。进一步地,所述的有机碱为沸点至少160℃、分子量小于200的醇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乙基二乙醇胺、丁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的催化剂为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丁酯、氧化铝、硫酸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的剥离剂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进一步地,所述的渗透剂为环己酮、丙酮或异丁醚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的螯合剂为羟基乙酸、柠檬酸、葡萄糖酸、羟基丁二酸中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的稳定剂为异丁醇、山梨醇、丙三醇、氯化钙中任意两种。进一步地,该脱墨剂的PH值为13-14。进一步地,该脱墨剂的使用温度为60-9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墨剂,利用渗透剂、剥离剂、稳定剂和螯合剂的协同作用,利用渗透剂、剥离剂、稳定剂、螯合剂的物理作用使油墨软化、剥离、脱落,同时加入特制的可生物降解的植物油基表面活性剂,优化配方,增强了对含树脂成分的油墨的渗透力,与酶配合可进一步使油墨与基材分离,减弱油墨分子间结合力,大大提高了脱墨的速率,减少了石油基溶剂的用量,挥发性低,安全性高,环保,无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墨剂,经实际应用,针对不同树脂成分的油墨均有很好的脱墨效果,对玻璃面板的润湿性好,适用范围广,可使油墨软化、溶解脱落,特别是针对手机等智能终端的玻璃面板上使用的印刷油墨等,在保证脱墨的同时,使玻璃表面无残留油墨或银胶,采用脱墨剂后只需再经过三次清水漂洗,即可达到很好地脱墨效果,实用方便。上述是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原料制备:1)、表面活性剂由植物油与有机碱经酰胺化反应后再与琥珀酸进行酯化改性而得。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有机碱加入反应器中,搅拌下加入催化剂和植物油,控制有机碱、植物油、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4:1:0.6,缓慢升温至120℃反应4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酰胺化产物;之后将酰胺化产物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分三次加入琥珀酸,控制羧基与羟基的摩尔比为1:1.2,投料完毕后,升温至75℃反应4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琥珀酸化改性产物;在琥珀酸化改性产物中滴加25wt%氨水溶液,搅拌60min,直到PH值调节至13.2,得到表面活性剂A,其中有机碱为一乙醇胺与丁基二乙醇胺按1:2混合而成;催化剂为钛酸四乙酯;植物油为山茶籽提取物、橄榄果提取物、蓖麻籽提取物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2)山茶籽提取物是由经水相酶解法提取而得的山茶籽油,具体可以参见王超、方柔等2010年在《食品工业科技》上发表的“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工艺研究”;橄榄果提取物是经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而得的橄榄油,具体可以参见原姣姣等2016年在《中国油脂》上发表的“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橄榄油的研究”;蓖麻籽提取物是经水酶法提取而得的蓖麻油,具体可以参见罗明亮2014年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上发表的“水酶法提取蓖麻油工艺研究”。实施例2:原料制备:表面活性剂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有机碱加入反应器中,搅拌下加入催化剂和植物油,控制有机碱、植物油、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6:1:1,缓慢升温至130℃反应3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酰胺化产物;之后将酰胺化产物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分三次加入琥珀酸,控制羧基与羟基的摩尔比为1:1.4,投料完毕后,升温至75℃反应4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琥珀酸化改性产物;在琥珀酸化改性产物中滴加28wt%氨水溶液,搅拌45min,直到PH值调节至14,得到表面活性剂B,其中有机碱为二乙醇胺与乙基二乙醇胺按1:3混合而成;催化剂为钛酸四丁酯与氧化铝按1:2混合而成;植物油为山茶籽提取物、橄榄果提取物、蓖麻籽提取物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实施例3:原料制备:表面活性剂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有机碱加入反应器中,搅拌下加入催化剂和植物油,控制有机碱、植物油、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5:1:0.8,缓慢升温至110℃反应4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酰胺化产物;之后将酰胺化产物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分三次加入琥珀酸,控制羧基与羟基的摩尔比为1:1.3,投料完毕后,升温至80℃反应3.5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琥珀酸化改性产物;在琥珀酸化改性产物中滴加30wt%氨水溶液,搅拌55min,直到PH值调节至13,得到表面活性剂C,其中有机碱为三乙醇胺;催化剂为钛酸四乙酯和硫酸锌按质量比2:1混合而成;植物油为山茶籽提取物、橄榄果提取物、蓖麻籽提取物按质量比1:1:1混合而成。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脱墨剂,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剥离剂氢氧化钠21%、渗透剂环己酮10%、稳定剂9%、螯合剂羟基乙酸0.1%、表面活性剂5%、余量为水;表面活性剂为按实施例1制得表面活性剂A;稳定剂为异丁醇与氯化钙按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墨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剥离剂20‑25%、渗透剂8‑20%、稳定剂8‑12%、螯合剂0.1‑0.3%、表面活性剂2‑8%、余量为水,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由植物油与有机碱经酰胺化反应后再与琥珀酸进行酯化改性而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墨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剥离剂20-25%、渗透剂8-20%、稳定剂8-12%、螯合剂0.1-0.3%、表面活性剂2-8%、余量为水,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由植物油与有机碱经酰胺化反应后再与琥珀酸进行酯化改性而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墨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具体采用如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有机碱加入反应器中,搅拌下加入催化剂和植物油,控制有机碱、植物油、催化剂的质量比为2.4-2.6:1:0.6-1,缓慢升温至110-130℃反应3-5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酰胺化产物;S2:将酰胺化产物加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分三次加入琥珀酸,控制羧基与羟基的摩尔比为1:1.2-1.4,投料完毕后,升温至75-85℃反应3-4h,降温至室温后,得到琥珀酸化改性产物;S3:在琥珀酸化改性产物中滴加25-30wt%氨水溶液,搅拌45-60min,直到PH值调节至6.8-7.0,得到表面活性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墨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油为山茶籽提取物、橄榄果提取物、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发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富行洗涤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