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7107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8 14:50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外壳(112)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对应的触头腔中的信号触头(130)。所述信号触头沿在纵向方向(142)上延伸的行轴线(156)布置成行(152),且沿在横向方向(144)上延伸的列轴线(158)布置成列(154)。所述信号触头布置成对(140)。第一组对限定沿相对应的列轴线(158)布置成列的列对(160),且第二组对限定跨越相对应的列轴线(158)布置的交叉对(162)。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列轴线(158)在所述列对(160)和所述交叉对(162)之间交替,且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行轴线(156)在所述列对(160)和所述交叉对(162)之间交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布置成对的信号触头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某些电连接器系统利用配合电连接器组件来互连两个电路板,例如主板和子卡。一个电连接器组件的导体端接至一个电路板,并通过外壳朝向配合端延伸,以接合端接至另一电路板的配合连接器组件的配合导体。某些已知的电连接器组件具有电气问题,特别是当以高数据速率进行传输时。例如,电连接器组件典型地利用差分信号导体来传输高速信号。在信号导体的对之间需要电气屏蔽,且因此电连接器组件组装有插设在信号导体的对之间的接地导体。接地导体改善了信号完整性。然而,接地导体占据了电连接器组件内的宝贵空间,造成导体密度以及连接器组件尺寸或足印的问题。其他已知的电连接器组件利用提供电气屏蔽的屏蔽模块,例如通过信号导体的每个列和行之间的导电外壳或屏蔽板。尽管这样的设计在屏蔽信号传输线上是电气有效的,但这样的屏蔽是高成本的,且占据了连接器内的宝贵空间,降低了电连接器组件的密度。对于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高密度、高速度电连接器组件存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在配合端和安装端之间延伸的外壳。所述外壳限定在所述配合端和所述安装端之间通过所述外壳延伸的触头腔。信号触头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对应的触头腔中。所述信号触头沿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行轴线布置成行,且沿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列轴线布置成列。所述信号触头布置成对。第一组信号触头的对限定沿相对应的列轴线布置成对的列对(columnpairs),且第二组信号触头的对限定跨越相对应的列轴线布置的交叉对(crosspairs)。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列轴线在所述列对和所述交叉对之间交替,且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行轴线在所述列对和所述交叉对之间交替。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系统100的顶部透视图。图2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形成的插头组件的侧面透视图。图3是沿图2所示的线3-3截取的插头组件的截面图。图4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插头组件俯视图。图5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插座组件的正面透视图。图6是沿图5所示的线6-6截取的插座组件的截面图。图7是插座组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插座组件的插座触头。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电连接器系统100的顶部透视图。电连接器系统100包含配置为直接配合在一起的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和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电连接器系统100可以设置在电气部件上或电气部件中,电气部件例如是服务器、计算机、路由器、或诸如此类。在图1中,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和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被示出为未配合,但准备彼此配合。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和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配置为分别电连接至相应的第一电路板106和第二电路板108。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和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被用来提供信号传输通路,以在可分离的配合接口处使电路板106、108彼此电连接。在图1中,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被安装至第一电路板106,且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被安装至第二电路板108。在实施例中,当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和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配合时,第一电路板106和第二电路板108彼此平行地取向。因此,电连接器系统限定了具有布置在平行的电路板106、108之间的连接器组件102、104的夹层连接器系统。可选地,连接器组件102、104可以具有可变的高度,以在平行的电路板106、108之间提供所需的距离(或适配)。在其他实施例中,电路板106、108的可替代的相对取向(例如垂直取向)是可能的。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和/或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可以端接至一个或多个电缆,而不是被板安装。在示范性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组件102是插座组件,且第二电连接器组件104是插头组件。电连接器组件102、104可以在本文中分别称为插座组件102和插头组件104。在实施例中,插座组件102为模块化设计,具有至少两个堆叠在一起的模块或单元,以限定插座组件102的高度,当组件102、104配合时,该高度影响电路板106、108之间的距离。尽管未在图1中示出,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作为插座组件102是可堆叠的附加或替代,插头组件104可以是模块化的,具有可堆叠的模块或单元,以调节插头组件104的高度。因此,在本文的实施例中所示出和描述的电连接器的部件不限于特定类型的连接器,且可以对应于插座类型连接器、插塞类型连接器、插头类型连接器、或其他类型的连接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插头组件104包含插头外壳112以及多个插头触头114。插头外壳112在配合端122和安装端124之间延伸。插头外壳112包含多个外壁,该多个外壁在其之间限定室120。例如,插头外壳112可以包含相反的侧面115、116以及相反的端部117、118;然而,插头外壳112可以具有限定其他形状的外壳的其他壁。可选地,侧面115、116长于端部117、118,从而侧面115、116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且端部117、118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室120在插头外壳112的配合端122处敞开,且配置为在其中接收插座组件102的一部分。所有的或者至少一些外壁可以在配合端122处具有斜面,以提供引入区段,从而在配合期间引导插座组件102进入室12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插头外壳112在配合端122和安装端124之间具有固定的高度。插头外壳112可以由至少一种介电材料形成,例如塑料或者一种或多种其他聚合物。插头外壳112的安装端124面对、且还可以接合第二电路板108的表面。插座组件102包含在配合端222和安装端224之间延伸的外壳堆叠体200。外壳堆叠体200是模块化的,且至少包含前外壳210和后外壳212,两者是可堆叠的单元。例如,后外壳212可以是模块化的,在这种情形下,多个不同的后外壳212(例如具有不同高度的后外壳212)可以设置为可配合至相同的前外壳210,以改变外壳堆叠体200的堆叠高度。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或电路板106、108之间所需的间隔,选择特定的后外壳212,以提供特定尺寸或高度的插座组件102。后外壳212设置在或位于前外壳210的后面。如本文所使用的,相对的或空间的术语,例如“顶”、“底”、“前”、“后”、“左”、“右”、“水平”和“竖直”仅用来区分引用的元件,而并不必然需要电连接器系统100中或电连接器系统100的周围的环境中的特定位置或取向。图2是根据示范性实施例的插头组件104的侧面透视图。图3是沿图2所示的线3-3截取的插头组件的截面图。触头114由插头外壳112保持。底壁126设置在或接近安装端124,安装端124封闭室120的底部。触头114通过插头外壳112的底壁126突出进入室120。例如,触头114通过底壁126中的相对应的触头腔128延伸进入室120。触头114可以限定信号触头和接地触头,两者分别由附图标记130和132标识。信号触头130和接地触头132布置成阵列,例如在室120中沿行和列。可选地,接地触头132可以长于信号触头130,以形成与插座组件102相配合的顺序(sequenced)配合接口。触头114可以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铜、铜合金、和/或另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插头触头114在配合端134和端接端138之间沿触头轴线133延伸。触头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4),包括在配合端(122)和安装端(124)之间延伸的外壳(112),所述外壳限定在所述配合端和所述安装端之间通过所述外壳延伸的触头腔(128),以及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对应的触头腔中的信号触头(130),所述信号触头沿在纵向方向(142)上延伸的行轴线(156)布置成行(152),且沿在横向方向(144)上延伸的列轴线(158)布置成列(154),所述信号触头布置成对(140),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信号触头的对限定沿相对应的列轴线(158)布置成列的列对(160),第二组信号触头的对限定跨越相对应的列轴线(158)布置的交叉对(162),其中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列轴线(158)在所述列对(160)和所述交叉对(162)之间交替,且其中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行轴线(156)在所述列对(160)和所述交叉对(162)之间交替。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5 US 14/835,211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4),包括在配合端(122)和安装端(124)之间延伸的外壳(112),所述外壳限定在所述配合端和所述安装端之间通过所述外壳延伸的触头腔(128),以及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对应的触头腔中的信号触头(130),所述信号触头沿在纵向方向(142)上延伸的行轴线(156)布置成行(152),且沿在横向方向(144)上延伸的列轴线(158)布置成列(154),所述信号触头布置成对(140),其特征在于:第一组信号触头的对限定沿相对应的列轴线(158)布置成列的列对(160),第二组信号触头的对限定跨越相对应的列轴线(158)布置的交叉对(162),其中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列轴线(158)在所述列对(160)和所述交叉对(162)之间交替,且其中所述信号触头的对沿所述行轴线(156)在所述列对(160)和所述交叉对(162)之间交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交叉对(162)的信号触头(130)在相对应的列轴线(158)的相反的侧面的两侧,非常接近所述列轴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列对(160)的信号触头(130)在相对应的行轴线(156)的相反的侧面的两侧,非常接近所述行轴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对(140)内的信号触头(130)由间隙(170)分隔开,每个列对(160)的信号触头之间的间隙沿相对应的列(154)的列轴线(1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J霍宁WS戴维斯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