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泵机组及使用该热泵机组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容易脏堵的问题。包括换热系统、污水处理装置和热水循环系统,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过的污水以及所述热水循环系统中的热水分别经管道流入至所述换热系统,在所述换热系统内完成热交换后,污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并排出;热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并排出;所述换热系统内部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多个所述换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和所述热水循环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的脏堵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供暖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泵机组及使用该热泵机组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
技术介绍
供暖领域的热泵机组利用城市源生污水,并将其热能通过换热器转换为暖气通道内的热水的热能,常用的换热器是热泵机组,但是由于该热泵机组的换热需要利用城市源生污水,而城市源生污水内的脏污和杂质容易堵塞热泵机组,所以,传统的热泵机组对进入该热泵机组的水质有严格的要求。目前为了避免进入热泵机组的污水堵塞热泵机组,采用了中间换热措施,即所谓“间接式系统”,这种间接式系统由于增加了中间换热设备,因而增加了系统的热能损失,以上原因导致其应用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节能环保和提高效率方面考虑,相较于“间接式系统”,“直进式系统”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直进式系统”的脏堵问题目前还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针对“直进式系统”目前存在的的技术难题,部分热泵厂家及安装公司在过滤及防堵问题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智能型防堵机、宽流道换热器等,但以上措施在实际运用中依然达不到良好的防堵效果,源生污水中的细小纤维及水中的油脂仍然得不到彻底的处理。而且,在增加投入污水处理设备的情况下,投资及运行费用会大幅增加,成本过高,能效低。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脏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热泵机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泵机组容易脏堵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热泵机组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容易脏堵的问题。针对上述目的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换热系统、污水处理装置和热水循环系统,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过的污水以及所述热水循环系统中的热水分别经管道流入至所述换热系统,在所述换热系统内完成热交换后,污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并排出;热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并排出;所述换热系统内部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多个所述换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和所述热水循环系统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第一换热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第三蒸发器、第四蒸发器、第三冷凝器和第四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和所述第四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四蒸发器通过管道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四蒸发器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四蒸发器在靠近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可开启以清理所述换热系统内部的污垢。更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分水器,污水从污水处理装置入口流入,经第一分水器分流后分别流入所述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和所述第四蒸发器的污水入口,并从各个蒸发器的污水出口流出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出口。更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热水回水通道和热水供水通道,所述热水回水通道和所述热水供水通道分别与所述换热系统连通并形成回路。更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循环系统还包括有第二分水器和第三分水器,所述热水回水通道内的热水经所述第二分水器分流后分别流入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和所述第四冷凝器的热水入口,并从相应的热水出口流出,分别从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冷凝器和所述第四冷凝器换热后流出的热水流经所述热水供水通道,并由所述第三分水器分流后供用户使用。更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循环系统还包括有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与所述热水回水通道连通。本技术提供的热泵机组,由于换热系统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多个换热装置可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阻污能力。污水流入换热装置后仅通过了一次折返,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需要经过多次折返且容易在折弯处发生堵塞的问题。换热装置的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设置于上部,换热装置端部设置有可开启的端盖,污水在竖直方向上流入换热装置造成了较严重的紊流,该紊流可有效避免脏污堆积,且端盖的设置可方便清理脏污。故本技术提供的热泵机组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热泵机组的脏堵问题。另外,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热泵机组采用的是直进式换热方式,污水直接进入蒸发器内部,仅需设置窄流道即可满足使用上的需求,而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宽流道来避免脏堵,与宽流道相比,窄流道中的污水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更大,换热效率高,热能利用率高。针对上述目的之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沉淀池、防堵过滤装置、沉淀蓄水池和热泵机组。更进一步地,污水从沉淀蓄水池的底部流出至所述热泵机组以提高污水的热能利用率。本技术提供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一方面,由于其采用了上述热泵机组,热泵机组的阻污能力较强,因而该供暖系统的阻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该供暖系统采用了多级过滤措施,具体为沉淀池、防堵过滤装置、沉淀蓄水池,污水进过多级过滤处理后,杂质和脏污可以被效去除,因而进入热泵机组内部的污水不易造成热泵机组的脏堵,故本技术提供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供暖系统易于脏堵的问题。另外,由于本技术提供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采用的是直进式换热方式,污水直接进入蒸发器内部,仅需设置窄流道即可满足使用上的需求,而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宽流道来避免脏堵,与宽流道相比,窄流道中的污水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更大,换热效率高,热能利用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蒸发器端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换热系统;2-污水处理装置;3-热水循环系统;4-沉淀池;5-防堵过滤装置;6-沉淀蓄水池;7-热泵机组;11-第一换热装置;12第二换热装置;13-端盖;14-分隔板;15-入口子腔室;16-出口子腔室;17-网板;21-污水处理装置入口;22-污水处理装置出口;23-阻污器;24-第一分水器;31-热水回水通道;32-热水供水通道;33-补水装置;34-第二分水器;35-第三分水器;111-第一蒸发器;112-第二蒸发器;113-第一冷凝器;114-第二冷凝器;121-第三蒸发器;122-第四蒸发器;123-第三冷凝器;124-第四冷凝器;1'-污水入口;2'-污水出口;3'-热水入口;4'-热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系统(1)、污水处理装置(2)和热水循环系统(3),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处理过的污水以及所述热水循环系统(3)中的热水分别经管道流入至所述换热系统(1),在所述换热系统(1)内完成热交换后,污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并排出;热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热水循环系统(3)并排出;所述换热系统(1)内部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多个所述换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和所述热水循环系统(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系统(1)、污水处理装置(2)和热水循环系统(3),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处理过的污水以及所述热水循环系统(3)中的热水分别经管道流入至所述换热系统(1),在所述换热系统(1)内完成热交换后,污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并排出;热水经管道回流至所述热水循环系统(3)并排出;所述换热系统(1)内部设置有多个换热装置,多个所述换热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和所述热水循环系统(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1)包括第一换热装置(11)和第二换热装置(12),所述第一换热装置(11)包括第一蒸发器(111)、第二蒸发器(112)、第一冷凝器(113)和第二冷凝器(114),所述第一冷凝器(113)和所述第二冷凝器(114)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和所述第二蒸发器(112)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装置(12)包括第三蒸发器(121)、第四蒸发器(122)、第三冷凝器(123)和第四冷凝器(124),所述第三冷凝器(123)和所述第四冷凝器(124)分别与所述第三蒸发器(121)和所述第四蒸发器(122)通过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所述第二蒸发器(112)、所述第三蒸发器(121)和所述第四蒸发器(122)的上部分别设有污水入口(1')和污水出口(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111)、所述第二蒸发器(112)、所述第三蒸发器(121)和所述第四蒸发器(122)在靠近所述污水处理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端盖(13),所述端盖(13)可开启以清理所述换热系统(1)内部的污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青,陈松凯,金峰,汪达勇,
申请(专利权)人:陈松青,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