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丁醇发酵总溶剂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73995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01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丁醇发酵总溶剂产量的方法,包括(1)将丁醇发酵菌的孢子液接种到RCM培养基中,得到发酵菌种子液;(2)制备P2发酵培养基,其中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总糖浓度为30-60g/L,pH自然;补料发酵培养基中总糖浓度为70-100g/L,pH为7.0-9.0;(3)在发酵罐中,预先装入1/4-1/2发酵罐有效体积的初始发酵培养基,按照体积比2%-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菌种子液,当发酵菌生长至对数期,按照流加时间16-24h匀减速流加剩余体积的补料发酵培养基,流加结束后继续发酵60-72h。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丁醇发酵菌的生长对数期,通过匀减速补加高pH值培养基的方式,促进菌种的二次生长,延长了产酸期的时间,在碳源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提高了发酵周期内溶剂的产率,增加了总溶剂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丁醇发酵总溶剂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油和化石燃料存储的消耗,生物丁醇作为一种新的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丁醇的热值、辛烷值与汽油相当,蒸汽压低,可与汽油任意比混溶,使用安全性能高;不会腐蚀管道、不易吸水、便于管道运输,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能源替代品。此外,丁醇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的制造和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化学品的合成。近年来,随着下游产业的发展,丁醇的市场需求直线上升,2011年我国丁醇的进口量在49万吨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丁醇进口国。现阶段,微生物发酵生产丁醇作为重要的生物转化技术极具发展和产业化的潜力。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批次发酵工艺,连续发酵工艺及批次补料发酵工艺。其中,批次补料发酵工艺是指在微生物批次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但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发酵液的体积随时间逐渐增加,是介于批次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目前提到的丁醇发酵批次补料工艺中,发酵培养基的补加均采用恒流速补加方式或者多批次直接补加方式,无法最大限度满足菌种生长发酵的需要,发酵产物的产量受到一定的限制。CN200510122181.6公开了一种补料发酵生产D-核糖的方法,在发酵培养期间采用间歇递减流加方式和间歇定量流加的方式流加葡萄糖补料液和硫酸铵补料液,其中葡萄糖补料是在发酵培养进行到25-45小时时开始采用间歇递减流加方式,每隔5小时流加浓度为400-1000g/L的葡萄糖补料液,共流加3次,每次分别为50mL、40mL和30mL,硫酸铵补料是在发酵培养进行到30-40小时,在葡萄糖补料的同时,采用间歇定量流加的方式,开始每隔5小时流加浓度为200-300g/L的硫酸铵补料液,共流加2次,每次流加12mL补料液,最终得到D-核糖产物。该方法采用补料法发酵生产D-核糖,发酵结束时葡萄糖基本被耗尽,与不补料相比,D-核糖产量提高了95.9%。CN200810162759.4公开了一种补料发酵法生产辅酶Q10,采用红色酵母菌HY-05用于发酵生长辅酶Q10,从发酵第24h开始,在减速流加蔗糖的同时以7.5mL/(L·h)的速度流加玉米浆,CoQ10的积累可达到最大为156.2mg/L,与不补料相比产量提高了58.1%。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方式不仅可减少底物的反馈抑制,而且可增大发酵过程中的溶氧,进一步提高CoQ10的合成量。Xue等(XueC,ZhaoJB,LuCC,etal.BioetchBioeng,2012,109,2746-2756.)。将批次补料的工艺方法应用在在丁醇发酵中,从而得到了相对于分批发酵更高的丁醇产量和产率。上述批次补料工艺都是根据不同发酵菌株、发酵底物和发酵产物的特性研究出的相关补料工艺过程,在用于丁醇发酵时,总溶剂产量提高并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丁醇发酵总溶剂产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丁醇发酵菌的生长对数期,通过匀减速补加高pH值培养基的方式,促进菌种的二次生长,延长了产酸期的时间,在碳源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提高了发酵周期内溶剂的产率,增加了发酵的总溶剂产量。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丁醇发酵总溶剂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醇发酵菌的孢子液接种到RCM培养基中,得到发酵菌种子液;(2)制备P2发酵培养基,其中初始发酵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30-60g/L,pH自然;补料发酵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70-100g/L,pH为7.0-9.0;(3)在发酵罐中,预先装入1/4-1/2发酵罐有效体积(可加入发酵培养基的总体积,V)的初始发酵培养基,按照体积比2%-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菌种子液,当发酵菌生长至对数期,按照流加时间16-24h匀减速流加3/4-1/2发酵罐有效体积(V)的补料发酵培养基,流加结束后继续发酵60-72h。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丁醇发酵菌为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或拜氏梭菌(Clostridiumbeijerinckii),优选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ATCC824,购于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或者采用CN201410731297.9所述的拜氏梭菌CM20,其分类命名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beijerinckii),已于2014年06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935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拜氏梭菌(Clostridiumbeijerinckii)CM20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No.9354;保藏日期:2014年06月17日。本专利技术优选使用拜氏梭菌CM20,该菌株由于自身的特异性,在该发酵体系中适应性更好,总溶剂产量更高。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RCM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以g/L计为:蛋白胨10,牛肉粉10,酵母粉3.0,葡萄糖5,可溶性淀粉1.0,氯化钠5.0,醋酸钠3.0,L-半胱氨酸盐酸盐0.5,琼脂0.5,以纯水配置,115℃灭菌20min。本专利技术步骤(1)所述的发酵菌种子液是在RCM培养基中接入丁醇发酵菌的孢子液,厌氧环境下于36-38℃下培养16-24h获得的。本专利技术步骤(2)所述的P2培养基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用于丁醇发酵的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以g/L计为:总糖60-80,酵母1.0,CH3COONH42.2,KH2PO40.5,K2HPO40.5,MnSO40.01,NaCl0.01,MgSO4·7H2O0.2,FeSO40.01,对氨基苯甲酸0.001,维生素B10.001,生物素0.001e-3。本专利技术步骤(2)所述的糖可以为葡萄糖、蔗糖、木糖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以使用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的水解糖液,优选葡萄糖或含葡萄糖的水解糖液。本专利技术步骤(2)所述的发酵培养基制备好后,初始发酵培养基的pH为自然,通常为6.0左右;补料发酵培养基的pH为7.0-9.0,优选为7.0-8.0。调节pH可以采用无机碱或有机碱调节pH,如无机碱可以采用氢氧化钠等,优选采用有机碱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不仅能够调节pH,而且有助于增强发酵体系的缓冲能力,有助于延长产酸期的时间,提高糖转化率。本专利技术步骤(3)所述的初始发酵液在搅拌条件下,36-38℃厌氧培养18-24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本专利技术首先根据加入的补料发酵培养基体积(1/4V-1/2V)以及补料所需流加时间(16-24h),确定培养基流加的加速度k,然后根据流速v=v0-kt的方式设定泵的流加速度,使其以匀减速方式流加,其中v0为初始流加速度,t为流加时间,流加完毕后,继续培养发酵60-72h结束。发酵过程中搅拌转速为100-200rpm。本专利技术步骤(3)的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基中总糖的投放量不因批次补料的工艺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即使初始发酵培养基和补料发酵培养基的体积及糖浓度不同,但是总糖量为固定量,优选为60V-80V(g),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丁醇发酵总溶剂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醇发酵菌的孢子液接种到RCM培养基中,得到发酵菌种子液;(2)制备P2发酵培养基,其中初始发酵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30‑60g/L,pH自然;补料发酵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70‑100g/L,pH为7.0‑9.0;(3)在发酵罐中,预先装入1/4‑1/2发酵罐有效体积的初始发酵培养基,按照体积比2%‑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菌种子液,当发酵菌生长至对数期,按照流加时间为16‑24h匀减速流加剩余3/4‑1/2发酵罐有效体积(V)的补料发酵培养基,流加结束后继续发酵60‑72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丁醇发酵总溶剂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醇发酵菌的孢子液接种到RCM培养基中,得到发酵菌种子液;(2)制备P2发酵培养基,其中初始发酵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30-60g/L,pH自然;补料发酵培养基中的总糖浓度为70-100g/L,pH为7.0-9.0;(3)在发酵罐中,预先装入1/4-1/2发酵罐有效体积的初始发酵培养基,按照体积比2%-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菌种子液,当发酵菌生长至对数期,按照流加时间为16-24h匀减速流加剩余3/4-1/2发酵罐有效体积(V)的补料发酵培养基,流加结束后继续发酵60-72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丁醇发酵菌为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或拜氏梭菌(Clostridiumbeijerincki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丁醇发酵菌为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ATCC824,购于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丁醇发酵菌采用CN201410731297.9所述的拜氏梭菌CM20,其分类命名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beijerinckii),已于2014年06月1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935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RCM培养基配方以g/L计为:蛋白胨10,牛肉粉10,酵母粉3.0,葡萄糖5,可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长海张全佟明友王领民乔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