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铅酸蓄电池塑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599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铅酸蓄电池塑壳,包括壳体,壳体内间隔设有若干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若干独立空间,独立空间形成电池槽,壳体底面设有压缩减震板,压缩减震板为由上板、中板及下板构成的整体呈“S”形的一体结构,电池槽沿壳体长度方向相对的内壁上设有一组用于加紧固定极板组的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固定导板、过渡板及夹持板,固定导板向下倾斜设置,固定导板一端与电池槽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导板另一端与过渡板之间、过渡板与夹持板之间通过扭簧连接,扭簧未受力时,固定导板、过渡板及夹持板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极板组组装,使用稳定性与抗震性能好,能有效减少极板组上的活性物质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塑壳,尤其是涉及一种抗震铅酸蓄电池塑壳
技术介绍
铅酸蓄电池外壳多以塑料所制成,用于容纳有电解液和极板组,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蓄电池中的极板组厚度通常不一致,在插入塑壳中时,或很难插入,或者插入后很难保证完全与电池槽的槽壁完全压紧,易产生晃动从而造成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脱落,最重要的是,极板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膨胀使极板与电池槽内壁之间产生挤压,由于极板组与电池槽内壁之间是硬性接触,过度挤压易引起脱膏甚至极板组损伤从而造成电池故障或失效。另外,组装后的铅酸蓄电池整体质量较大,在摆放蓄电池的时候,稍不注意,蓄电池底面就会与地面发生碰撞,产生的震动轻则造成极板组上的活性物质脱落,重则造成电池外壳破裂,直接造成电池报废。例如,申请公布号CN101877389A,申请公布日2010.11.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壳体,其内部通过纵横交织的隔档设有多个单格,单格的长度方向与该壳体的宽度方向重合或平行;单格的宽度方向与该壳体的长度方向重合或平行。该蓄电池壳体是现有常规的壳体,依然存在上述种种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抗震铅酸蓄电池塑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铅酸蓄电池塑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若干隔板(2),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若干独立空间,所述独立空间形成电池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面设有压缩减震板,所述压缩减震板为由上板(4)、中板(5)及下板(6)构成的整体呈“S”形的一体结构,所述电池槽沿壳体长度方向相对的内壁上设有一组用于加紧固定极板组的夹持结构(7),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固定导板(8)、过渡板(9)及夹持板(10),所述固定导板向下倾斜设置,固定导板一端与电池槽内壁固定连接,固定导板另一端与过渡板之间、过渡板与夹持板之间通过扭簧(11)连接,扭簧未受力时,固定导板、过渡板及夹持板位于同一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铅酸蓄电池塑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内间隔设有若干隔板(2),所述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若干独立空间,所述独立空间形成电池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面设有压缩减震板,所述压缩减震板为由上板(4)、中板(5)及下板(6)构成的整体呈“S”形的一体结构,所述电池槽沿壳体长度方向相对的内壁上设有一组用于加紧固定极板组的夹持结构(7),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依次相连的固定导板(8)、过渡板(9)及夹持板(10),所述固定导板向下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进泉周朝森章维华王斌应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