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断路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4732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7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断路器,断路器包括静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操作机构支架以及设置在操作机构支架上的操作机构,静触头机构包括静触头基座以及设置在静触头基座上的静触头银点,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基座、底端与动触头基座铰接的动触头以及设置在动触头的顶端底面上并与静触头银点相适配的动触头银点,连杆装置包括设置在动触头基座上的下连杆以及插设在下连杆底部的下连杆挡轴,下连杆的顶部与操作机构支架铰接,下连杆挡轴外端的侧面由弧面和平面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下连杆挡轴的外端由圆柱形改为半圆柱形,并设置辅助调节挡块,提高了断路器的开距,从而更安全可靠地保护负载,且灵活性好,适用于直流及交流塑壳断路器,能够提高各类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塑壳断路器
,涉及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开距指的是断路器在分闸后,静触头银点与动触头银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目前,直流塑壳断路器都是在交流塑壳断路器的基础上设计而成,而交流塑壳断路器的开距较小,不能满足直流断路器分断的要求。这是因为直流电路要比交流电路难分断,直流塑壳断路器需要更大的开距来拉长电弧,冷却电弧,从而获得较高的电弧电压,以分断直流电路中的故障电流。而目前由交流塑壳断路器改进而成的直流塑壳断路器的开距根本无法满足开断直流故障电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断路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所述的断路器包括静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操作机构支架以及设置在操作机构支架上的操作机构,所述的静触头机构包括静触头基座以及设置在静触头基座上的静触头银点,所述的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基座、底端与动触头基座铰接的动触头以及设置在动触头的顶端底面上并与静触头银点相适配的动触头银点,所述的连杆装置包括设置在动触头基座上的下连杆以及插设在下连杆底部的下连杆挡轴,所述的下连杆的顶部与操作机构支架铰接,所述的下连杆挡轴外端的侧面由弧面和平面组成。所述的下连杆挡轴内端的侧面为圆柱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操作机构为电磁操作机构。所述的下连杆为截面呈凸字型的下连杆,该下连杆底部两端分别设置在动触头基座的两侧,并牢牢卡住。所述的下连杆挡轴共设有一对,并分别对称插设在下连杆的两端,所述的下连杆挡轴的内端抵在动触头基座的侧面上。所述的下连杆挡轴的外端呈半圆柱形。所述的下连杆的底部设有与下连杆挡轴相适配的下连杆挡轴安装孔。所述的下连杆挡轴安装孔呈半圆形,该下连杆挡轴安装孔与下连杆挡轴的半圆柱形部分相适配,能有效防止下连杆挡轴在操作机构支架下端的多次撞击后发生转动错位。所述的下连杆挡轴位于下连杆内侧的部分设有下连杆挡轴凸缘,该下连杆挡轴凸缘卡设在下连杆内侧面,防止下连杆挡轴从下连杆外侧脱离下连杆。所述的平面上设有辅助调节挡块,通过设置不同厚度的辅助调节挡块,以调节操作机构支架转动的角度,进而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断路器的内部构造改变静触头银点与动触头银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即开距。所述的操作机构支架上设有向下压迫动触头的压杆,通过压杆向下压迫动触头,使动触头银点与静触头银点接触。一种含有所述的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的断路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断路器分闸前,操作机构支架上的压杆向下压迫动触头,使动触头银点与静触头银点相接触,电路为通路;当断路器分闸后,操作机构带动操作机构支架向远离动触头的方向转动,压杆逐渐抬起,使动触头银点与静触头银点分开,并使动触头银点与静触头银点逐渐远离,当操作机构支架的下端抵在下连杆挡轴上的辅助调节挡块上时,操作机构支架停止转动,同时操作机构也停止转动,此时,静触头银点与动触头银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开距,该开距大于现有直流塑壳断路器的开距,能够更好地拉长电弧,从而分断直流电路中的故障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将下连杆挡轴的外端由圆柱形改为半圆柱形,增加了操作机构支架旋转的角度,使静触头银点与动触头银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增加,提高了断路器的开距,从而更安全可靠地保护负载;2)通过设置辅助调节挡块,使断路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操作机构的有效转动范围改变开距的大小,保证断路器的稳定和有效,灵活性好;3)不仅可以用于直流塑壳断路器,同样可以用于交流塑壳断路器,提高各类断路器的分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塑壳断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下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下连杆挡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静触头基座、2—静触头银点、3—动触头银点、4—动触头基座、5—操作机构、6—操作机构支架、7—下连杆、8—下连杆挡轴、81—弧面、82—平面、9—动触头、10—下连杆挡轴安装孔、11—下连杆挡轴凸缘、12—辅助调节挡块、13—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一种含有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的断路器,包括静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操作机构支架6以及设置在操作机构支架6上的操作机构5,静触头机构包括静触头基座1以及设置在静触头基座1上的静触头银点2,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基座4、底端与动触头基座4铰接的动触头9以及设置在动触头9的顶端底面上并与静触头银点2相适配的动触头银点3,操作机构支架6上设有向下压迫动触头9的压杆13,操作机构5为电磁操作机构,连杆装置包括设置在动触头基座4上的下连杆7以及插设在下连杆7底部的下连杆挡轴8,下连杆7的顶部与操作机构支架6铰接,下连杆挡轴8的外端的侧面由弧面81和平面82组成,平面82上设有辅助调节挡块12。如图3-5所示,下连杆7为截面呈凸字型的下连杆7,该下连杆7底部两端分别设置在动触头基座4的两侧。下连杆挡轴8共设有一对,并分别对称插设在下连杆7的两端。下连杆挡轴8的外端呈半圆柱形。下连杆7的底部设有与下连杆挡轴8相适配的下连杆挡轴安装孔10。下连杆挡轴安装孔10呈半圆形。下连杆挡轴8位于下连杆7内侧的部分设有下连杆挡轴凸缘11。断路器分闸前,操作机构支架6上的压杆13向下压迫动触头9,使动触头银点3与静触头银点2相接触,电路为通路;当断路器分闸后,操作机构5带动操作机构支架6向远离动触头9的方向转动,压杆13逐渐抬起,使动触头银点3与静触头银点2分开,并使动触头银点3与静触头银点2逐渐远离,当操作机构支架6的下端抵在下连杆挡轴8上的辅助调节挡块12上时,操作机构支架6停止转动,同时操作机构5也停止转动,此时,静触头银点2与动触头银点3之间的最小距离即为开距,该开距大于图1-2所示的含有圆柱形的下连杆挡轴8的直流塑壳断路器的开距,因而能够更好地拉长电弧,从而分断直流电路中的故障电流。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断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所述的断路器包括静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操作机构支架(6)以及设置在操作机构支架(6)上的操作机构(5),所述的静触头机构包括静触头基座(1)以及设置在静触头基座(1)上的静触头银点(2),所述的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基座(4)、底端与动触头基座(4)铰接的动触头(9)以及设置在动触头(9)的顶端底面上并与静触头银点(2)相适配的动触头银点(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装置包括设置在动触头基座(4)上的下连杆(7)以及插设在下连杆(7)底部的下连杆挡轴(8),所述的下连杆(7)的顶部与操作机构支架(6)铰接,所述的下连杆挡轴(8)外端的侧面由弧面(81)和平面(82)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所述的断路器包括静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操作机构支架(6)以及设置在操作机构支架(6)上的操作机构(5),所述的静触头机构包括静触头基座(1)以及设置在静触头基座(1)上的静触头银点(2),所述的动触头机构包括动触头基座(4)、底端与动触头基座(4)铰接的动触头(9)以及设置在动触头(9)的顶端底面上并与静触头银点(2)相适配的动触头银点(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装置包括设置在动触头基座(4)上的下连杆(7)以及插设在下连杆(7)底部的下连杆挡轴(8),所述的下连杆(7)的顶部与操作机构支架(6)铰接,所述的下连杆挡轴(8)外端的侧面由弧面(81)和平面(82)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杆(7)为截面呈凸字型的下连杆(7),该下连杆(7)底部两端分别设置在动触头基座(4)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开距塑壳断路器连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杆挡轴(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轩吉涛张俊郑杰崔贇杰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