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囊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2591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囊进料装置,包括机体和机体上侧的工作平台,属于胶囊填充设备的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填料机构、转座、动力装置和负压槽,所述的转座上侧依次设有下料盘和上料盘,上料盘和下料盘分别设有对应的上料孔和下料孔,转座还设有外轴杆和内轴杆,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第一马达通过齿轮与外抽杆连接,第二马达通过离合器与内轴杆连接;所述的负压槽设在填料机构下方,负压槽通过导管与设在填料机构正下方的工作平台上的气槽连接。该胶囊进料装置机械化程度高,操作方便,进料效率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胶囊填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在胶囊填充机上的胶囊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粉末或颗粒状的药品或健康食品原料等制成胶囊式充填包装,除了可确保原料物性,同时便于控制其份量。但是,以往这种胶囊式充填包装时在药剂充填与胶囊上、下壳体组合作业之前,必需在胶囊充填机上先将空胶囊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别于上、下料盘中定位,才能将上、下料盘分离,以便于药剂充填作业。已知的胶囊充填机在空胶囊被送入料盘后,都是由操作人员将充满空胶囊的料盘以人工再次旋转两圈,才能确保空胶囊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别定位在上料盘与下料盘的料孔中。该由人工操作的方式费工费时,生产效率低,有时候也会因人工出力的不稳定性,在料盘旋转动作中,不能达到使上、下壳体充分定位的目的,导致每一胶囊上、下壳体间的组合出现问题,当上、下料盘分离时,就会有部份空胶囊壳从料盘中脱离出来,产生空壳、缺壳现象,无法顺利完成下一药剂充填的工序,大幅增加了后续作业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胶囊填充效率低,上下壳体组合易存在缺陷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胶囊进料装置。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胶囊进料装置包括机体和机体上侧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填料机构、转座、动力装置和负压槽,所述的填料机构顶部设有料槽,填料机构设在转座的上方,所述的转座上侧依次设有下料盘和上料盘,上料盘和下料盘分别设有对应的上料孔和下料孔,转座下侧还设有外轴杆和内轴杆;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第一马达通过齿轮与外抽杆连接,第二马达通过离合器与内轴杆连接;所述的负压槽设在填料机构下方,负压槽通过导管与设在填料机构正下方的工作平台上的气槽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盘和下料盘的内圈均设有若干位置相互对应的扣座,扣座上均设有安装孔。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第二马达的离合器还通过连杆连接有一个压缸,离合器上还设有近接开关,近接开关与压缸电连接。其中近接开关可以感知第二马达转动的圈数,当近接开关感知到内轴杆旋转指定的圈数后,即可控制压缸运作,经连杆推送离合器,使内轴杆脱离第二马达,从而使转座停止运转。作为优选,所述的外轴杆为中空的圆环柱体,内轴杆为实心的圆柱体,外轴杆的内径大于内轴杆的直径,内轴杆的长度大于外轴杆的长度,内轴杆、外轴杆和转座同轴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的胶囊进料装置还包括一个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分别与第一马达、第二马达、负压槽电连接。操作人员只需控制该控制面板来实现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及负压槽的开关,操作方便简单。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涉及胶囊进料装置控制第一马达带动转座与料盘寸动旋转、控制负空压对料孔吸气以及控制第二马达带动料盘旋转等作业,都是经由连结于机体的控制面板,配合操作软件,在适当时序中完成,其间不需人工操作。(2)本技术的胶囊进料装置作完成后至下一个新的空料盘置于转座上时,上述制程动作即重覆自动执行,故而能节省工时,简化流程,并大幅降低空壳、缺壳等不良品,使胶囊充填机的胶囊生产作业更圆满地完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胶囊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动力装置、负压槽与转座的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动力装置、负压槽与转座的部件组装图。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10机体,11工作平台,12控制面板,13上料盘,14下料盘,15料孔,16上壳体,17料孔,18下壳体,19扣座,21料槽,22填料机构,23转座,24第一马达,25齿轮,26外轴杆,27负压槽,28导管,29气槽,30第二马达,31离合器,32压缸,33连杆,34内轴杆,35近接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胶囊进料装置包括机体10和机体上侧的工作平台11,其还包括填料机构22、转座23、动力装置和负压槽27。所述的填料机构22设在转座23的上方,顶部设有料槽21,用于容置空胶囊原料,该填料机构22是用于将料槽21内的空胶囊原料送入上、下料盘13、14的每一料孔内。转座23上依次设有下料盘14和上料盘13,上述上料盘13与下料盘14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上料盘13上设有多个料孔15,用于容置胶囊上壳体16,该下料盘14上设有多个相对应的料孔17,用于容置胶囊下壳体18,上料盘13与下料盘14的轴心端分别设有扣座19,可将上、下料盘13、14合并在一起,使上、下料盘13、14可拆组式的被组装在工作平台11表面的转座23上。转座23下侧还设有外轴杆26和内轴杆34,所述的外轴杆26为中空的圆环柱体,内轴杆34为直径小于外轴杆26内径的圆柱体,外轴杆26和内轴杆34同轴设置在转座23的圆心处。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24和第二马达30,第一马达24通过齿轮25与外抽杆26连接,第一马达24的输出动力经齿轮25及外轴杆26,可带动转座23上的料盘,并控制料盘旋转,使填料机构22送出的每一空胶囊,可被送入料盘的每一料孔中。第二马达30通过离合器31与内轴杆34连接,连接第二马达24的离合器上还通过连杆33连接一个压缸32,离合器31上还设有与压缸32电连接近接开关35,上述近接开关35用于感应内轴杆34的旋转圈数,如果设定旋转圈数为2圈,当内轴杆34旋转2圈后,即可控制压缸32动作,经连杆33推送离合器31,使内轴杆34脱离第二马达30的输出动力,从而使转座23旋转圈2圈后即停止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操作上,设定的圈数也可以是1圈、2圈或3圈,一般作业时设定2圈后即停止运转已足够应用。上述转座23带动上、下料盘13、14旋转圈2圈后停止运转的动作,可使胶囊上、下壳体16、18分别于上、下料盘13、14的料孔15、17中稳固定位于正确的位置上。当上、下料盘13、14分离时,胶囊的上壳体16仍可稳固的被容置在上料盘13的料孔15中,胶囊的下壳体18仍可稳固的被容置在下料盘14的料孔17中。上述负压槽27设置在第一马达24的底部,该负压槽27内容置了负空压,该负空压经导管28导通至上述转座23侧边的气槽29,如图3中所示,该气槽29恰对应于下料盘14的料孔17,当料盘旋转运动时,每一空胶囊原料被送入料孔中,由于负空压作用,气槽29对料孔17吸气,使每一空胶囊的上壳体16位于上料盘13的料孔15中,使每一空胶囊的下壳体18位于下料盘14的料孔17中稳固定位。本实施例还包括一个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分别与第一马达、第二马达、负压槽电连接,用于方便地控制第一马达、第二马达及负压槽的运行与开关。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案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胶囊进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囊进料装置,包括机体和机体上侧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填料机构、转座、动力装置和负压槽,所述的填料机构顶部设有料槽,填料机构设在转座的上方,所述的转座上侧依次设有下料盘和上料盘,上料盘和下料盘分别设有对应的上料孔和下料孔,转座下侧还设有外轴杆和内轴杆,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第一马达通过齿轮与外抽杆连接,第二马达通过离合器与内轴杆连接;所述的负压槽设在填料机构下方,负压槽通过导管与设在填料机构正下方的工作平台上的气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囊进料装置,包括机体和机体上侧的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填料机构、转座、动力装置和负压槽,所述的填料机构顶部设有料槽,填料机构设在转座的上方,所述的转座上侧依次设有下料盘和上料盘,上料盘和下料盘分别设有对应的上料孔和下料孔,转座下侧还设有外轴杆和内轴杆,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第一马达通过齿轮与外抽杆连接,第二马达通过离合器与内轴杆连接;所述的负压槽设在填料机构下方,负压槽通过导管与设在填料机构正下方的工作平台上的气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囊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盘和下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益立胶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