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72037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7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支架(21)、抛光轮,所述抛光轮通过抛光芯轴(22)与抛光动力驱动源(26)相连,所述抛光轮分为处于后部的布料抛光轮(27)和处于前部的纤维料抛光轮(29),所述布料抛光轮的上方通过蜡盒(23)及蜡盒内的挤压块(24)与挤蜡组件(28)相接。所述抛光支架处于进给滑台(35)的侧边,该进给滑台与滑台动力源(36)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纤维抛光轮、布料抛光轮对电枢轴的蜗杆部分进行毛刺去除、涂蜡抛光双向式处理,由于进给滑台为滑台动力源控制,还可做到每次进给在上一次基础上加上抛光损耗量,以达到每次进给量均匀一致。从而改善电枢轴的蜗杆部分抛光加工精度,降低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异常声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的电枢轴加工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枢轴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微电机广泛用于汽车、家电等领域,电枢轴(其外端部为蜗杆状设计)是微电机的重要组成部件。该电枢轴端部上的蜗杆齿形部分加工后需要通过抛光轮抛光手段去除毛刺,以便达到与齿轮(蜗轮)配合精度。公知的电枢轴抛光机构及其抛光方法是电枢轴的蜗杆部分与抛光轮平行夹持,电枢轴夹持电机和抛光电机各自带动电枢轴、抛光轮朝相对反向转动而接触实现抛光。由于电枢轴蜗杆上的齿形是有螺旋角度的,此平行夹持方法会造成蜗杆齿形一边抛光角度大、一边抛光角度小,造成电枢轴蜗杆齿形抛光处理不对称。且抛光轮的进给量为手动控制,每次进给量纯凭经验而导致不一致,电枢轴蜗杆抛光效果难以控制。从而最终造成装配后的电机异响、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能实现电枢轴的两次抛光、涂蜡的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支架、抛光轮,所述抛光轮通过抛光芯轴与抛光动力驱动源相连,所述抛光轮分为处于后部的布料抛光轮和处于前部的纤维料抛光轮,所述布料抛光轮的上方通过蜡盒及蜡盒内的挤压块与挤蜡组件相接。所述抛光支架处于进给滑台的侧边,该进给滑台与滑台动力源相连。所述挤蜡组件与蜡盒高度控制源相连。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后,分别由纤维抛光轮、布料抛光轮对电枢轴的蜗杆部分进行毛刺去除、涂蜡抛光双向式处理,且由于进给滑台为滑台动力源(伺服电机)控制,还可做到每次进给在上一次基础上加上抛光损耗量,以达到每次进给量均匀一致。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善电枢轴的蜗杆部分抛光加工精度,起到了降低电机工作时产生的异常声响,最终改善整个电机的质量控制;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刮水电机、座椅电机、风窗升降电机等汽车微电机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电枢轴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的电枢轴装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专利技术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支架21、抛光轮(由防尘罩25罩住),所述抛光轮通过抛光芯轴22与抛光动力驱动源26相连,所述抛光轮分为处于后部的布料抛光轮27(电枢轴的打蜡抛光处理)和处于前部的纤维料抛光轮29(电枢轴的去除毛刺处理),所述布料抛光轮27的上方通过蜡盒23及蜡盒内的挤压块24与挤蜡组件28(为丝杆连接块组合驱动方式)相接。该布料抛光轮、纤维料抛光轮由相应的抛光动力驱动源独立带动。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电枢轴自动送料摆动抛光机,还包括工作台34(即总机架)、电枢轴输送装置31、电枢轴装夹装置32,所述电枢轴输送装置31、电枢轴装夹装置32装在进给滑台35(其装在工作台)上,所述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33的抛光支架21处于进给滑台35的侧边,该进给滑台35与滑台动力源36相连(所述进给滑台尾端部连接作为推动进给滑台的滑台动力源,可为滑台伺服电机);所述电枢轴输送装置包括料盒10(具有一定的坡度)、送料支架3,该料盒10与固定台阶7相接(并固定在送料支架3上),在所述送料支架3上装有送料动力源2(为送料气缸),该送料动力源2通过送料连接头4与送料推板5相连,在所述送料推板5上、并与所述固定台阶7的(中间)相应处装有活动台阶6,在所述固定台阶7的台阶顶端通过物料定位板8(具有放置电枢轴的凹槽)装有推料块9,该推料块9与推料动力源1(为推料气缸,其可装在物料定位板8上)相连;所述电枢轴装夹装置包括装夹支架19、夹头16,该夹头16通过摆架17(及连接头12)与摆架摆动控制源11(其装在装夹支架19上)相连,所述夹头16(通过旋转传动组件14)与夹头旋转控制源15(其装在摆架17上)相连,所述夹头16的进料处(即尾部)与夹头收紧控制源13(为收紧气缸,其装在摆架17上)相连,该夹头16和夹头收紧控制源13(其活塞杆)内均具有相通的进料通道18。其中,为了对夹头的摆动幅度进行定位作用,在所述装夹支架19上、并在该夹头16的头部侧边处装有摆动定位销块20。为了适应抛光轮的磨损变化及抛光轮的高度,以相应对蜡盒高度的调节,所述挤蜡组件28与蜡盒高度控制源30(为丝杆连接块组合驱动方式)相连。所述抛光动力驱动源26装在工作台(即总机架)34下部,蜡盒高度控制源30(在上部)装在抛光支架21上。所述固定台阶7(具若干级)的台阶为挖空状而活动台阶6(具若干级)的台阶恰好能在此挖空台阶处进行上下运动;物料定位板8的凹槽与夹头16和夹头收紧控制源13内进料通道18的位置相对应;夹头的头部处于布料抛光轮27和纤维料抛光轮29之间的侧边相应位置处。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为:电枢轴输送装置的料盒10内有若干个待抛光的电枢轴,最左侧的电枢轴处于固定台阶的最底级。首先,送料动力源2工作带动送料连接头4与送料推板5,将固定台阶7中间的活动台阶6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将最底级的电枢轴顺着固定台阶的级数逐步向上一级输送,最终到达物料定位板8的凹槽内;接着,推料动力源1工作带动推料块9而将物料定位板内的电枢轴送出到电枢轴装夹装置的夹头16和夹头收紧控制源13的进料通道18内;此时,电枢轴的待抛光蜗杆部分露出在夹头的头部外,夹头收紧控制源13工作将夹头的头部收紧而使电枢轴被紧紧固定住;然后,摆架摆动控制源11工作带动连接头12及摆架17,使夹头将电枢轴的蜗杆部分向上或向下摆一定角度(根据蜗杆部分的旋向而定,使蜗杆的齿形相对于抛光轮平行);然后滑台动力源36驱动给进滑台35带动电枢轴装夹装置32靠近前部的纤维料抛光轮29,所述夹头16(通过旋转传动组件14)与夹头旋转控制源15,抛光动力驱动源工作通过抛光芯轴驱动纤维料抛光轮将电枢轴的蜗杆部分进行毛刺去除处理;随后滑台动力源36驱动给进滑台35带动电枢轴装夹装置32回到中间位置,摆架摆动控制源11再次工作带动摆架,使夹头将电枢轴的蜗杆部分向相反方向摆一定角度(使蜗杆齿形相对另一侧的抛光轮平行);然后滑台动力源36驱动给进滑台35带动电枢轴装夹装置32靠近后部的布料抛光轮27,另一个抛光动力驱动源工作通过另一个抛光芯轴驱动布料抛光轮将电枢轴的蜗杆部分进行涂蜡抛光处理。当布料抛光轮需要添加抛光蜡时,挤蜡组件28工作通过蜡盒23内的挤压块24而将蜡盒内的抛光蜡涂在布料抛光轮27上。为此,就自动完成了电枢轴的输送、装夹、收紧摆动、进给、去除毛剌、涂蜡抛光的一系列处理工序。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车辆前后挡风玻璃的刮水器的电枢轴蜗杆输送、装夹、抛光,所述车辆,如客车、轿车、卡车等机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支架(21)、抛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轮通过抛光芯轴(22)与抛光动力驱动源(26)相连,所述抛光轮分为处于后部的布料抛光轮(27)和处于前部的纤维料抛光轮(29),所述布料抛光轮(27)的上方通过蜡盒(23)及蜡盒内的挤压块(24)与挤蜡组件(28)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向式电枢轴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支架(21)、抛光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轮通过抛光芯轴(22)与抛光动力驱动源(26)相连,所述抛光轮分为处于后部的布料抛光轮(27)和处于前部的纤维料抛光轮(29),所述布料抛光轮(27)的上方通过蜡盒(23)及蜡盒内的挤压块(24)与挤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上胜卞顺虎张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