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江龙专利>正文

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09346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6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具体步骤如下:(1)稻田的选择;(2)暂养池设置:选择稻田里泉水比较丰富的田块处设置暂养池,暂养池具体包括池底、池壁和投料台;(3)进水系统铺设:进水系统铺设在暂养池后方右侧,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泵、出水管和调节装置;(5)水稻栽植;(6)鳖苗投放及饲养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利用泉水或者蓄水池对暂养池提供水源注入,且通过排水系统可将暂养池中掺和有甲鱼粪便排泄物的积水排放到稻田中作为肥料,通过进水系统可对池底进行清洗,实现了暂养池水更换的问题,且更换方便快捷,提高了稻鳖共生养殖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鳖养殖
,具体的说是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
技术介绍
“鳖稻共生”就是两者同时生产、生长,是一种共赢的模式,是以水田(池塘)为基础,以水稻和鳖的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鳖稻共生的除草、除虫、驱虫、肥田等的优势,实现有机、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生产;甲鱼和水稻生活在一起,像是回归到了野生环境,甲鱼可以躲在水稻丛中玩耍,吃的“野东西”更多了,稻田里、水稻叶上的虫、蛙、螺、草籽等,这都是以前在单纯的养鳖池里吃不到的天然饲料,对于水稻来说,鳖的粪便以及池塘里的氨基酸作为水稻种植的化肥,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提高了大米的品质。目前稻鳖共生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暂养池的构建和暂养池中水怎么便捷的更换,以及怎么很好的将暂养池中掺和有甲鱼粪便排泄物的积水排放到稻田中作为肥料,除此之外还面临的就是由于暂养池中的甲鱼会经常性的爬到稻田水稻下面,其中暂养池与田块相间的隔梗容易出现泥土滑落的现象,牢固性不好。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具体步骤如下:(1)稻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泉水丰富的稻田,并对稻田四周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2)暂养池设置:选择稻田里泉水比较丰富的田块处设置暂养池,可以利用泉水为暂养池提供水源,暂养池具体包括池底、池壁和投料台,池底为向稻田内侧倾斜的平板状结构,池底依次等间距设置有防滑条板,池壁后侧与左右两侧均为水泥板结构,池壁前侧为倾斜状的土埂结构,且池壁前侧内端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固土条板,通过设置固土条板可以有效防止暂养池中鳖通过池壁前侧爬向稻田时造成泥土滑落的问题,投料台安置在池壁后侧上方位置处;(3)进水系统铺设:进水系统铺设在暂养池后方右侧,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泵、出水管和调节装置,蓄水池设置在稻田泉水源头处,且蓄水池采用半埋式安装方式安放,进水管呈L型结构,进水管一端插入到蓄水池内部,进水管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接,出水管采用软管结构,出水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另一端穿过池壁后侧插入到暂养池内部,且出水管通过调节装置固定在池壁上,通过进水系统可向暂养池中提供水源;(4)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系统设置在暂养池前侧底端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槽和闭合开关,排水槽插装在暂养池前侧处,闭合开关安装在排水槽上,通过排水系统可将暂养池中掺和有甲鱼粪便排泄物的积水排放到稻田中作为肥料;(5)水稻栽植;选用单季杂交水稻,在暂养池周围的田块上进行种植,且水稻种植密度为32×32厘米;(6)鳖苗投放及饲养管理:将排水系统关闭,开启进水系统,当暂养池内储存一定深度的积水后关闭进水系统,选择体重为200-240克的健康鳖苗投放到暂养池内进行饲养,并进行日常饲养管理。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的投料台包括投料板、铰链、支撑滑轮、转杆、调节绳、固定耳座和限位插杆,投料板后侧与池壁后侧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投料板前方上端面上设置有安装座,支撑滑轮固定在池壁后侧外端面上,支撑滑轮下端设置有连接臂,支撑滑轮上端为工字轮结构,转杆一端设置有连接盘,转杆另一端设置有把手,转杆中部通过固定耳座安装在池壁后侧的外端面上,调节绳一端固定在投料板的安装座上,调节绳另一端绕过支撑滑轮固定在转杆的连接盘上,转杆上的把手通过限位插杆安装在池壁上;投料台可实现其倾角可调的功能,便于投料的进行。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的调节装置包括导轨、耳座导块、伸缩连杆、转动销、转动轴和固锁环,且导轨、耳座导块、伸缩连杆、转动销和转动轴的数量为四,导轨均匀布置在出水管四周,且导轨与池壁相固定,导轨两端设置有限位板,耳座导块安装在导轨上,伸缩连杆一端通过转动销与耳座导块相连接,伸缩连杆另一端通过转动轴与固锁环相连接,且伸缩连杆采用微型电动伸缩杆形式,固锁环外侧壁上设置有固锁座,固锁环与出水管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通过调节装置可实现出水管在空间内两平移两转动共四个自由度方向的运动,出水管的角度可以灵活调节,可实现出水管在不同角度下对暂养池内供水以及对暂养池池底的清洗。进一步,所述步骤(6)中的日常饲养管理包括定期投料和定期换水,定期投料可根据投料规则形状和重量大小来调节好投料台倾斜度,便于投料工作,定期换水打开排水系统,将掺和有鳖排泄物的污浊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入到稻田内用作肥料,排尽后关闭排水系统,打开进水系统,对暂养池进行干净活水补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可利用泉水或者蓄水池对暂养池提供水源注入,且通过排水系统可将暂养池中掺和有甲鱼粪便排泄物的积水排放到稻田中作为肥料,通过进水系统可对池底进行清洗,实现了暂养池水更换的问题,且更换方便快捷,提高了稻鳖共生养殖的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池壁前侧内端面上等间距设置固土条板,可以有效防止暂养池中鳖通过池壁前侧爬向稻田时造成泥土滑落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投料台可实现其倾角可调的功能,便于投料的进行。(4)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装置可实现出水管在空间内两平移两转动共四个自由度方向的运动,出水管的角度可以灵活调节,可实现出水管在不同角度下对暂养池内供水以及对暂养池池底的清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暂养池、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前往后看);图3是本专利技术暂养池、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从后往前看);图4是本专利技术进水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具体步骤如下:(1)稻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泉水丰富的稻田,并对稻田四周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2)暂养池1设置:选择稻田里泉水比较丰富的田块处设置暂养池1,可以利用泉水为暂养池1提供水源,暂养池1具体包括池底11、池壁12和投料台13,池底11为向稻田内侧倾斜的平板状结构,池底11依次等间距设置有防滑条板,池壁12后侧与左右两侧均为水泥板结构,池壁12前侧为倾斜状的土埂结构,且池壁12前侧内端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固土条板,通过设置固土条板可以有效防止暂养池中鳖通过池壁12前侧爬向稻田时造成泥土滑落的问题,投料台13安置在池壁12后侧上方位置处;(3)进水系统2铺设:进水系统2铺设在暂养池1后方右侧,进水系统2包括蓄水池21、进水管22、水泵23、出水管24和调节装置25,蓄水池21设置在稻田泉水源头处,且蓄水池21采用半埋式安装方式安放,进水管22呈L型结构,进水管22一端插入到蓄水池21内部,进水管22另一端与水泵23进水口相连接,出水管24采用软管结构,出水管24一端与水泵23的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24另一端穿过池壁12后侧插入到暂养池1内部,且出水管24通过调节装置25固定在池壁12上,通过进水系统2可向暂养池1中提供水源;(4)排水系统3设置:排水系统3设置在暂养池1前侧底端处,排水系统3包括排水槽31和闭合开关32,排水槽31插装在暂养池1前侧处,闭合开关32安装在排水槽31上,通过排水系统3可将暂养池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稻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泉水丰富的稻田,并对稻田四周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2)暂养池设置:选择稻田里泉水比较丰富的田块处设置暂养池,暂养池具体包括池底、池壁和投料台,池底为向稻田内侧倾斜的平板状结构,池底依次等间距设置有防滑条板,池壁后侧与左右两侧均为水泥板结构,池壁前侧为倾斜状的土埂结构,且池壁前侧内端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固土条板,投料台安置在池壁后侧上方位置处;(3)进水系统铺设:进水系统铺设在暂养池后方右侧,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泵、出水管和调节装置,蓄水池设置在稻田泉水源头处,且蓄水池采用半埋式安装方式安放,进水管呈L型结构,进水管一端插入到蓄水池内部,进水管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接,出水管采用软管结构,出水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另一端穿过池壁后侧插入到暂养池内部,且出水管通过调节装置固定在池壁上;(4)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系统设置在暂养池前侧底端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槽和闭合开关,排水槽插装在暂养池前侧处,闭合开关安装在排水槽上;(5)水稻栽植;选用单季杂交水稻,在暂养池周围的田块上进行种植,且水稻种植密度为32×32厘米;(6)鳖苗投放及饲养管理:将排水系统关闭,开启进水系统,当暂养池内储存一定深度的积水后关闭进水系统,选择体重为200‑240克的健康鳖苗投放到暂养池内进行饲养,并进行日常饲养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稻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泉水丰富的稻田,并对稻田四周的田埂进行加高加固处理;(2)暂养池设置:选择稻田里泉水比较丰富的田块处设置暂养池,暂养池具体包括池底、池壁和投料台,池底为向稻田内侧倾斜的平板状结构,池底依次等间距设置有防滑条板,池壁后侧与左右两侧均为水泥板结构,池壁前侧为倾斜状的土埂结构,且池壁前侧内端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固土条板,投料台安置在池壁后侧上方位置处;(3)进水系统铺设:进水系统铺设在暂养池后方右侧,进水系统包括蓄水池、进水管、水泵、出水管和调节装置,蓄水池设置在稻田泉水源头处,且蓄水池采用半埋式安装方式安放,进水管呈L型结构,进水管一端插入到蓄水池内部,进水管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接,出水管采用软管结构,出水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出水管另一端穿过池壁后侧插入到暂养池内部,且出水管通过调节装置固定在池壁上;(4)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系统设置在暂养池前侧底端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槽和闭合开关,排水槽插装在暂养池前侧处,闭合开关安装在排水槽上;(5)水稻栽植;选用单季杂交水稻,在暂养池周围的田块上进行种植,且水稻种植密度为32×32厘米;(6)鳖苗投放及饲养管理:将排水系统关闭,开启进水系统,当暂养池内储存一定深度的积水后关闭进水系统,选择体重为200-240克的健康鳖苗投放到暂养池内进行饲养,并进行日常饲养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鳖共生养殖技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江龙
申请(专利权)人:黄江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