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包括大门,铁丝围网,田间小路,机耕道,养鳖沟,围板,植物隔离层和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复数块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组成一个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铁丝围网设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四周;铁丝围网间隙间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植物隔离层;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一侧设有田间进水口,另一侧设有与田间进水口连通的田间出水口;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之间设有田间小路;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与田间小路之间设有机耕道;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的四周开设有养鳖沟;养鳖沟的外围设有围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围栏装置能有效防止鳖的外逃,制作简单,成本低,并解决了有机模式下存在的外界农药漂移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包括大门,铁丝围网,田间小路,机耕道,养鳖沟,围板,植物隔离层和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复数块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组成一个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铁丝围网设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四周;铁丝围网间隙间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植物隔离层;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一侧设有田间进水口,另一侧设有与田间进水口连通的田间出水口;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之间设有田间小路;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与田间小路之间设有机耕道;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的四周开设有养鳖沟;养鳖沟的外围设有围板。本专利技术的围栏装置能有效防止鳖的外逃,制作简单,成本低,并解决了有机模式下存在的外界农药漂移的难题。【专利说明】—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围栏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
技术介绍
CN 103027008 A公开了一种稻田沟渠一体化稻甲鱼生态高值种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稻田田园化及围栏设置:对稻田进行平整,在稻田的一端设有进水沟,另一端设有与进水沟连通的排水沟,该排水沟沟宽为1.0m-2.0m,沟深为1.5m~2.0m,并在稻田四周设置围栏;所述排水沟进水端的沟底铺设厚度为5cnT20Cm的障碍物,在障碍物上方设有与沟同深的防逃网,在防逃网上设有高度为eOcnTlOOcm的隔墙;所述排水沟出水端的沟底铺设厚度为5cnT20Cm的障碍物,在障碍物上方设有拦水坝,在拦水坝上设有防逃网,在防逃网上设有高度为eOcnTlOOcm的隔墙;2)稻田耕整;3)水稻移栽;4)甲鱼投放与饲养;5)田间管理;6) 水稻和甲鱼适时收获。该专利技术方法中采用的围栏设置虽然能有效防止鳖的逃跑,但围栏的成本较高,不便于制作;其次,不能避免外界农药漂移对有机稻鳖共生种养模式的影响。CN 102577800 A公开了一种利用稻田养鳖防治水稻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培育水稻壮秧,移栽水稻秧苗到大田;(2)稻田四周和中间开深沟:中华鳖放养前,在稻田四周和中间开深沟,稻田四周的沟宽40-50厘米,沟深40-50厘米,并用石棉瓦围住稻田四周;稻田中间的沟宽80-100厘米、沟深40-50厘米;(3)稻田中间及田块两边设置鳖栖息场所;(4)安装防逃(偷)设施: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稻田四周用100厘米高的石棉瓦围住,其中30厘米埋入土中,70厘米留在上面,每隔150厘米用木桩或竹桩加固,最上部用竹片和铁丝夹紧,石棉瓦上方再用高200厘米的尼龙网围住,以防小偷,进出水沟用铁丝网拦截,防治中华鳖外逃;(5)鳖苗选择;(6)养鳖时间、密度和鳖种消毒;(7)、养鳖稻田管理;(8)、水稻收割和中华鳖捕捞。该专利技术方法中设置的防逃或防偷设施,其材料成本高,且不能避免外界农药漂移对有机稻鳖共生种养模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鳖的外逃,制作简单,成本低的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解决有机模式下存在的外界农药漂移的难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包括大门,铁丝围网,田间小路,机耕道,养鳖沟,围板,植物隔离层,田间进水口,田间出水口和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所述复数块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组成一个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所述铁丝围网设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四周;所述铁丝围网间隙间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植物隔离层;所述铁丝围网的一侧设有进入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内的大门;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一侧设有田间进水口,另一侧设有与田间进水口连通的田间出水口 ;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之间设有田间小路;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与田间小路之间设有机耕道;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的四周开设有养鳖沟;所述养鳖沟的外围设有围板。 进一步,所述铁丝围网的闻度为1.7m 2.0m。进一步,所述植物隔离层种植的植物为藤本植物或蔬菜。进一步,所述藤本植物为牵牛花,常春藤或葡萄。进一步,所述围板为5(T80cm高、0.2"0.5mm厚的塑料薄膜。进一步,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的数量为4-10块,其面积为0.7^1.5亩。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的数量和划分可以根据自然田块的位置和形状灵活安排,不限定为矩形。所述机耕道下铺设有通水的涵管。一种围板制作方法,首先,将用塑料薄膜制作的围板一端埋入地下0.5^1cm的小沟内;然后,用泥土在塑料薄膜的两侧设3~8cm的护坡;再用竹棍或竹片做成的小棍子固定塑料薄膜,并用铁丝将塑料薄膜与竹棍或竹片做成的小棍子固定夹紧。进一步,所述竹棍或竹片做成的小棍子在地下和地上的比例为1: 9~3: 7。进一步,所述相邻两根竹棍或竹片做成的小棍子之间的距离为7(T100Cm。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的有益效果: O围板建造好后,靠近地面的部分已经完全没有孔隙能让鳖逃跑,而鳖不能攀爬光滑的塑料薄膜,而围板高度已经完全超越了鳖能够翻越的高度,从而有效防止鳖的外逃; 2)通过在铁丝围网间隙的植物隔离层内种植植物,隔绝铁丝围网的内外空间,使铁丝围网内外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种植的藤本植物自身对农药具有吸收转化的作用,能使外界常规农药对有机农业的影响降至最低; 3)植物隔离层的蔬菜能为园区提供一定的常规的蔬菜供应;藤本的花建立生态景观,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4)有机稻鳖共生种养模式,使水稻和甲鱼成为互利共生,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包括大门9,铁丝围网10,田间小路6,机耕道7,养鳖沟4,围板3,植物隔离层2,田间进水口 1,田间出水口8和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5 ;所述8块1.2亩的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5组成一个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所述铁丝围网10设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四周;所述铁丝围网10间隙间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植物隔离层2 ;所述铁丝围网10的一侧设有进入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内的大门9 ;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一侧设有田间进水口 1,另一侧设有与田间进水口 I连通的田间出水口 8 ;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5之间设有田间小路6 ;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5与田间小路6之间设有机耕道7 ;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5的四周开设有养鳖沟4 ;所述养鳖沟4的外围设有围板3。所述铁丝围网10的高度为1.7m。所述植物隔离层2种植的植物为藤本植物牵牛花。所述围板3为80cm高、0.3mm厚的塑料薄膜3-1。所述机耕道下铺设有通水的涵管。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所述的铁丝围网10的高度还可以为1.8cm或2.0cm ;植物隔离层2种植的植物还可以为蔬菜,常春藤或葡萄;围板3还可以为50cm, 60cm或70cm高、0.5cm, 0.4cm或0.2mm厚的塑料薄膜3-1 ;所述有机稻鳘共生种养田块5的数量为4、6或10块,面积还可以为0.7亩、1.0亩或1.5亩;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的数量和划分可以根据自然田块的位置和形状灵活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的围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门,铁丝围网,田间小路,机耕道,养鳖沟,围板,植物隔离层,田间进水口,田间出水口和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所述复数块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组成一个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所述铁丝围网设于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四周;所述铁丝围网间隙间设有用于种植植物的植物隔离层;所述铁丝围网的一侧设有进入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内的大门;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园区的一侧设有田间进水口,另一侧设有与田间进水口连通的田间出水口;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之间设有田间小路;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与田间小路之间设有机耕道;所述有机稻鳖共生种养田块的四周开设有养鳖沟;所述养鳖沟的外围设有围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艳,黄昊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隆平有机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