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鲮鱼和细足米虾配套供给刀鲚池塘养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06569 阅读:202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8-08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池塘养殖刀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刀鲚池塘中将刀鲚养至体长10-15cm后,投喂中后期刀鲚饵料,直至刀鲚体重达到100g以上;其中,所述刀鲚池塘的年最低池塘水温为3-6℃,年最高池塘水温为29-34℃,在池塘水温在8℃以上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在池塘水温低于8℃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1-2cm的活细足米虾。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显著提高了刀鲚养殖的产量并确保刀鲚摄食的适口性和食量,保证了养殖刀鲚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鲮鱼和细足米虾配套供给刀鲚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刀鲚的拉丁文学名为Coilia nasus,隶属于鲱形目鍉科鲚属,又名长颌鲚,俗称刀鱼,以肥、嫩、美而著称,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洄游性鱼类。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水体受到污染和水文条件的改变,产卵场遭到破坏,使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据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线刀鱼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1年12吨左右。特别是每年清明前后不断攀升的刀鲚市场需求导致其捕获季节一再提前、捕捞强度不断提高,野生刀鲚资源急剧衰退,造成了 “天价刀鱼”及有价无市的窘境。2003年,张呈祥等成功实施刀鲚灌江纳苗的池塘养殖后,随着刀鲚鱼种的采捕运输、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和池塘养殖技术的突破,刀鲚正逐渐成为华东地区一种目前市场紧俏、前景广阔的优质淡水养殖品种。CN200910030354.X和CN201110191146.5公开了刀鲚商品鱼养殖中配套饵料的池塘生态方法。该方法中刀鲚 的培育主要是涉及采用枝角类、桡足类、青虾及虾虎鱼作为刀鲚的饵料。但是,“红虫”(枝角类、桡足类)作为刀鲚前期(体长小于10-15cm)的配套饵料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青虾和虾虎鱼作为刀鲚商品鱼中后期(体长在10-15cm以上至成品)的养殖配套饵料存在产量低的弊端,使得池塘养殖刀鲚存在养殖成本过高和养殖风险过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池塘养殖刀鲚存在养殖成本过高和养殖风险过大的缺陷,提供一种养殖成本较低且养殖风险较小的池塘养殖刀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出乎意料地发现鲮鱼和细足米虾相比其它的低成本饵料鱼虾能够为刀鲚提供非常良好的适口性,且使用鲮鱼和细足米虾作为刀鲚的饵料能够使刀鲚的个体更大且肉质更好,由此得到了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方法包括:在刀鲚池塘中将刀鲚养至体长10-15cm后,投喂中后期刀鲚饵料,直至刀鲚体重达到100g以上;其中,所述刀鲚池塘的年最低池塘水温为3-6°C,年最高池塘水温为29-34°C,在池塘水温在8°C以上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在池塘水温低于8°C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l_2cm的活细足米虾。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华东地区充分利用鲮鱼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气温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规模化培育鲮鱼夏花并衔接细足米虾投喂刀鲚的池塘生态养殖模式,降低了养殖成本,显著提高了刀鲚养殖的产量并确保刀鲚摄食的适口性和食量,保证了养殖刀鲚的品质。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具有可行的操作性又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够规模养殖和生产优质、无公害水产品等特点,提供了最有效的恢复濒危资源量和满足市场需求的刀鲂生态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0011 ]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刀鲚池塘中将刀鲚养至体长10-15cm后,投喂中后期刀鲚饵料,直至刀鲚体重达到100g以上;其中,所述刀鲚池塘的年最低池塘水温为3-6°C,年最高池塘水温为29-34°C,在池塘水温在8°C以上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在池塘水温低于8°C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l-2cm的活细足米虾。其中,在刀鲚池塘中将刀鲚养至体长10-15cm的方法可以按照文献中的方法进行,例如 CN200910030354.X 和 / 或 CN201110191146.5 中公开的方法。其中,刀鲚池塘中,池塘水温在8°C以上的时间可以为7-10个月,池塘水温低于8°C的时间可以为2-5个月。上述时间的范围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只要能使刀鲚体重达到100g以上即可。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池塘水温在8°C以上的时间一般为当年4月至11月(共8个月),在当年4月至11月,刀鲚池塘的年最高池塘水温可以达到29-34°C ;池塘水温低于8°C的时间一般为当年12月至次年3月(共4个月),在当年12月至次年3月,年最低池塘水温可以低至3-6°C。池塘水温是指正午时的池塘中间层的水温。其中,如果因气候变化(例如从温度正常的年份变化至温度偏冷的年份)或养殖地域变化(例如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变化至淮河流域地区),自然水体在8°C以上的时间缩短,可以优选地通过常规的升温措施(例如在池塘上覆盖保温棚)的方式使得池塘水温在80C以上的时间能够维持7-10个月。其中,优选地,在池塘水温在10°C以上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在池塘水温低于7°C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l_2cm的活细足米虾。根据本专利技术,鲮鱼的拉丁学名为Cirrhina molitorella,隶属鲱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其中,活鲮鱼苗的投喂频率可以为每20-40天一次,平均每次的投喂量可以为50-100kg/ 亩。根据本专利技术特别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刀鲚池塘中的刀鲚饲养密度为800-1200尾/亩,且活鲮鱼苗的投喂频率为每25-35天一次,平均每次的投喂量为60-80kg/亩。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取得更高的刀鲚产量和更好的刀鲚品质。根据本专利技术, 细足米奸,拉丁学名为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属于米虾属。其中,活细足米虾的投喂频率可以为每15-20天一次,平均每次的投喂量可以为20-30kg/亩。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所述活鲮鱼是通过在鲮鱼苗配套池塘中培育得到的。优选地,在鲮鱼苗配套池塘中培育鲮鱼的条件可以包括:投放的鲮鱼水花体长可以为0.5-0.8cm,鲮鱼水花的投放密度可以为100-200万尾/亩,增氧功率可以为0.5kff/亩以上。 鲮鱼在处于鱼苗阶段时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因此优选地,可以通过泼浆肥水的方式养殖鲮鱼,在鲮鱼苗配套池塘中平均每天泼豆浆2-3kg/亩。在华中和华南地区,鲮鱼的繁殖期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鲮鱼从体长0.5-0.8cm的鲮鱼水花生长至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所需的时间为20-40天。因此,优选地,可以采用一塘多茬的方式养殖鲮鱼苗,即捞出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后,在同一池塘中投入体长0.5-0.8cm的鲮鱼水花。投入的鲮鱼水花的尾数可以为捞出的鲮鱼苗的尾数的2-3倍。鲮鱼水花是指处于孵化后尚未开口的鲮鱼。根据本专利技术,刀鲚池塘中的刀鲚饲养密度可以为800-1200尾/亩。刀鲚池塘的面积可以为2-5亩。根据本专利技术,其中,在池塘水温在8°C以上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中,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可以占80-100重量% ;在池塘水温低于8°C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体长为l-2cm的活细足米虾可以占80-100重量%。其中,当活鲮鱼苗和或细足米虾占中后期刀鲚饵料不足100重量%时,可以投喂20重量%以下的人工刀鲚饵料。其中,人工刀鲚饵料可以为各种能够商购得到的甲鱼饲料代替;例如为购自厦门嘉康饲料有限公司的甲鱼饲料。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活细足米虾可以通过从河蟹养殖池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鲮鱼和细足米虾配套供给刀鲚池塘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刀鲚池塘中将刀鲚养至体长10‑15cm后,投喂中后期刀鲚饵料,直至刀鲚体重达到100g以上;其中,所述刀鲚池塘的年最低池塘水温为3‑6℃,年最高池塘水温为29‑34℃,在池塘水温在8℃以上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在池塘水温低于8℃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1‑2cm的活细足米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鲮鱼和细足米虾配套供给刀鲚池塘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刀鲚池塘中将刀鲚养至体长10-15CH1后,投喂中后期刀鲚饵料,直至刀鲚体重达到100g以上;其中,所述刀鲚池塘的年最低池塘水温为3-6°C,年最高池塘水温为29-34°C,在池塘水温在8°C以上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2-3cm的活鲮鱼苗;在池塘水温低于8V时,所述中后期刀鲚饵料包括体长为l_2cm的活细足米虾。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鲮鱼苗的投喂频率为每20-40天一次,平均每次的投喂量为50-100kg/亩。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细足米虾的投喂频率为每15-20天一次,平均每次的投喂量为20-30kg/亩。4.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鲮鱼是通过在鲮鱼苗配套池塘中培育得到的。5.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钢春顾若波杜富宽聂志娟徐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 2015年01月26日 12:43
    鲮鱼,(学名:Cirrhinusmolitorella)为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一种,俗名土鲮、雪鲮、鲮公、花鲮,鲤形目、鲤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身体延长,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口下位,上下颌的前方具角质化边缘,适于刮取水底附着物。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