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9803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4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平台(20),其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水中移动体(10)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5)的非接触供电,具有:能隔着间隙收纳水中移动体(10)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30);在凹部(30)的面对面的壁部(31)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第一线圈对(5A)的线圈(21);以及在凹部(30)的面对面的壁部(31)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第二线圈对(5B)的线圈(2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本申请基于2014年6月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117710号及2014年6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129347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例如,在水中进行动作的设备中,难以进行内燃机的使用、电线的铺设,因此,普遍以蓄电池所具备的电力作为动力源。作为用于在水中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非接触供电系统,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方案。在这种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在受电线圈和送电线圈的距离变大的情况下,供电效率下降(参照专利文献2)。因此,为了进行稳定的供电,期望受电线圈和送电线圈的位置关系固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4-1664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2-344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非接触供电系统中,由于送受高频电力的送电线圈、受电线圈发热,因此,进行其冷却。在设置在地上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通过向空气的散热进行冷却,但水中由作为与空气相比每单位体积的热容量非常大的液体的水填满,通过向水散热,进行效率好的冷却。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当受电装置和送电装置密合,并且牢固地固定两者的位置关系时,介于受电线圈与送电线圈之间且夺走热量的液体的量少,并且无法更换液体,因此,液体的温度容易上升。当液体的温度上升时,液体无法从受电线圈、送电线圈夺走热量,存在妨碍受电线圈、送电线圈的冷却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适当地冷却在水中通过非接触供电而发热的线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送电装置及受电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是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的送电装置,具有:能隔着间隙收纳上述受电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一线圈;以及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二线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是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的送电装置,在上述受电装置设有凹部,该送电装置具有:能隔着间隙将至少一部分收纳在上述凹部的主体部;第一线圈,其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以及第二线圈,其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具有基于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和另一壁部侧的上述线圈对的各个的供电效率,控制向上述第一线圈和上述第二线圈的各个供给的电力的控制装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在与具有利用上述非接触供电的供给电力的负荷的上述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上述控制装置在向上述负荷供给的电力是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增大向形成供电效率高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减小向形成供电效率低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在与具有利用上述非接触供电的供给电力的负荷的上述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上述控制在向上述负荷供给的电力比设定范围大的情况下,减小向形成供电效率低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在与具有利用上述非接触供电的供给电力的负荷的上述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上述控制装置在向上述负荷供给的电力比设定范围小的情况下,增大向形成供电效率高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具有伴随与上述受电线圈的相对移动,去除位于上述线圈对之间的异物的刮刀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在水中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受电装置中,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送电装置之间,接受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具有能隔着间隙收纳上述送电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一线圈、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二线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受电装置中,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送电装置之间,接受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在上述送电装置上设有凹部,具有能隔着间隙将至少一部分收纳在上述凹部的主体部、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一线圈、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二线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受电装置中,具有伴随与上述送电装置的相对移动,去除位于上述线圈对之间的异物的刮刀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受电装置中,在水中接受上述非接触供电。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在至少任一方能移动的受电装置与送电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作为上述送电装置,具有具备之前记载的凹部的送电装置,并且,作为上述受电装置,具有具备能收纳在上述凹部的之前记载的主体部的受电装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在至少任一方能移动的受电装置与送电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作为上述受电装置,具有具备之前记载的凹部的受电装置,并且,作为上述送电装置,具有具备能收纳在上述凹部的之前记载的主体部的送电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在水中移动体设置受电装置及送电装置的至少任一方,并且,包括上述受电装置的线圈的受电侧衬垫和包括上述送电装置的线圈的送电侧衬垫隔着液体对置,使用这些线圈间的磁耦合进行非接触供电,设置具有用于在上述受电侧衬垫和上述送电侧衬垫之间形成上述液体的流的间隙的垫片部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具有对上述液体赋予流的液体流动装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上述液体流动装置是设在上述水中移动体的推进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具有在上述推进器对上述液体赋予流时,限制上述水中移动体的移动的移动限制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上述垫片部件在利用上述液体流动装置的上述液体的流动方向,在比上述线圈彼此对置的对置区域靠上游侧,具有宽度随着靠近上述对置区域逐渐变窄的间隙。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上述受电侧衬垫与上述送电侧衬垫的对置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地设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上述受电侧衬垫与上述送电侧衬垫的对置面相对于水平面垂直地设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上述垫片部件设为翅片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上述垫片部件设于上述水中移动体,在上述水中移动体的宽度方向,两端的翅片比中央的翅片低。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具有热连接设于上述水中移动体的上述线圈的背后和上述水中移动体的表面的导热板。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送电装置中,具有包括线圈的送电侧衬垫,使用这些线圈间的磁耦合以非接触向包括受电装置的线圈的受电侧衬垫送电,在上述送电侧衬垫上设置垫片部件,上述垫片部件具有在上述送电侧衬垫隔着液体与上述受电侧衬垫对置的情况下,在上述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电装置,其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该送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能隔着间隙收纳上述受电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一线圈;以及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二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06 JP 2014-117710;2014.06.24 JP 2014-129341.一种送电装置,其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该送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能隔着间隙收纳上述受电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一线圈;以及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二线圈。2.一种送电装置,其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该送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受电装置设有凹部,该送电装置具有:能隔着间隙将至少一部分收纳在上述凹部的主体部;第一线圈,其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以及第二线圈,其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基于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和另一壁部侧的上述线圈对的各个的供电效率,控制向上述第一线圈和上述第二线圈的各个供给的电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利用上述非接触供电的电力所供给到的负荷的上述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在向上述负荷供给的电力为设定范围内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增大向形成供电效率高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减小向形成供电效率低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利用上述非接触供电的电力所供给到的负荷的上述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在向上述负荷供给的电力比设定范围大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减小向形成供电效率低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具有利用上述非接触供电的电力所供给到的负荷的上述受电装置之间,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在向上述负荷供给的电力比设定范围小的情况下,上述控制装置增大向形成供电效率高的上述线圈对的线圈供给的电力。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伴随与上述受电装置的相对移动来去除位于上述线圈对之间的异物的刮刀部件。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送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中进行上述非接触供电。9.一种受电装置,其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送电装置之间,接受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该受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能隔着间隙收纳上述送电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一线圈;以及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的第二线圈。10.一种受电装置,其在与具有能相对移动的关系的送电装置之间,接受使用了能对置地设置的线圈对的非接触供电,该受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送电装置上设有凹部,该受电装置具有:能隔着间隙将至少一部分收纳在上述凹部的主体部;第一线圈,其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上述线圈对;以及第二线圈,其设于上述主体部,且在上述凹部的面对面的壁部的另一壁部侧形成能对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妻素直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