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892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3 11:44
带传动系统包括:第一带轮(9)、第二带轮(7)、带(2)、以及自动张紧器(1),该自动张紧器(1)具有将张力分别赋予位于带(2)的张紧侧及松弛侧的部分的第一带张紧轮(5)和第二带张紧轮(3)、以及臂(11)。第一带张紧轮(5)从带(2)受到力而转动的方向与第二带张紧轮(3)从带(2)受到力而转动的方向相同,在第一带张紧轮(5)朝着提高带(2)的张力的方向转动之际,第二带张紧轮(3)也朝着提高带(2)的张力的方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带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在具有内燃机、发电机以及起动机的带传动系统中,有时装载两个自动张紧器(AutoTensioner,以下简写成AT)。在两个AT中,特别是布置在曲轴带轮与发电机之间的AT在发电机和起动机起动时需要较高的阻尼特性。因此,采用液压式AT的事例在不断地增加。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193807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3/0153420号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4-0689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液压式AT与其它方式的AT相比,成本较高。在使用两个AT的带传动系统中,还需要一个AT,因此制造成本就会上升。另一方面,在发电机和起动机的起动时或正常使用时,有时会发生带打滑而导致起动不顺利、发生异常声音等情况。相对于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内燃机和发电机/起动机的带传动系统。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即:将第一张力辊(带轮)R1和第二张力辊(带轮)R2分别布置在发电机/起动机的带轮的带松弛侧和带张紧侧。这里,张力辊R1、R2受到的旋转力的方向彼此相反。还设置了弹簧,以便由一个张力辊赋予所需要的张力。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要求弹簧具有的产生转矩。然而,因为能产生的张力(弹簧力和阻尼力)小,所以臂的摆动就会变大,会容易发生打滑现象、异常声音。此外,如果臂的摆动变大,则在耐久性方面也会出现问题。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张紧器,在该自动张紧器上以夹住一个枢轴的方式设置有两个臂,并且各个臂与带张紧轮连接。然而,在将一个带张紧轮布置在AGS带轮的带张紧侧,并将另一个带张紧轮布置在AGS带轮的带松弛侧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带张紧轮往提高带的张力的方向转动,另一个带张紧轮则往降低带的张力的方向转动。因此,认为:就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技术而言,难以获得较大的阻尼力,难以有效地抑制臂的摆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张紧器,该自动张紧器包括布置在枢轴位置上的圆棒状的主轴,并且第一和第二臂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该主轴上。就该自动张紧器而言,通过采用将桨毂载荷角一直保持170°以下的布置方式,从而保证带的张力不会低于0,抑制带打滑、异常声音等现象的发生。但是,该自动张紧器不是以抑制臂的摆动、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为目的的。需要说明的是,获得较大的阻尼力、抑制臂的摆动不仅对包括曲轴带轮、发电机/起动机带轮的带传动系统来说很重要,而且还对在用于传递某种动力的系统中使用的自动张紧器来说也很重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曲轴带轮、发电机/起动机带轮等,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交替地转变的带传动系统中,有效地减少打滑、异常声音的发生,而且减少臂的摆动而提高耐久性。-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传动系统包括:传递第一动力的第一带轮;传递第二动力的第二带轮;卷挂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无接头的带;以及自动张紧器,该自动张紧器具有第一带张紧轮、第二带张紧轮、固定部件和臂,其中,所述第一带张紧轮对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且在正常运转时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带松弛侧的部分赋予张力,所述第二带张紧轮对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且在正常运转时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带张紧侧的部分赋予张力,所述臂以可朝着绕所述固定部件的轴旋转的方向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而且,所述第一带张紧轮和所述第二带张紧轮都由所述臂支承,所述第一带张紧轮从所述带受到力而转动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带张紧轮从所述带受到力而转动的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一带张紧轮朝着提高所述带的张力的方向转动之际,所述第二带张紧轮也可以朝着提高所述带的张力的方向转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传动系统,能够减少打滑、臂的摆动以及异常声音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结构简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立体图。图3是沿III-III线(参照图4)剖开的、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上(从带张紧轮侧看到的情况下)侧视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侧视图。图6是对在将一般的自动张紧器用于带传动系统中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各种力进行说明的图。图7A是对在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张紧器用于带传动系统中的情况下的、静止时发挥作用的各种力进行说明的图。图7B是对在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张紧器用于带传动系统中的情况下的、运转时发挥作用的各种力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示出在图7B所示的布置方式的带传动系统中,在使T/S比最佳化时和在T/S比为1.00时的每个带楔的带张力(跨度张力)与产生于带轮的转矩之间的关系的图。图9是示出在带轮50上,每个带楔的、带张紧侧张力和带松弛侧张力的合计值与产生于该带轮50的转矩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0A中示出在T/S比分别为1.00和3.27情况下的Tb1与在带轮50中产生的转矩之间的关系的模拟结果、以及在T/S比分别为1.00和3.27情况下的Tb2与在50中产生的转矩之间的关系的模拟结果,其中,上述Tb1为带轮50和第二带张紧轮3之间的带张力,上述Tb2为带轮50和第一带张紧轮之间的带张力。图10B是示出在带轮50上,带的张紧侧张力和松弛侧张力的合计值与产生于该带轮50的转矩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1A是示出在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中,将T/S比设定为1.0时的布置方式的图。图11B是示出在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中,将T/S比设定为3.27时的布置方式的图。图12是示出在带传动系统中的、T/S比和T/S比的最佳值的比例与带的必要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上述比例与带的最大张力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3A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3B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3C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4A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4B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4C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5A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5B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5C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6A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6B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7A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图17B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张紧器的带传动系统的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自动张紧器的结构-图1是示出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张紧器1的带传动系统的图。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传动系统中的自动张紧器1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4所示的III-III线剖开的自动张紧器1的剖视图。图4是从带张紧轮侧看到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张紧器1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张紧器1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作为一个示例,本实施方式的带传动系统传递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传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传递第一动力的第一带轮;传递第二动力的第二带轮;卷挂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无接头的带;以及自动张紧器,该自动张紧器具有第一带张紧轮、第二带张紧轮、固定部件和臂,其中,所述第一带张紧轮对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且在正常运转时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带松弛侧的部分赋予张力,所述第二带张紧轮对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且在正常运转时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带张紧侧的部分赋予张力,所述臂以可朝着绕所述固定部件的轴旋转的方向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第一带张紧轮和所述第二带张紧轮都由所述臂支承,所述第一带张紧轮从所述带受到力而转动的方向和所述第二带张紧轮从所述带受到力而转动的方向相同,在所述第一带张紧轮朝着提高所述带的张力的方向转动之际,所述第二带张紧轮也朝着提高所述带的张力的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5.22 JP 2014-106406;2015.03.06 JP 2015-044261.一种带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传递第一动力的第一带轮;传递第二动力的第二带轮;卷挂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无接头的带;以及自动张紧器,该自动张紧器具有第一带张紧轮、第二带张紧轮、固定部件和臂,其中,所述第一带张紧轮对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且在正常运转时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带松弛侧的部分赋予张力,所述第二带张紧轮对所述带的、在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且在正常运转时位于所述第一带轮的带张紧侧的部分赋予张力,所述臂以可朝着绕所述固定部件的轴旋转的方向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啓祐
申请(专利权)人:阪东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