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玻璃单元以及多层玻璃单元用玻璃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153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具备隔着空隙层对置配置而成为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的一对玻璃板,且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离,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双方的主平面上形成有低放射率(Low‑E)膜,在该双方的主平面中的靠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的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4nm以下。在该多层玻璃单元中,能够在维持较低的U值的状态下将SHGC的值设计得比以往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窗结构等的多层玻璃单元以及用于该单元的多层玻璃单元用玻璃板。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以及车辆等的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离的窗结构中有时使用多层玻璃单元。多层玻璃单元包括隔着空隙层对置配置而成为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的一对玻璃板。在使用多层玻璃单元的窗结构中,由于该空隙层的存在,与仅使用一片玻璃板的窗结构相比,绝热性提高。通过窗结构的绝热性的提高,能够减少室内的空调所需的能量。近年来,除了绝热性之外,为了进一步确保隔热性,开发出使用在主平面(玻璃面)形成隔热功能膜的玻璃板的多层玻璃单元。当窗结构兼具有隔热性时,尤其是在夏季,能缓和强烈阳光向室内空间的进入,另外,在夜间也能够缓和从室外空间流入热量。作为隔热功能膜,已知有低放射率膜(Low-E膜)。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51720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玻璃单元,该玻璃单元是具备室外空间侧的第一玻璃板以及室内空间侧的第二玻璃板的多层绝热玻璃单元,且在第二玻璃板的外侧面(室内侧的主平面:后述的第四面(#4面))形成有包含透明导电膜的低放射率膜。另外,在日本特开2013-517206号公报记载有:在该玻璃单元中,还可以在第一玻璃板的内侧面(空隙层侧的主平面:后述的第二面(#2面))形成具有包含银的膜的低放射率膜。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172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日本特开2013-517206号公报所公开的多层玻璃单元那样,通过在构成该单元的玻璃板的两个主平面形成低放射率膜,与仅在一个主平面形成低放射率膜的情况相比,能期待多层玻璃单元的(即具备该单元的窗结构的)隔热性的提高,例如U值(传热率)的降低。在此,不仅是夏季,为了也提高冬季的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并减少全年中空调所需的能量,期望能够将SHGC(日射得热率)的值设计得较大的多层玻璃单元。但是,在日本特开2013-517206号公报的多层玻璃单元中,能够采用的SHGC的值具有极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较低的U值的状态下将SHGC的值设计得比以往大的多层玻璃单元。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包括隔着空隙层对置配置而成为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的一对玻璃板,且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离,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空隙层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一低放射率(Low-E)膜,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二低放射率膜,在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4nm以下。从与此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由玻璃板A、玻璃板B以及玻璃板C这三个玻璃板构成,且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离,所述玻璃板A与所述玻璃板B、以及所述玻璃板B与所述玻璃板C分别隔着空隙层对置配置而成为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在所述三个玻璃板中的位于最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所述玻璃板C的靠所述空隙层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一低放射率(Low-E)膜,在所述三个玻璃板中的位于最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所述玻璃板C的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二低放射率膜,并且,在所述三个玻璃板中的、位于最靠所述室外空间侧的所述玻璃板A的靠所述玻璃板B侧的主平面或者中央的所述玻璃板B的靠所述玻璃板A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三低放射率膜,在所述玻璃板C的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4n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用玻璃板用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所述玻璃板,在该玻璃板的双方的主平面上形成有低放射率(Low-E)膜,在一方的所述主平面上形成的所述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4nm以下。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获得能够在维持较低的U值的状态下将SHGC的值设计得比以往大的多层玻璃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的再一例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多层玻璃单元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的Low-E膜形成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之间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其包括隔着空隙层对置配置而成为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的一对玻璃板,且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离,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空隙层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一低放射率(Low-E)膜,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二低放射率膜,在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4nm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具有第一层叠结构,该第一层叠结构包括:金属层;与该金属层接触地配置在所述金属层的靠所述空隙层侧的面上的牺牲层;以及夹持所述金属层及所述牺牲层的电介质层的对,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具有第二层叠结构,该第二层叠结构从形成有该第二低放射率膜的所述主平面侧起依次包括基底层、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以及非晶层。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案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所述非晶层的厚度小于40nm。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案在第二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所述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包含厚度为120nm以上的掺氟氧化锡层,所述非晶层包含厚度为15nm~70nm的二氧化硅层,所述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的厚度d1以及所述非晶层的厚度d2满足公式d2≥d1×0.11+1.4nm,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放射率ε为0.34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案在第二方案至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层叠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案在第五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层叠结构中的、距形成有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的所述主平面更近的该结构所包含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d4相对于两个所述第一层叠结构中的、距形成有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的所述主平面更远的该结构所包含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d3之比d4/d3为1.15以上,所述厚度d3为6nm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六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0.77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七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还具有功能性层。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八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外空间侧的玻璃板的双方的主平面上未形成低放射率(Low-E)膜。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九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所述多层玻璃单元的厚度为22mm以下,U值为1.6(W/(m2·K))以下,SHGC值为0.4~0.7,可见光线透过率为50%~75%。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案在第一方案至第十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多层玻璃单元,在比所述空隙层靠所述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1/201580031115.html" title="多层玻璃单元以及多层玻璃单元用玻璃板原文来自X技术">多层玻璃单元以及多层玻璃单元用玻璃板</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玻璃单元,其包括隔着空隙层对置配置而成为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的一对玻璃板,且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离,其中,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空隙层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一低放射率(Low‑E)膜,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二低放射率膜,在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4n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11 JP 2014-1207871.一种多层玻璃单元,其包括隔着空隙层对置配置而成为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的状态的一对玻璃板,且将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离,其中,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空隙层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一低放射率(Low-E)膜,在所述一对玻璃板中的、位于所述室内空间侧的玻璃板的靠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有第二低放射率膜,在所述室内空间侧的主平面上形成的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14n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玻璃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具有第一层叠结构,该第一层叠结构包括:金属层;与该金属层接触地配置在所述金属层的靠所述空隙层侧的面的牺牲层;以及夹持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牺牲层的电介质层的对,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具有第二层叠结构,该第二层叠结构从形成有该第二低放射率膜的所述主平面侧起依次包括基底层、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以及非晶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玻璃单元,其中,所述非晶层的厚度小于40n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玻璃单元,其中,就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而言,所述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包括厚度为120nm以上的掺氟氧化锡层,所述非晶层包括厚度为15nm~70nm的二氧化硅层,所述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层的厚度d1以及所述非晶层的厚度d2满足公式d2≥d1×0.11+1.4nm,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放射率ε为0.34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玻璃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层叠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玻璃单元,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层叠结构中的、距形成有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的所述主平面更近的该结构所包含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d4相对于两个所述第一层叠结构中的、距形成有所述第一低放射率膜的所述主平面更远的该结构所包含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d3之比d4/d3为1.15以上,所述厚度d3为6nm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玻璃单元,其中,所述第二低放射率膜的表面的粗糙度曲线的均方根斜率RΔq为0.77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健太郎岩田孝二皆合哲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