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7269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包括平台及设置于平台上方的滑板,所述滑板可沿着燃料棒拉棒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且平台与滑板之间具有置放拉杆的间隙,所述滑板上还设置有选杆机构及张爪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控制拉棒机上拉杆的伸出,具有控制某个或某些拉杆伸出或不伸出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控制拉杆是否夹持燃料棒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料组件组装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燃料棒拉棒过程是燃料组件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核元件生产过程中需在燃料棒表面不涂膜的情况下,将燃料棒按照17×17等排列要求分层拉入燃料组件骨架内,完成燃料棒组件的组装工作。如何安全可靠的完成拉棒操作,为燃料组件组装的关键技术。现有技术中可采用的夹具包括液压卡盘、弹簧夹头等,所述液压卡盘主要由机座、拉杆、铰链、卡抓构成。液压卡盘中采用液压带动拉杆前进后退,在拉杆前进和后退过程中,拉杆驱动铰链、铰链再带动卡抓,使得卡抓完成对零件的夹紧和放松。然而,该夹具作为燃料棒的夹具存在以下不足:通过液压作为动力夹持压力过大,会对燃料棒造成损伤;零件夹持范围有限,不适用于外直径较小的零件夹持;夹具外形尺寸较大,超过燃料组件中棒与棒之间的间距,如12.595mm,不能实现多组棒料的同时夹持。所述弹簧夹头采用9SiCr、65Mn等材料淬火而成,带有外锥的头部沿轴向开有等分的长槽,形成可以径向收缩的夹抓,中部位一薄壁段起弹性变形的作用。弹簧夹头中内孔尺寸为待夹持零件的外径。该夹具作为燃料棒的夹具存在以下不足:对被夹持零件的外径与弹簧夹头内径尺寸一致性要求较高;一种规格的夹头只能夹持一种规格外径尺寸的棒料。以上夹具需要固定于拉棒机上,多个夹具在拉棒机的驱动下做直线运动以完成拉棒操作,然而燃料组件在实际装配中,部分棒位不需要拉棒,设计出一套可根据拉棒需要,选择某个或某些棒位上的夹具伸出或不伸出的控制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拉棒机上拉杆的伸出,具有控制某个或某些拉杆伸出或不伸出的功能。本技术提供的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包括平台及设置于平台上方的滑板,所述滑板可沿着燃料棒拉棒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且平台与滑板之间具有置放拉杆的间隙,所述滑板上还设置有选杆机构及张爪机构;所述选杆机构包括铰接块、第一铰接轴及第一气缸,所述铰接块通过铰接轴与滑板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及活塞杆两者中,其中的一者与铰接块铰接连接,另一者与滑板铰接连接,且第一气缸可驱动铰接块绕第一铰接轴转动,所述铰接块的下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间隙中的第二挡块;所述张爪机构包括第三气缸、压杆、第二气缸及铰接杆,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滑板上,所述压杆固定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上,且在第三气缸的工作过程中,所述压杆的自由端可伸入所述间隙中或退出所述间隙;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及铰接杆均铰接于滑板上,且铰接杆与滑板的连接点位于铰接杆的两端之间,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连接,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挡块,在第二气缸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挡块与平台之间的间距、第一挡块在滑板运动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现有技术中,用于燃料棒拉棒的拉杆在滑板的推动下穿过安装在燃料组件组装平台上的燃料组件骨架,到达燃料棒预装平台上夹持住燃料棒后,再在滑板的作用下回缩,将燃料棒拉入燃料组件骨架内,滑板的运动可通过电机驱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与滑板螺纹连接、电机的定子固定于平台上、在平台上设置导槽,导槽中设置均可沿着导槽滑动的导向块、导向块与滑板固定连接的形式。以上选杆机构中,要选择随着滑板伸出或不伸出的拉杆位于第二挡块的下侧,同时在该拉杆上设置位于第二挡块下方的凹槽,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当第二挡块嵌入所述凹槽中且第二挡块的侧端面与凹槽的侧端面接触时,在铰接块随滑板运动的过程中,铰接块可通过第二挡块驱动对应拉杆随滑板运动;在第二挡块由所述凹槽中脱离时,由于此时滑板与对应拉杆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力,此时滑板运动时不能带动对应拉杆随滑板运动,这样,即针对某些拉杆,通过设置的选杆机构,即可达到控制其随滑板运动或不随滑板运动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在同时完成多根燃料棒拉棒时,则需要设置数量与燃料棒数量对应的拉杆,这样,随时均需要随滑板运动的拉杆可与滑板固定连接,在滑板运动过程中,是否伸出根据情况而定的拉杆均设置对应的选杆机构。以上张爪机构用于控制夹具是否张开,以上拉杆整体可设置为一个夹具或仅在拉杆的端部固定一个夹具,即需要将燃料棒与对应拉杆相连时或需要燃料棒与对应拉杆脱离时,通过张爪机构加以实现。以上张爪机构适用于以下形式的拉杆,拉杆包括抓头、套设与抓头上的套管、固定于抓头上的限位挡块、套设于抓头上,且位于限位挡块与套管之间的复位弹簧,抓头的一端为锥形端,所述锥形端的自由端尺寸大于连接端尺寸,且锥形端由多片均呈片状的卡抓围成,相邻的卡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限位挡块固定于抓头上,且限位挡块在抓头的长度方向上位置可调;所述复位弹簧及套管均套设与抓头上,且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限位挡块的端部接触,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管的一端接触,套管的另一端与锥形端的外侧接触。同时,在套管的外壁面上设置相对于套管外壁面凸出的推块;抓头上设置螺纹段,以上限位挡块采用两颗限位螺母,两颗限位螺母之间相互挤压,以保持限位挡块位置的稳定性;所述卡抓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所述卡抓为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所述卡抓自由端的内侧上均设置有凸块;还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为杆状结构,且导向套的一端设置有可供锥形端插入的盲孔,导向套的另一端呈端部尺寸最小的锥形。复位弹簧及套管被夹持于限位挡块和锥形端之间,通过调整限位挡块在抓头上的位置,可使得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这样,复位弹簧可产生对套管的推力,即套管在弹簧力作用下,套管沿着抓头的长度方向朝锥形端的一侧运动,而套管对锥形端的推力,可使得各卡抓的自由端相互收拢,使得抓头处于闭合夹持状态,用于对燃料棒的夹持,且通过调整复位弹簧的被压缩量,可很好的调节夹持力大小;反之,在套管上施加朝限位挡块一侧的推力,可减小套管端部对锥形端外侧的推力大小,这样,可移除本夹具对燃料棒的夹持力或使得夹持力变小,使得抓头处于松开状态,此时可完成燃料棒与本夹具的分离或向本夹具中送入燃料棒;在移除以上施加在套管上的推力后,本夹具恢复到闭合夹持状态。这样,以上张爪机构中,设置的压杆可在第三气缸的作用下压持住拉杆的抓头,此时,第二气缸驱动铰接杆转动,第一挡块与推块相互作用,推动推块向压缩复位弹簧的一侧运动,此时,套管与抓头相互运动,卡抓可伸开,卡抓上的凸块可嵌入燃料棒的端部的环形槽中,此过程可完成燃料棒与拉杆相对位置的就位;而后,第二气缸再次动作,移除第一挡块对推块的作用力,此时在复位弹簧的推力下,套管向锥形端的一侧运动推动卡抓收拢,完成燃料棒的夹持。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张爪机构亦可用于控制其他类似上述结构的拉杆或卡抓完成燃料棒的夹持和松懈。张爪机构的数量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即张爪机构与拉杆一一对应或一个张爪机构控制多根拉杆。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作为选杆机构与张爪机构分别与滑板的具体连接形式,第一铰接轴、用于第一气缸与滑板铰接的铰接轴、用于第一气缸与铰接块铰接的铰接轴、用于第二气缸与滑板铰接的铰接轴、用于铰接杆与滑板铰接的铰接轴、用于第二气缸与铰接杆铰接的铰接轴各自的轴线方向均与滑板的运动方向垂直。以上第一铰接轴和所述的多根铰接轴的设置形式,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动作过程中,第二挡块和第一挡块仅在滑板的运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包括平台(21)及设置于平台(21)上方的滑板(20),所述滑板(20)可沿着燃料棒拉棒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且平台(21)与滑板(20)之间具有置放拉杆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0)上还设置有选杆机构及张爪机构;所述选杆机构包括铰接块(11)、第一铰接轴(12)及第一气缸(9),所述铰接块(11)通过铰接轴(12)与滑板(20)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的缸体及活塞杆两者中,其中的一者与铰接块(11)铰接连接,另一者与滑板(20)铰接连接,且第一气缸(9)可驱动铰接块(11)绕第一铰接轴(12)转动,所述铰接块(11)的下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间隙中的第二挡块(16);所述张爪机构包括第三气缸(17)、压杆(18)、第二气缸(13)及铰接杆(14),所述第三气缸(17)的缸体固定于滑板(20)上,所述压杆(18)固定于第三气缸(17)的活塞杆上,且在第三气缸(17)的工作过程中,所述压杆(18)的自由端可伸入所述间隙中或退出所述间隙;所述第二气缸(13)的缸体及铰接杆(14)均铰接于滑板(20)上,且铰接杆(14)与滑板(20)的连接点位于铰接杆(14)的两端之间,所述铰接杆(14)的一端与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端部铰接连接,所述铰接杆(1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挡块(15),在第二气缸(13)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挡块(15)与平台(21)之间的间距、第一挡块(15)在滑板(20)运动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1.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包括平台(21)及设置于平台(21)上方的滑板(20),所述滑板(20)可沿着燃料棒拉棒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且平台(21)与滑板(20)之间具有置放拉杆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20)上还设置有选杆机构及张爪机构;所述选杆机构包括铰接块(11)、第一铰接轴(12)及第一气缸(9),所述铰接块(11)通过铰接轴(12)与滑板(20)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气缸(9)的缸体及活塞杆两者中,其中的一者与铰接块(11)铰接连接,另一者与滑板(20)铰接连接,且第一气缸(9)可驱动铰接块(11)绕第一铰接轴(12)转动,所述铰接块(11)的下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间隙中的第二挡块(16);所述张爪机构包括第三气缸(17)、压杆(18)、第二气缸(13)及铰接杆(14),所述第三气缸(17)的缸体固定于滑板(20)上,所述压杆(18)固定于第三气缸(17)的活塞杆上,且在第三气缸(17)的工作过程中,所述压杆(18)的自由端可伸入所述间隙中或退出所述间隙;所述第二气缸(13)的缸体及铰接杆(14)均铰接于滑板(20)上,且铰接杆(14)与滑板(20)的连接点位于铰接杆(14)的两端之间,所述铰接杆(14)的一端与第二气缸(13)的活塞杆端部铰接连接,所述铰接杆(1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挡块(15),在第二气缸(13)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挡块(15)与平台(21)之间的间距、第一挡块(15)在滑板(20)运动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棒机用拉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铰接轴(12)、用于第一气缸(9)与滑板(20)铰接的铰接轴、用于第一气缸(9)与铰接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