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66619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包括出油管路、回油管路、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泵浦以及冷却水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冷却装置汇总后与所述出油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水系统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所述泵浦与所述回油管路、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加热与冷却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冷却与加热的自动调配;结构紧凑,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温度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温度控制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极为广泛,比如制药、化妆品反应釜控温领域。现有技术中,采用单独的加热和冷却系统控制温度,运用两者的手动切换方式进行冷热交换,其控制温度的精准度难以达到要求,常常造成影响反应釜内的反应效率和效果;且对于超高温和超低温的控制稳定性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将加热与冷却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冷却与加热的自动调配;结构紧凑,节约空间。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包括出油管路、回油管路、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泵浦以及冷却水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冷却装置汇总后与所述出油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水系统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所述泵浦与所述回油管路、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膨胀油罐以及集气筒,所述集气筒与所述膨胀油罐汇总后与所述泵浦管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膨胀油罐与所述集气筒之间管道连接且在该管道上设置有排气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筒与所述膨胀油罐汇总后的管道上分流设置有第一排油口。进一步的,所述泵浦通过第一电动三通阀分流后分别与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连通。进一步的,还包括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与所述泵浦、所述第一电动三通阀电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与所述泵浦连通的蒸发器、与所述蒸发器管道连通的气液分离器、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管道连通的空气压缩机。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管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所述泵浦、所述出油管路连通的加热管。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油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动进行加热和冷却的切换,结构紧凑,节省空间。具体的,1)将加热装置和冷冻装置集成在统一管道中,通过自动温度获取,设定需要温度自动调节第一电动三通阀以控制导热媒介的流向实现温度控制区间维持在-30℃~200℃;2)冷却装置与加热装置共用一根出油管,使得系统结构紧凑,节约了空间;3)通过PLC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动三通阀的开启方向,自动实现冷却和加热的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PLC控制器的模块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1膨胀油罐;2泵浦;3蒸发器,31流量开关;4冷却装置,41冷凝器,411压力感应开关,42干燥过滤器,43膨胀罐,431第一电磁阀,44膨胀阀,441第二电磁阀,45气液分离器,46空气压缩机,47油分,48第一温度感应器;5加热装置,51加热管,511第二排油口,52换热器,53第二电动三通阀,54第一压力传感器,55超温保护模块;6出油管路,61第二压力传感器,62压力表,63第二温度感应器;7回油管路,71过滤器,72第三温度感应器;8冷却水出口;9冷却水入口;10PLC控制装置;11温度控制器;12集气筒;13排气电磁阀;14第一排油口;15第一电动三通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为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包括膨胀油罐1、泵浦2、蒸发器3、冷却装置4、加热装置5、出油管路6、回油管路7、冷却水出口8、冷却水入口9、PLC控制装置10以及温度控制器11。冷却水出口8与冷却水入口9构成冷却水系统。膨胀油罐1与泵浦2管道连通。膨胀油罐1内部设置有液位开关(图中未标示),液位开关与PLC控制装置10电连通。泵浦2与回油管路7之间设置有集气筒12。集气筒12与膨胀油罐1之间设置有排气电磁阀13,排气电磁阀13分别与集气筒12、膨胀油罐1管道连通。泵浦2与集气筒12和膨胀油罐1之间设置有第一排油口14。第一排油口14主要用于清洗、维修集气筒12和膨胀油罐1时排放控温油。排气电磁阀13主要用于释放集气筒12和膨胀油罐1中的气体,防止热油控制系统中管道内的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破现象。排气电磁阀13与PLC控制装置10电连通。PLC控制装置10与温度控制器11电连通。泵浦2、蒸发器3以及加热装置5三者在其交汇处设置有第一电动三通阀15,泵浦2、蒸发器3以及加热装置5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电动三通阀15的三个通口连通。第一电动三通阀15、泵浦2与PLC控制装置10电连通。通过第一电动三通阀15能够实现控温油进入冷却装置4或进入加热装置5的自动切换。蒸发器3在其出口处设置有流量开关31,蒸发器3与出油管路6通过管道连通。冷却装置4为一循环结构且包括冷凝器41、干燥过滤器42、膨胀罐43、呈并联式的四个膨胀阀44、气液分离器45、空气压缩机46以及油分47。气液分离器45、空气压缩机46以及油分47构成制冷装置。冷凝器41的一个出口分别与干燥过滤器42、膨胀罐43管道连通,干燥过滤器42与膨胀罐43呈并联式设置。冷凝器41与干燥过滤器42、膨胀罐43之间设置有压力感应开关411。膨胀罐43的进入口处设置有第一电磁阀431。四个膨胀阀44与干燥过滤器42呈串联式设置,且其中三个膨胀阀44与蒸发器3的一个入口管道连通,另一个膨胀阀44与气液分离器45管道连通。膨胀罐43与气液分离器45管道连通。气液分离器45与空气压缩机46管道连通。油分47与冷凝器41管道连通。气液分离器45与蒸发器3管道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监控冷却介质温度的第一温度感应器48。在每个膨胀阀44与干燥过滤器42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41。冷凝器41分别与冷却水出口8、冷却水入口9管道连通。PLC控制装置10与压力感应开关411、第一电磁阀431、第二电磁阀441、第一温度感应器48电连通。在冷却装置4中,冷却介质在冷凝器41处与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降低其温度,并在蒸发器3处与控温油进行热量交换降低控温油的温度,从而实现对控温油的冷却功能。冷却水依次经过冷却水入口9、冷凝器41、冷却水出口8以及冷却水入口9进行循环运动;同时冷却介质依次经过冷凝器41、干燥过滤器42、膨胀阀44、蒸发器3、气液分离器45、空气压缩机46、油分47再到冷凝器41进行循环运动。通过设置并联式的多个膨胀阀44,并在每个膨胀阀44之前对应设置一个第二电磁阀441,能够实现通过控制进入蒸发器3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量来控制冷却效率,节约了资源。在冷凝器41与气液分离器45之间设置膨胀罐43,当PLC控制装置10检测到冷却装置4中管道内的压力值偏低时,膨胀罐43将内部的冷却介质挤入管道内,对管道进行补给,提高冷却装置4中管道内部的压力循环。冷却装置4不仅可以通过膨胀阀44的开启个数来控制冷却效率,还可通过提高冷却装置4中管道内部的流动速度来提高冷却效率。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管51、换热器52。在加热管51、换热器52与第一电动三通阀15三者交汇处设置有第二电动三通阀53,加热管51、换热器52与第一电动三通阀15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电动三通阀53的三个通口连通。加热管51与出油管路6管道连通。加热管51处设置有第二排油口511。换热器52分别与冷却水出口8、冷却水入口9通过管道连通,且与加热管51管道连通。换热器52与加热管51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4。加热管51中设置有超温保护模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出油管路、回油管路、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泵浦以及冷却水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冷却装置汇总后与所述出油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水系统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所述泵浦与所述回油管路、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出油管路、回油管路、冷却装置、加热装置、泵浦以及冷却水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冷却装置汇总后与所述出油管路连通,所述冷却水系统与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所述泵浦与所述回油管路、所述加热装置以及所述冷却装置管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油罐以及集气筒,所述集气筒与所述膨胀油罐汇总后与所述泵浦管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油罐与所述集气筒之间管道连接且在该管道上设置有排气电磁阀。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筒与所述膨胀油罐汇总后的管道上分流设置有第一排油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定山祝新生廖晓军姜定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