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499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隔片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所述漏斗结构在容器相互灌装时,液体从出液口进入,空气从排气口排出,并且灌装时即使不小心把液体倒在出液口外壁也能通过出液口外面的漏斗结构收集,然后通过排气口顺利导流回容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瓶盖
,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
技术介绍
目前,瓶盖一般只有一个出液口,在两个容器相互灌装时,液体从这个容器瓶盖的出液口进入同时瓶子中的空气也会从这个出液口排出,液体与空气公用一个通道,倾倒中的液体容易受到瓶内排出的空气干扰乱喷,不能顺利的实施两个容器互相灌装。当出液口越小时这个现象越明显,这时可以明显看到倒入的液体根本没有办法流下去,只有等里面的空气排出来后,液体才流入容器中。并且当灌装中的液体不小心掉在出液口外壁时,液体就直接流道容器外面去了,造成了浪费;如果是有毒有害液体还非常危险。当然如果容器上瓶盖出液口足够大时不会存在上述现象,可是实际上大多数的容器上瓶盖的出液口不会做得很大。所以人们在使用两个盛装了液体的容器互相灌装时都用漏斗来解决,这时液体从漏斗进入容器中,容器中空气从漏斗与容器口的间隙排出从而实现顺利互灌。但是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在使用时才记得没有买漏斗这个日常用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在容器相互灌装时,液体从出液口进入,空气从排气口排出。灌装时,即使不小心把液体倒在出液口外壁,也能通过出液口外面的漏斗结构收集,然后通过排气口顺利导流回容器中。另外,所述漏斗结构在任意角度倾倒液体时还可以收集残留液体,让残留液体通过其中的漏斗结构底部的排气口进入容器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所述隔片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位于隔片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α为80°-89.5°,该一级环形漏斗槽槽壁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在1mm-5mm之间。所述二级漏斗槽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以及该环形过度区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所述二级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β,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大值,所述环形顺滑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小值;该环形顺滑区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2mm-8mm之间。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为所述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30°,该三级单向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6mm-12mm之间。所述四级漏斗槽包括单向回流坡和回流壁;所述单向回流坡为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的下沿进一步向水平面倾斜形成,所述回流壁与所述单向回流坡一体成型,并与所述二级漏斗槽的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另外一部分顺滑连接;所述四级漏斗槽的单向回流坡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δ为20°-45°,δ必须大于γ,该四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15mm之间,所述四级漏斗槽的回流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ε为45°-90°。所述五级漏斗槽为所述四级漏斗槽最下沿及所述回流壁最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五级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ζ为30°-60°,ζ必须大于δ,该五级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7mm-20mm之间;所述五级漏斗槽的底部为所述排气口,残留液体经过所述排气口流入瓶中。所述扣盖和所述盖体通过在二者外壁一侧与其制成一体的连接片连接。所述盖体具有环形盖体壁,所述隔片位于环形盖体壁内,所述隔片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隔片上,其底部周边与所述三级单向回流槽的槽壁密封连接,或与所述三级单向回流槽和所述四级回流槽的槽壁周边密封连接。较佳地,在所述排气口上方设有锥形密封柱;在五级回流槽最低位置下方环绕所述排气口设有导气孔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所述漏斗结构在容器相互灌装时,液体从出液口进入,空气从排气口排出;并且灌装时即使不小心把液体倒在出液口外壁,也能通过出液口外面的漏斗结构收集然后通过排气口顺利导流回容器中;另外,所述漏斗结构在任意角度倾倒液体时可以收集残留液体,让残留液体通过排气口进入容器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2B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2C处的放大图。图6展示了本技术所述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没有所述第四级漏斗槽314及所述第五环形漏斗槽315时,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313槽底沿着其与水平面的倾斜坡延伸至所述回流壁3142,并在该处形成尖角D。图7展示了所述330排气口位置与所述五级漏斗槽315上边沿距离范围h。所述排气口330与所述回流壁3142之间的水平距离范围W。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及相关附图,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包括扣盖100,盖体200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300。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310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320和排气口330;所述隔片310上设置多级漏斗槽。所述隔片厚度范围在0.3mm—3mm之间。所述扣盖100能够扣合在所述盖体200上,其扣合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扣盖100和所述盖体200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方式为在二者外臂一侧与其制成一体的连接片连接101。所述盖体200具有环形盖体壁201,所述隔片310位于环形盖体壁201内,所述隔片310周边密封连接所述环形盖体壁201。所述出液口320和所述排气口330设置在所述隔片310上。两个容器互相灌装倾倒液体时,液体从所述出液口320灌入,空气从所述排气口330排出,液体与空气分别使用不同的通道,倾倒中的液体不会受到瓶内排出的空气干扰而乱喷,顺利的实施两个容器互相灌装。所述隔片310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二级漏斗槽312,三级单向漏斗槽313,四级漏斗槽314和五级漏斗槽315。参照2和图3,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位于所述隔片310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α为80°—89.5°。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槽壁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200上沿的垂直距离在1mm-5mm之间,该一级环形漏斗槽311槽壁的最高位置与所述盖体200的外壁的水平距离为1mm-5mm。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在所述隔片310最上沿接近垂直水平面设计,一方面确保所述出液口320的残留液体落在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311上后,能够快速向下流动,实现出液口残留液体第一级漏斗回流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落在下级回流漏斗槽上的残留液体溢出所述盖体200。参照2和图3,所述二级漏斗槽312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311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3121,以及该环形过度区3121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3122。所述二级漏斗槽312与水平面的夹角β,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3121与水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包括扣盖,盖体及设置于所述盖体中的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包括隔片及设置在所述隔片上的出液口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上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一级环形漏斗槽,二级漏斗槽,三级单向漏斗槽,四级漏斗槽和五级漏斗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环形漏斗槽位于所述隔片最上沿,该一级环形漏斗槽的槽壁与水平面具有夹角α为80°-89.5°,该一级环形漏斗槽槽壁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在1mm-5mm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漏斗槽包括所述一级漏斗槽下沿周边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过渡区,以及该环形过度区进一步向下倾斜形成的环形顺滑区;所述二级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β为5°-89.5°,其中,所述环形过渡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大值,所述环形顺滑区与水平面的夹角接近β最小值;该环形顺滑区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2mm-8mm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为所述环形顺滑区的下沿的一部分向下倾斜而成,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γ为5°-30°,该三级单向漏斗槽的最低位置与所述盖体上沿的垂直距离范围在6mm-12mm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漏斗结构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漏斗槽包括单向回流坡和回流壁;所述单向回流坡为所述三级单向漏斗槽的下沿进一步向水平面倾斜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鲸鱼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