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级联型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90061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2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级联型变换器,包括: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并且每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包括至少两个双降压式逆变器,每个双降压式逆变器包括第一交流AC端和第二AC端,上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AC端与相邻的下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AC端相连,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中各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的第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AC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最后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AC端相互连接,其中,由于双降压式逆变器本身无桥臂直通,从而有效避免桥臂直通的危险,并且开关频率可以设计得很高,有效提高三相级联型变换器的可靠性,进一步的,双降压式逆变器的体二极管无反向恢复的问题,有效提高三相级联型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能转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级联型变换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新能源的应用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对三相交流/直流(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简称为:AC/DC)变换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三相AC/DC变换器的可靠性,优化输出波形质量,改进变换器拓扑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多种三相AC/DC变换器中,三相多电平变换器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在大功率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电平变换器将多个电平合成阶梯波,接近正弦输出电压。由于电平的叠加,较高的等效开关频率使得输出的电压谐波含量极低,减小了滤波器的体积和重量。多电平变换器依据拓扑的差异可分为级联型、二极管钳位型和飞跨电容型。其中,级联型变换器每个单元由直流电源或者储能单元供电,结构简单,易于模块化,在很多工业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目前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的基本单元几乎都采用全桥变换器。全桥变换器的每个桥壁由2个开关管串联组成,可能存在桥壁直通的危险,为了有效避免桥臂直通的危险,2个开关管进行开关变换时需要增加控制死区,从而开关频率无法设计得很高,导致级联型多电平变换器的可靠性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级联型变换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能会桥壁直通而带来的可靠性低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三相级联型变换器,包括: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所述每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包括至少两个级联的双降压式逆变器,所述每个双降压式逆变器包括第一交流AC端和第二 AC端,上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 AC端与相邻的下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 AC端相连;所述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中各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的第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 AC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中各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的最后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 AC端相互连接。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降压式逆变器为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直流侧电容、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一续流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二续流二极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第三续流二极管、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四功率开关管和第四续流二极管,其中,所述直流侧电容的正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直流侧电容的负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直流侧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直流侧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 AC端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续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 AC端连接。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降压式逆变器为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两个串联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五功率开关管、第五续流二极管、第五电感、第六电感、第六功率开关管、第六续流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续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所述第六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六续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五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感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 AC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连接的中点处与所述第二 AC端连接。本技术中的三相级联型变换器,包括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并且每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包括至少两个双降压式逆变器,每个双降压式逆变器包括第一交流AC端和第二 AC端,上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 AC端与相邻的下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 AC端相连,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中各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的第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AC端与交流电源连接,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中各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的最后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 AC端相互连接,其中,由于双降压式逆变器本身无桥臂直通,从而有效避免桥臂直通的危险,并且开关频率可以设计得很高,有效提高三相级联型变换器的可靠性,进一步的,双降压式逆变器的体二极管无反向恢复的问题,有效提高三相级联型变换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三相级联型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的运行模式图一;图4为图2所示的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的运行模式图二 ;图5为图2所示的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的运行模式图三;图6为图2所示的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的运行模式图四;图7所示为将图2所示的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采用相同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的运行模式图一;图9所示为采用相同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的运行模式图二;图10所示为采用相同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对应的两个开关周期的控制逻辑和电流波形;图11所示为采用移相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的运行模式图一;图12所示为采用移相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的运行模式图二;图13所示为采用移相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的运行模式图三;图14所示为采用移相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级联后的运行模式图四;图15所示为采用移相的不对称半周单极性PWM控制两个级联后的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对应的两个开关周期的控制逻辑和电流波形;图16所示为利用图2所示的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组成的三相级联型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7所示为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8所示为利用图17所示的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组成的三相级联型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9所示为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级联型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所述每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包括至少两个级联的双降压式逆变器,所述每个双降压式逆变器包括第一交流AC端和第二AC端,上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AC端与相邻的下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AC端相连;所述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中各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的第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一AC端与交流电源连接;所述三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中各组单相级联型变换器的最后一级双降压式逆变器的第二AC端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昊张剑辉舒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