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6380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挡水装置,用于放置在两侧墙之间的地面上阻挡水流通过,包括至少一个挡水单元,所述挡水单元包括下表面与地面密闭固连的底座(5)和后端与底座(5)铰结的面板(11),所述面板(11)关闭时与底座(5)密闭配合,面板(11)前端打开时阻挡水流通过,还包括二个分别置于挡水装置两侧的直角梯形柔性密封板(1),所述密封板(1)的斜角侧边与侧墙固连,直角侧边与面板(11)靠近该侧墙一端固连,顶边与底座(5)后沿平齐并与地面密闭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挡水装置,现场安装施工方便、产品适应能力强,利于产品快捷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建筑口部挡水设备
,特别是一种方便现场安装施工、适应能力强的挡水装置
技术介绍
为防止地下建筑,如地下车库在暴雨、特大暴雨时大量进水,除增强地下建筑排水能力外,还需挡水装置将雨水阻隔在工程外。本专利技术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自动挡水装置”(申请号:201410395552.7,公开日:2014.10.29)公开了一种自动挡水装置,其包括面板、底座、设置在底座一端的铰接座,面板一端铰接于铰接座,另一端能沿铰接座作圆弧旋转,底座一端设有进排水孔,还包括设置在面板靠底座的一面上的浮板。当水从所述进排水孔或底座的上方空间进入所述底座时,浮板在水的浮力作用下能带动所述面板沿铰接座向上旋转。该装置没有说明两端如何与相邻的侧墙密封,以防来水从装置两侧与侧墙的空隙流入。本专利技术申请人申请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模块化自动挡水装置”(申请号:201610078353.2,公开日:2016.5.4)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自动挡水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两个以上并列设置的自动挡水单元,每个自动挡水单元包括设置有储水腔的底座5和一端转动设置在底座5上的面板11,通过面板11的转动打开和关闭储水腔,面板11用于与底座5相盖合的面上设置有浮板2,底座5上异于底座5与面板11连接的一端开有与储水腔相通的第一进水口10。整个模块化自动挡水装置的外侧自动挡水单元与相邻侧墙16之间设置三角形的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1,密封板1的底边通过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可拆卸的安装在墙16上,其一条腰边通过密封板面板压条162可拆卸的安装在靠近墙面的自动挡水单元的面板11上,实现自动挡水装置最两端的面板11与墙16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底端紧挨最外侧后压条181端头;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1、密封板面板压条162与面板11等部件共同形成完整的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腔;面板11浮起后,带动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1随其弯曲,不影响墙面防漏水密封效果。然而,由于密封板墙面压条161底端需紧挨最外侧后压条181端头,这就要求上述自动挡水装置两端与相邻侧墙之间的距离必须足够小才能保证密封板1的密封效果。这一方面要求两侧墙之间的距离测量要非常精密,另一方面自动挡水装置的宽度加工也要非常精密,同时,对于两侧墙距离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宽度的自动挡水装置与之严格配合。尽管模块化设计已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尺寸差异的应用灵活性,但在一个模块宽度范围内的宽度变化仍使产品生产和现场安装十分困难。中国技术专利“自浮式上翻闸门挡水装置”(申请号:201520016760.1,公开日:2015.07.08)公开了一种挡水装置,包括一筑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的基础,所述基础的顶面内侧设置有一门库,所述基础的顶面外侧设置有一与室外排水管网连通的截水沟,所述截水沟的深度大于所述门库的深度,所述基础内位于所述门库与截水沟之间沿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以连通所述门库与截水沟的连通孔;一门体,所述门体的内侧边铰接在所述门库顶面的内侧边上,所述门体的外侧边搭接在所述门库顶面的外侧边上,所述门体的两端分别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两侧的侧向挡墙密封接触;以及若干沿所述门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门体底面上且位于所述门库内的浮箱;当所述截水沟排水失效时,所述截水沟中的水通过所述连通孔进入所述门库中,所述浮箱受到水的浮力带动所述门体进行上翻运动并起到防汛作用;当所述截水沟恢复排水功能时,所述门库中的水通过所述连通孔进入所述截水沟中,所述门体和浮箱随着重力作用而复位。该挡水装置的门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以所述侧向挡墙形成止水封闭的止水装置,该止水装置为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该专利对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没有作详细说明,但是从该专利附图3来看,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为固定在门体两端,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要起止水作用,门体的两端分别必须紧挨两侧的侧向挡墙;而且该专利权利要求1明确提出“所述门体的两端分别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两侧的侧向挡墙密封接触”;因此该专利也要求现场精密测量、产品精密生产,现场安装要求也高,才能使“门体的两端分别与地下空间出入口处两侧的侧向挡墙密封接触”,因此产品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差,不利于快捷推广。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挡水装置两端采用三角形的墙面防漏水柔性密封板或者P型止水带或者止水橡胶的方式实现挡水装置与侧墙的密封,现场安装要求高,产品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差,影响自动挡水装置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挡水装置,现场安装施工方便、产品适应能力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挡水装置,用于放置在两侧墙之间的地面上阻挡水流通过,包括至少一个挡水单元,所述挡水单元包括下表面与地面密闭固连的底座和后端与底座铰结的面板,所述面板关闭时与储水腔密闭配合,面板前端打开时阻挡水流通过,还包括二个分别置于挡水装置两侧的直角梯形柔性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斜角侧边与侧墙固连,直角侧边与面板靠近该侧墙一端固连,顶边与底座后沿平齐并与地面密闭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现场安装施工方便:由于挡水装置在实际应用中,车辆或者行人不可能紧挨着侧墙通行,因此允许挡水装置两端与相邻侧墙之间的距离留有一定空隙的。实际应用中,挡水装置两端与相邻侧墙之间的单侧空隙在10厘米以内都不影响车辆或者行人正常通行。本专利技术方案中空隙填充件作用范围可以在施工现场由施工人员根据底座与侧墙之间的距离而快捷调整;密封板为柔性材料,可以在施工现场由施工人员裁剪而调整其顶边宽度,使得密封板的顶边宽度等于底座最外侧与侧墙之间的距离加上面板压条宽度之和。因此挡水装置整体宽度无需严格匹配两侧墙距离,挡水装置整体宽度可在较宽范围内调整,优选调整范围:(两侧墙距离-6厘米)至(两侧墙距离-20厘米),因此方便了先期测量和现场安装施工。2、产品适应能力强:由于挡水装置整体宽度可在较宽范围内调整,因此本专利技术大大方便了挡水装置的生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适应能力,利于产品快捷推广应用。尤其是针对模块化设计的挡水装置,不同尺寸宽度的挡水装置模块种类要求少,便于挡水装置模块的大批量生产。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自动挡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挡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挡水装置处于非挡水状态时的左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挡水装置处于挡水状态时的左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挡水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A-A视图。图7是图1中专利技术柔性板的平面图。图8是空隙填充件为Z型条状物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空隙填充件为Z型条状物的安装示意图(面板和底座前后斜坡7未示出)图10是空隙填充件为Z型条状物的安装示意局部放大图(面板11和底座5前后斜坡7未示出)图中,1-密封板,11-面板,161-墙面压条,162-面板压条,163-空隙填充件压条,5-底座,51-底座后沿的上表面,52-底座后沿的后端面,6-空隙填充件,61-空隙填充件上表面,62-空隙填充件中间竖直面,63-空隙填充件下表面,64-空隙填充件墙面固定板,7-斜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6所示,本专利技术挡水装置,用于放置在两侧墙之间的地面上阻挡水流通过,包括至少一个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挡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挡水装置,用于放置在两侧墙之间的地面上阻挡水流通过,包括至少一个挡水单元,所述挡水单元包括下表面与地面密闭固连的底座(5)和后端与底座(5)铰结的面板(11),所述面板(11)关闭时与底座(5)密闭配合,面板(11)前端打开时阻挡水流通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个分别置于挡水装置两侧的直角梯形柔性密封板(1),所述密封板(1)的斜角侧边与侧墙固连,直角侧边与面板(11)靠近该侧墙一端固连,顶边与底座(5)后沿平齐并与地面密闭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挡水装置,用于放置在两侧墙之间的地面上阻挡水流通过,包括至少一个挡水单元,所述挡水单元包括下表面与地面密闭固连的底座(5)和后端与底座(5)铰结的面板(11),所述面板(11)关闭时与底座(5)密闭配合,面板(11)前端打开时阻挡水流通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个分别置于挡水装置两侧的直角梯形柔性密封板(1),所述密封板(1)的斜角侧边与侧墙固连,直角侧边与面板(11)靠近该侧墙一端固连,顶边与底座(5)后沿平齐并与地面密闭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单元不少于两个,所述与密封板(1)的直角侧边固连的面板(11)为挡水装置分别靠近两侧墙的两个挡水单元的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该侧墙的底座(5)与侧墙之间还设有与底座(5)等高的空隙填充件(6),所述空隙填充件(6)一端抵住侧墙,另一端与底座(5)密闭固连,下表面与地面密闭固连,密封板(1)的顶边置于空隙填充件(6)的上表面,并以空隙填充件压条(163)将密封板(1)的顶边与空隙填充件(6)固连。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良凯徐才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军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