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575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装置及车辆,包括悬架、轴、蜗轮、蜗杆、液压马达、编码器、外壳、车架和液压旋转接头;悬架的旋转中心线上连接有轴,轴为空心结构,蜗轮固定套设在轴上,两根蜗杆平行设置在蜗轮的两侧且与蜗轮互相啮合,液压马达设置在两根蜗杆的端部,其中一根蜗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编码器;蜗轮转动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外壳固定设置在车架的下端,车架与液压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液压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设置在轴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转向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占用的空间小,有利于减小车辆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转向装置主要构件为:回转支承、油缸、动臂以及推杆。油缸一端通过销轴与车架上的安装支座相连,另一端与动臂中间的销轴孔轴连;动臂两端的销轴孔分别与车架及推杆轴连;推杆另一端轴孔与焊接于悬架上的轴连接。这样,油缸、动臂及推杆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曲柄摇杆机构,保证推杆一端的轴孔在油缸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悬架与车架之间通过回转支承相连。然而,现有转向装置因结构限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结构及油缸行程限制导致悬架不能做全周运动,其运动轨迹一般在0°-220°之间,极大的限制了整车转弯性能。而且其结构复杂,需要加工的轴孔较多,以及采用油缸+回转支承组合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及车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向装置,一种转向装置,包括悬架、轴、蜗轮、蜗杆、液压马达、编码器、外壳、车架和液压旋转接头;悬架的旋转中心线上连接有轴,轴为空心结构,蜗轮固定套设在轴上,两根蜗杆平行设置在蜗轮的两侧且与蜗轮互相啮合,两根蜗杆上各设置有一个液压马达并由液压马达驱动蜗杆转动,其中一根蜗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编码器;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1)、轴(2)、蜗轮(3)、蜗杆(4)、液压马达(5)、编码器(6)、外壳(7)、车架(8)和液压旋转接头(9);悬架(1)的旋转中心线上连接有轴(2),轴(2)为空心结构,蜗轮(3)固定套设在轴(2)上,两根蜗杆(4)平行设置在蜗轮(3)的两侧且与蜗轮(3)互相啮合,两根蜗杆(4)上各设置有一个液压马达(5)并由液压马达(5)驱动蜗杆(4)转动,其中一根蜗杆(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编码器(6);蜗轮(3)转动设置在外壳(7)的内部,外壳(7)固定设置在车架(8)的下端,车架(8)与液压旋转接头(9)的一端连接,液压旋转接头(9)的另一端设置在轴(2)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架(1)、轴(2)、蜗轮(3)、蜗杆(4)、液压马达(5)、编码器(6)、外壳(7)、车架(8)和液压旋转接头(9);悬架(1)的旋转中心线上连接有轴(2),轴(2)为空心结构,蜗轮(3)固定套设在轴(2)上,两根蜗杆(4)平行设置在蜗轮(3)的两侧且与蜗轮(3)互相啮合,两根蜗杆(4)上各设置有一个液压马达(5)并由液压马达(5)驱动蜗杆(4)转动,其中一根蜗杆(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编码器(6);蜗轮(3)转动设置在外壳(7)的内部,外壳(7)固定设置在车架(8)的下端,车架(8)与液压旋转接头(9)的一端连接,液压旋转接头(9)的另一端设置在轴(2)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上设有键(10),蜗轮(3)铣有键槽,蜗轮(3)通过键(10)与键槽配合套设在轴(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望球张国凤崔益华姜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