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倍体两系杂交稻选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64629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6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倍体两系杂交稻选育的方法,其步骤为:a、确定具有PMeS基因特点的四倍体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和具有PMeS基因特点的四倍体水稻恢复系;b、采用籼不/粳恢或粳不/籼恢杂种组合方式杂交配组;c、分别对不同四倍体水稻不育系组合杂种进行异配性分析;d、分别对不同恢复系组合进行杂种优势检测分析;e、采用不同四倍体水稻两系不育系与不同四倍体水稻两系恢复系杂交配制成杂种;f、将初选杂种品系进行比较;g、选育出稳定四倍体水稻杂种组合,确定为多倍体两系杂交稻组合。它利用了多倍体水稻强大杂种优势,将现有的二倍体杂种优势转换成多倍体“两系”杂交稻杂种优势,选育出穗大粒大产量高的多倍体两系杂交稻新品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倍体两系杂交稻选育方法,属于现代农业的作物新品种选育

技术介绍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上世纪70年代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完成的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杂交形成的三系杂交水稻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为中国水稻生产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此后,石明松(1983)发现的湖北光敏感核不育系及其两系恢复系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但是,目前全世界种植的水稻是二倍体,即指它的细胞内仅含有二套染色体,为2n=2X=24。在经历高秆品种向矮秆品种转变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以及由常规稻品种向杂交稻品种转变的第二次绿色革命,获得大幅度增产的几十年后,水稻产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较长时间处于高产平缓的徘徊期。不同年代选育品种间增产幅度不超过5%,难以满足在2050年时增产50%而缓解世界粮食危机的要求。为此,蔡得田、袁隆平等(2001)从进化生物学角度提出“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的新战略。经历20年研究,确定了多倍体水稻亚种间、种间、基因组间杂种优势利用三步战略,把解决多倍体水稻育种结实率低的瓶颈问题作为重中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1/201610863449.html" title="一种多倍体两系杂交稻选育的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多倍体两系杂交稻选育的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倍体两系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a、确定具有PMeS基因特点的四倍体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和具有PMeS基因特点的四倍体水稻两系恢复系;b、采用籼不育/粳恢复或粳不育/籼恢复的杂种组合方式,将籼型不育系与粳型恢复系或者粳型不育系与籼型恢复系杂交配组;c、分别对a步骤不同四倍体水稻两系不育系进行生育期、形态性状、开花习性、不育与转育特点、异配性和配制组合杂种优势检测分析;d、分别对a步骤不同四倍体水稻两系恢复系进行生育期、形态特征、开花习性、花药特点、异配性和组合杂交优势检测分析;e、采用不同四倍体水稻两系不育系与两系恢复系配制成不同组合四倍体水稻杂种;f、将e步骤配制成四倍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倍体两系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a、确定具有PMeS基因特点的四倍体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和具有PMeS基因特点的四倍体水稻两系恢复系;b、采用籼不育/粳恢复或粳不育/籼恢复的杂种组合方式,将籼型不育系与粳型恢复系或者粳型不育系与籼型恢复系杂交配组;c、分别对a步骤不同四倍体水稻两系不育系进行生育期、形态性状、开花习性、不育与转育特点、异配性和配制组合杂种优势检测分析;d、分别对a步骤不同四倍体水稻两系恢复系进行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得田宋兆建刘育华张献华何玉池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