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一定分布型式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4039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14:45
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具有中心体,该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该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端部边缘,该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端部边缘,而裆部区域定位在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该吸收芯部位于端部边缘之间,并且包括多个所包含的弹性件,使得芯部绕弹性件在变窄区域中大幅横向收缩。吸收芯部包括基本上无弹性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且该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变窄区域的横向宽度宽得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0/002858,国际申请日为2010年10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080060445.9,名称为“具有一定分布型式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9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279,923号(现在待审)的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来实现所有目的并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概念和实施例的有利应用中的一种涉及婴儿尿布。为此,本文所提供的大多数示例描述涉及尿布。当然,本专利技术沿用于尿布以外的应用。
技术介绍
如今用作婴儿尿布的大多数吸收物件具有类似于图1A和1B所示吸收物件10的构造。在图1A中示出处于展开放平位置的传统吸收物件10,而在图1B中示出其剖视图。该吸收物件10包括外侧流体不可渗透背片101、体侧流体可渗透非织造覆盖材料或顶片102以及定位在背片101和顶片102之间的吸收构造110。吸收芯部103构成吸收构造110的主要部件,并且设计并定位成接纳和保持体液。吸收构造11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流体管理、流体分布和/或波动层104。如图1A所示,背片101和顶片102一起形成吸收物件10的底盘或中心体105。中心体105可描述成具有第一纵向端部缘边112a、第二纵向端部缘边112b以及延伸通过中心体111的纵向中心线YY,且该纵向中心线将第一和第二端部缘边112a、112b都二等分。左侧和右侧缘边106a、106b从一个端部缘边112a延伸至另一端部缘边112b。每个端部缘边112a、112b局部地限定中心体105的腰部区域113a、113b,这些腰部区域的特征大体在于,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中心体105的中心区域或裆部区域114的横向宽度大得多。腰部区域113a、113b设计成使得吸收物件10能绕使用者的腰部放置。在此点上,第一和第二腰部区域113a、113b可分别描述成前部和后部腰部区域113a、113b。传统吸收物件10还包括附连于后部腰部区域113a的每侧的固定装置104。固定装置104是可延伸的,由此可固定于前部腰部区域113b的相对应侧部。固定装置104有助于将物件10保持在使用者身体周围和身体上。吸收物件10还包括用于物件10的弹性化装置107,以保持闭合和密封在使用者腿部周围。弹性化装置1057(例如,腿套和/或分腿件)必须定位在吸收构造110的外侧并且沿着该吸收构造110的纵向侧缘边106定位。参见图1A,传统的吸收芯部110对中在吸收物件10的裆部区域114并且围绕该裆部区域114定位。当前,大多数尿布芯部由纤维和超吸收颗粒制成,确切地是从木浆中得到的基于纤维素纤维和从聚丙烯酸衍生物中得到的超吸收颗粒(SAP)。在美国专利6,540,853中描述了尤其适用于本文所介绍的一次性吸收物件或用于该一次性吸收物件的吸收材料成分。该专利参考文献中披露类型的SAP非织造吸收材料成分可用于成卷形式的尿布制造过程,并且允许更大的自由度来设计吸收芯部。然而,由于短纤浆超吸收芯部大体设置成连续的吸收材料流或幅材,因而较简单且最成本有效的过程要求吸收芯部维持大体矩形形状。这些芯部通常成形为矩形形状,这些矩形形状设计成包含到吸收物件中。芯部形状尤其是其宽度在尺寸上维持成适应地放置在与使用者裆部区域相对应的尿布内。此外,在许多应用中较佳的是使吸收芯部采取近似沙漏的形状。在本领域已知的是,此种尿布芯部提供较窄的裆部区域来为使用者提供较佳的匹配和舒适度。沙漏形状还会在芯部的纵向端部处提供较宽的区域,这些区域增强尿布在那些位于中心裆部区域之上的区域处的吸收能力和泄漏控制能力。图1C示出另一现有技术的一次性吸收物件10'。该吸收物件10'采用一种设计,其中吸收芯部110'在裆部区域114'中的宽度减小,而在前部和后部腰部区域113a'、113b'处变宽。结果是吸收芯部110'具有更近似的沙漏形状。为了实现此种所希望的沙漏形芯部,从连续的吸收材料幅材中切出矩形吸收芯部部段,并使该芯部部段进一步成形、具体是形成窄中心区域。在本领域已知的是,较佳的尿布组件处理是产生高容积包装产品的基本上线性且有效的机器引导处理。由于作为一次性高频使用物品的消费品的本质以及许许多多竞争产品和替代产品(例如,可重复使用的织物尿布)的存在,因而迫切需要使最终产品维持低成本。因此,还迫切需要控制制造处理的复杂性并且使步骤和材料浪费最小化。这对于试图在传统的一次性吸收物件中产生替代形状和功能的人具有技术挑战。例如,虽然沙漏形尿布芯部通常是理想的,但在一些应用中,各区域具有不同吸收能力的芯部、附加的切割或成形步骤或者增大材料成本会致使替代设计效果较差。在任何情形中,实现又一些功能和/或改进适配性和舒适性的吸收芯部构造会是理想的。然而,需要采取措施来使材料成本和制造复杂性最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实现吸收芯部构造,这些吸收芯部构造易于适应传统的一次性吸收物件并且维持使用者的舒适性和适配性。这些吸收芯部构造以及使用这些吸收芯部构造的一次性吸收物件易于进行大批量地制造,而不会使制造过程过度负担附加的步骤以及产生材料浪费。在这点上,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并提出更有用且挠性的芯部部件或芯部构件并将这些部件包含到高效的尿布、训练裤之类物件中来提供改进的沙漏形或近似沙漏形的芯部构造。一方面,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该一次性吸收物件具有中心体,该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该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纵向端部边缘,该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纵向端部边缘,而裆部区域定位在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吸收芯部位于端部边缘之间并且包括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的第一芯部构件和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的第二芯部构件。该第二芯部构件与第一芯部构件部分地叠置,以形成吸收芯部的多层主要吸收区域。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该一次性吸收物件具有中心体,该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该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端部边缘,该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端部边缘,而裆部区域定位在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该吸收芯部位于端部边缘之间,并且包括多个所包含的弹性件,使得芯部绕弹性件在变窄区域中大幅横向收缩。该吸收芯部包括基本上无弹性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且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变窄区域的横向宽度宽得多。通过附图1-14和/或下文提供的详细描述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示例方面和其它方面。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具有吸收芯部的现有技术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图1B是示出图1A所示类型的现有技术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剖视图;图1C是示出另一现有技术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图2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简化平面图,将部分切除以露出吸收芯部;图2B是图2A所示一次性吸收物件的立体图;图2C是图2A所示一次性吸收物件中吸收芯部的单独平面图;图2D是示出图2A所示吸收物件的纵向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剖视图;图2E是沿剖线2E-2E剖取的示出图2A所示吸收物件的横向吸收材料分布型式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一定分布型式吸收芯部的一次性吸收物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包括:中心体,所述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纵向端部边缘,所述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纵向端部边缘,而所述裆部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所述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以及吸收芯部,所述吸收芯部位于所述端部边缘之间,且所述吸收芯部包括:第一芯部构件,所述第一芯部构件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以及第二芯部构件,所述第二芯部构件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且所述第二芯部构件与所述第一芯部构件部分地叠置以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述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具有的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吸收材料密度)相对于所述吸收芯部的相邻区域的吸收材料密度增大;以及其中,所述芯部构件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中心区域,所述中心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吸收芯部的相邻区域,且所述主要吸收区域形成所述中心区域的主要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09.10.28 US 61/279,9231.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包括:中心体,所述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纵向端部边缘,所述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纵向端部边缘,而所述裆部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所述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以及吸收芯部,所述吸收芯部位于所述端部边缘之间,且所述吸收芯部包括:第一芯部构件,所述第一芯部构件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以及第二芯部构件,所述第二芯部构件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且所述第二芯部构件与所述第一芯部构件部分地叠置以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述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具有的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吸收材料密度)相对于所述吸收芯部的相邻区域的吸收材料密度增大;以及其中,所述芯部构件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中心区域,所述中心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吸收芯部的相邻区域,且所述主要吸收区域形成所述中心区域的主要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部构件部分地叠置在所述第一芯部构件之上,使得所述第一芯部构件包括第一端部区域,所述第一端部区域放置在所述第二芯部构件的相对应第一端部区域附近,以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次要吸收区域,且所述次要吸收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主要吸收区域的横向宽度,其中所述主要吸收区域包括第一芯部构件的层件和第二芯部构件的层件,而所述次要吸收区域基本上整个是单层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要吸收区域对中地定位在所述裆部区域中并且所具有的横向宽度相对于所述吸收芯部的相邻区域的横向区域减小,其中所述第一芯部构件包括第二端部区域,所述第二端部区域放置在所述第二芯部构件的相对应第二端部区域附近,以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第二次要吸收区域,所述第二次要吸收区域与所述第一次要吸收区域纵向地隔开,并且所述吸收芯部具有定位在所述次要吸收区域之间的中心区域,所述中心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大体相对于所述次要吸收区域的横向宽度减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构件基本上是相同且不规则形状的芯部构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芯部构件部分地叠置以提供吸收芯部,所述吸收芯部具有吸收材料密度沿纵向方向变化的吸收能力分布型式。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芯部构件进一步部分地叠置以提供吸收芯部,所述吸收芯部具有吸收材料密度沿横向方向变化的吸收能力分布型式。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构件中的每个包括其所包含的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大体横向定向并且收聚,以使所述芯部构件绕所述弹性材料大幅横向收缩并且形成所述主要吸收区域的变窄部段,其中所述弹性材料是大体横向定向的细长弹性带,以将大体横向弹性赋予所述芯部构件,并且所述弹性带以松弛状态结合,使得所述吸收芯部在所述弹性带附近的横向宽度相对于所述芯部构件的相邻区域减小。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在所述芯部构件的纵向端部区域附近收聚,以绕所述弹性材料形成有弹性区域,且所述有弹性区域放置成彼此叠置,以提供基本上有弹性的主要吸收区域。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部构件具有多个穿透其中的狭槽,且所述芯部构件中的一个包括多个所附连的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二芯部构件大幅收缩,且所述狭槽提供通过所述第二芯部构件的空隙。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构件中的每个从一个腰部端部区域朝向另一个腰部端部区域延伸,与所述两个腰部端部区域之间的另一个芯部构件相互叠置,且每个芯部构件具有纵向端部区域,所述纵向端部区域位于所述腰部端部区域中,以形成所述芯部的横向延伸端部区域,并且所述横向延伸端部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芯部的相邻区域。11.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包括:中心体,所述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以及裆部区域,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包括第一端部边缘,所述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与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并包括第二端部边缘,而所述裆部区域定位在所述第一腰部端部区域和所述第二腰部端部区域之间;以及吸收芯部,所述吸收芯部位于所述端部边缘之间,且所述芯部包括多个所包含的弹性件,使得所述芯部绕所述弹性件在变窄区域中大幅横向收缩;以及所述吸收芯部包括基本上无弹性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且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域所具有的横向宽度比所述变窄区域的横向宽度宽得多。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部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区域纵向地隔开的第二端部区域,且所述变窄区域纵向地定位在所述端部区域之间并大体位于所述中心体的所述裆部区域中,所述变窄区域的宽度大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端部区域的横向宽度减小。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大体横向对准。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部包括第一芯部构件和第二芯部构件,所述第一芯部构件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且所述第二芯部构件由赋予吸收特性的材料所形成,并且所述第二芯部构件与所述第一芯部构件部分地叠置,以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述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具有的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相对于所述吸收芯部的其它区域的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增大;以及所述多层吸收区域基本上与所述变窄区域重合。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芯部构件中的每个包括所包含的多个弹性件,以形成所述芯部构件的变窄区域,以及所述芯部构件的变窄区域定位成彼此相邻,以基本上形成所述吸收芯部的变窄区域。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构件的变窄区域相互叠置,以形成所述芯部的变窄区域。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定位在所述芯部构件的侧部缘边附近,并且大体与所述侧部缘边对准,以在所述弹性件附近在所述侧部缘边中提供凹度。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包括第一芯部构件,所述第一芯部构件与所述第二芯部构件至少部分地叠置以形成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述多层主要吸收区域所具有的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相对于所述吸收芯部的其它区域的每单位面积吸收能力增大,且所述芯部构件的变窄区域定位成提供大幅横向收缩的主要吸收区域。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部构件包括狭槽,所述狭槽在所述大幅横向收缩主要吸收区域中提供穿过所述第二芯部构件的空隙。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部包括附连有所述弹性件的芯部构件,且所述多个弹性件在隔开的多个粘连位置处粘附于所述芯部构件,以提供具有多个脊部的吸收芯部。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连位置是细长的,且所述脊部在所述粘连位置之间纵向地延伸并且横向隔开。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大体横向隔开,且所述粘连位置是横向于所述弹性件的隔开细长粘连带,所述吸收芯部在所述脊部之下具有多个空隙空间以及多个相继脊部之间的通道。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物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部还包括第二芯部构件,所述第二芯部构件放置在所述第一芯部构件附近,且所述多个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芯部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粘连带大体使所述芯部构件和所述弹性件相互粘连。24.一种一次性吸收物件,包括:中心体,所述中心体限定第一腰部端部区域、第二腰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K·Y·曾A·C·赖特A·斯米德E·巴罗纳
申请(专利权)人:瑞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维尔京群岛;V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