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878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芯(40)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的非积纤部(5)。非积纤部(5)在将吸收体裆部(4M)在纵向(X)二等分时的偏倚于吸收体腹侧部(4F)的区域(4-3)具有纵向前端(5f),从该纵向前端(5f)向吸收体背侧部(4R)在纵向(X)上延伸。肌肤侧包芯片(41)和非肌肤侧包芯片(42)在非积纤部(5)接合。在吸收体(4)的非积纤部(5)的周边部,形成有肌肤侧包芯片(41)或非肌肤侧包芯片(42)与吸收性芯(40)一体地被压实而形成的凹陷部(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代表性的形式,举出具有透液性的正面片、不透液性的背面片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的结构。另外,作为吸收体,包括含有木浆、吸水性聚合物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透水性的包芯片的吸收体是公知的。包芯片在制造吸收体时作为用于承接吸水性聚合物等吸收性芯形成材料的片材发挥作用,在制造后起到包裹吸收性芯而实现形状化的作用等。另外,一直以来,在吸收性物品中,以提高尿等排泄液的扩散性等为目的,在吸收性芯形成沿厚度方向贯通该吸收性芯的开口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40260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上层和下层的双层构造的吸收性芯,在其下层吸收性芯中的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的位置,关于横向的中心线大致对称地形成两个开口部。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284190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内容:在形成有开口部的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以覆盖包含该开口部的区域的方式配置透液性比该吸收体高的扩散片,将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和该扩散片在该开口部中的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开口端部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上述吸收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且在将该吸收体在纵向上三等分时被划分为:位于其中央,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位置的腹侧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位置的背侧部。在上述吸收性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收性芯的非积纤部,该非积纤部在将上述裆部在纵向上二等分时的偏倚于上述腹侧部的区域具有纵向前端,从该纵向前端在上述纵向上延伸。上述肌肤侧包芯片和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上述非积纤部接合。在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非积纤部的横向周边部,形成有上述肌肤侧包芯片或上述非肌肤侧包芯片与上述吸收性芯一体地被压实而形成的凹陷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各部分的弹性部件被拉伸而展开成平面状的展开状态的、正面片侧即肌肤相对面侧的局部切断平面图。图2是图1的I—I截面的示意截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配置于图1所示的尿布的吸收体即吸收性芯和包芯片的肌肤相对面的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应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吸收体中,通常,吸收性芯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包芯片用粘接剂相互接合,而维持吸收体的保形性,但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中,吸收性芯吸收了尿等排泄液后,因液体浸入其接合部而使接合力降低,由此,有时产生吸收性芯相对于包芯片容易滑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因穿戴者的腿的活动而在吸收性芯的一部分出现开裂,因液体的吸收使得该吸收性芯的重量也增加,则在该开裂部,该吸收性芯被截断,位于比该开裂部靠穿戴者的裆部的位置的部分,即穿戴时位于比该开裂部靠下方的位置的部分因自重而向裆部滑落,产生吸收体的破坏。在日本特开2012-40260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8-284190号公报中,并未公开能够有效地抑制这种吸收性物品穿戴中的吸收体的保形性的降低的技术。本技术涉及吸收体的保形性优异、在穿戴中吸收体不易破坏的吸收性物品。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吸收体的保形性优异、穿戴中吸收体不易破坏的吸收性物品。以下,对于本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基于其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和图2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尿布1具有:在穿戴时被配置于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1F;配置于背侧的背侧部1R;和位于它们之间的裆部1M,并且,具有从腹侧部1F经由裆部1M向背侧部1R延伸的纵向X和与之正交的横向Y。尿布1为所谓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配置于该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侧,穿戴时能够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透液性的正面片2;配置于该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不透液性或者拨水性的背面片3。吸收体4被配置在两个片材2、3之间,如图1所示,俯视时为在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是纵长形状。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体4)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相对而言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近的一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即相对而言远离穿戴者的肌肤的一侧的面。另外,在此处所说的“穿戴时”,意思是指维持通常的恰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不包括吸收性物品处于偏离了该穿戴位置的状态的情况。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具有比吸收体4或吸收性芯40大的尺寸,从吸收体4的周缘向外侧延伸出。背面片3如图1所示展开,且形成扩展状态的尿布1的外形。作为正面片2和背面片3,能够分别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对这种吸收性物品一直以来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例如,正面片2能够使用各种无纺布或开孔膜等,背面片3能够使用树脂膜或、树脂薄膜和无纺布等的层叠片等。作为背面片3,例如有不透液性的膜片单独使用的形式、在该膜片的非肌肤相对面即外表面侧层叠配置有外装片的形式,该外装片例如为无纺布。尿布1中,包含裆部1M的纵向X的中央部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弯曲为向内弯的圆弧状,如图1所示,平面看时为纵向X的中央部向内侧缩细的沙漏状。裆部1M含有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未图示的排泄部相对部。排泄部相对部通常处于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即与将尿布1在纵向X上二等分的假想中心线相比稍稍偏倚在背侧部1R的位置。吸收体4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0;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41;包覆该吸收性芯40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42。吸收性芯40与包芯片41、42之间,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手段而接合。吸收性芯40为单层构造,如图1所示,平面视图中为纵向X的中央部即后述的吸收体裆部4M向内侧缩细的沙漏状,具有纵向X上较长的形状。作为吸收性芯40,例如能够使用木浆、包含由亲水化剂处理过的合成纤维等亲水性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其正交的横向,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包芯片,且在将该吸收体在纵向上三等分时被划分为:位于其中央,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位置的腹侧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位置的背侧部,在所述吸收性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收性芯的非积纤部,该非积纤部在将所述裆部在纵向上二等分时的偏倚于所述腹侧部的区域具有纵向前端,从该纵向前端在所述纵向上延伸,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所述非积纤部接合,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周边部,形成有所述肌肤侧包芯片或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吸收性芯一体地被压实而形成的凹陷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27 JP 2014-218079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收体和配置在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
面侧的正面片,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
与其正交的横向,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包覆该吸收性芯的肌
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包芯片;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
肤侧包芯片,且在将该吸收体在纵向上三等分时被划分为:位于其中
央,穿戴时配置于穿戴者的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
的腹侧的位置的腹侧部;配置在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位置的背
侧部,
在所述吸收性芯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该吸收性芯的非积纤
部,该非积纤部在将所述裆部在纵向上二等分时的偏倚于所述腹侧部
的区域具有纵向前端,从该纵向前端在所述纵向上延伸,
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和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在所述非积纤部接合,
在所述吸收体的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周边部,形成有所述肌肤侧
包芯片或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吸收性芯一体地被压实而形成的
凹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为所述吸收性芯的横向的长度的最小
值的15%以上50%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横向长度的最
小值为20%以上50%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横向的长度为5mm以上4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和所述肌肤侧包芯片在所述非积纤部接合,该非积纤
部中的该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2),比该非
积纤部中的所述正面片与该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1)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中的该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
力(H2)相对于该非积纤部中的所述正面片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的接
合力(H1)的比,即接合力(H2)/接合力(H1)为1.1以上5.0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中的所述正面片与所述肌肤侧包芯片的接合力(H1)
为0.2N以上4.5N以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中的所述肌肤侧包芯片与所述非肌肤侧包芯片的接
合力(H2)为0.5N以上5.0N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积纤部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横向的长度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田章之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