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3310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5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包括阀头和固定安装在阀头下端的测量管,所述阀头内设置有第一引压管孔、第二引压管孔、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所述第一引压管孔下端设置有正引压管,且第一引压管孔上端与第一斜孔下端连通,第一斜孔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取压阀;所述第二引压管孔下端设置有负引压管,且第二引压管孔上端与第二斜孔下端连通,第二斜孔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取压阀;所述第一取压阀和第二取压阀上端设置有阀组,所述阀组上端设置有压力变送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少了外部角度转换机构,提高了密封性能,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量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
技术介绍
均速管流量计(又称笛形均速管流量计、阿牛巴流量计和托巴管流量计)属于差压式流量计。均速管流量计是采用皮托管测量原理测量挡体上游的动压力与下游的静压力之间形成的压差,从而达到测量流量的目的。现有的均速管流量计的引压管接口设在两侧。需通过角度转换机构才能与三阀组或多阀组及差压变送器连接,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减少了外部角度转换机构,提高了密封性能,安装方便的新型均速管流量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包括阀头和固定安装在阀头下端的测量管,所述阀头内设置有第一引压管孔、第二引压管孔、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所述第一引压管孔下端设置有正引压管,且第一引压管孔上端与第一斜孔下端连通,第一斜孔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取压阀;所述第二引压管孔下端设置有负引压管,且第二引压管孔上端与第二斜孔下端连通,第二斜孔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取压阀;所述第一取压阀和第二取压阀上端设置有阀组,所述阀组上端设置有压力变送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头上开斜孔,在内部把角度改变为三阀组或多阀组及差压变送器所需要安装的位置,具有结构紧凑,减少了外部角度转换机构,提高了密封性能,方便现场安装,重量轻,制造成本低,且压力损失小、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量液体、气体和蒸汽等介质的流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管与阀头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连接管与阀头之间设置有第二接头,所述阀头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接头连接槽和第二接头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与第一取压阀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下端与第一接头上端螺纹连接,第一接头下端与第一接头连接槽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管、第一接头和第一斜孔互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端与第二取压阀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管下端与第二接头上端螺纹连接,第二接头下端与第二接头连接槽螺纹连接,且第二连接管、第二接头和第二斜孔互相连通。通过本设置,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各部件连接方便,固定可靠。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管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通过第一连接管压紧密封;所述第二连接管下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通过第二连接管压紧密封。通过本设置,密封性能好。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测量管上端与阀头下端螺纹连接,所述正引压管和负引压管均位于测量管内,且正引压管上端与第一引压管孔螺纹连接,负引压管上端与第二引压管孔螺纹连接。通过本设置,各部件连接方便,固定可靠。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取压阀和第二取压阀上端分别与阀组上的接口螺纹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与阀组螺纹连接。通过本设置,各部件连接方便,固定可靠。本技术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组为三阀组或五阀组。通过本设置,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在阀头上开斜孔,在内部把角度改变为三阀组或多阀组及差压变送器所需要安装的位置,具有结构紧凑,减少了外部角度转换机构,提高了密封性能,方便现场安装,重量轻,制造成本低,且压力损失小、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量液体、气体和蒸汽等介质的流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包括阀头1和固定安装在阀头1下端的测量管2,所述阀头1内设置有第一引压管孔11、第二引压管孔12、第一斜孔13和第二斜孔14,所述第一引压管孔11下端设置有正引压管3,且第一引压管孔11上端与第一斜孔13下端连通,第一斜孔13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上端设置有第一取压阀5;所述第二引压管孔12下端设置有负引压管6,且第二引压管孔12上端与第二斜孔14下端连通,第二斜孔14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上端设置有第二取压阀8;所述第一取压阀5和第二取压阀8上端设置有阀组9,所述阀组9上端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0。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4与阀头1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头17,所述第二连接管7与阀头1之间设置有第二接头18,所述阀头1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接头连接槽15和第二接头连接槽16,所述第一连接管4上端与第一取压阀5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4下端与第一接头17上端螺纹连接,第一接头17下端与第一接头连接槽15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管4、第一接头17和第一斜孔13互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7上端与第二取压阀8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管7下端与第二接头18上端螺纹连接,第二接头18下端与第二接头连接槽16螺纹连接,且第二连接管7、第二接头18和第二斜孔14互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4下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9,所述第一密封圈19通过第一连接管4压紧密封;所述第二连接管7下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0,所述第二密封圈20通过第二连接管7压紧密封。所述测量管2上端与阀头1下端螺纹连接,所述正引压管3和负引压管6均位于测量管2内,且正引压管3上端与第一引压管孔11螺纹连接,负引压管6上端与第二引压管孔1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取压阀5和第二取压阀8上端分别与阀组9上的接口螺纹连接,所述压力变送器10与阀组9螺纹连接。所述阀组9为三阀组或五阀组。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在阀头上开斜孔,在内部把角度改变为三阀组或多阀组及差压变送器所需要安装的位置,具有结构紧凑,减少了外部角度转换机构,提高了密封性能,方便现场安装,重量轻,制造成本低,且压力损失小、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量液体、气体和蒸汽等介质的流量。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包括阀头(1)和固定安装在阀头(1)下端的测量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头(1)内设置有第一引压管孔(11)、第二引压管孔(12)、第一斜孔(13)和第二斜孔(14),所述第一引压管孔(11)下端设置有正引压管(3),且第一引压管孔(11)上端与第一斜孔(13)下端连通,第一斜孔(13)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上端设置有第一取压阀(5);所述第二引压管孔(12)下端设置有负引压管(6),且第二引压管孔(12)上端与第二斜孔(14)下端连通,第二斜孔(14)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上端设置有第二取压阀(8);所述第一取压阀(5)和第二取压阀(8)上端设置有阀组(9),所述阀组(9)上端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包括阀头(1)和固定安装在阀头(1)下端的测量
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头(1)内设置有第一引压管孔(11)、第二引压
管孔(12)、第一斜孔(13)和第二斜孔(14),所述第一引压管孔(11)下端
设置有正引压管(3),且第一引压管孔(11)上端与第一斜孔(13)下端连通,
第一斜孔(13)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4)上端设置有第一
取压阀(5);所述第二引压管孔(12)下端设置有负引压管(6),且第二引压
管孔(12)上端与第二斜孔(14)下端连通,第二斜孔(14)上端设置有第二
连接管(7),第二连接管(7)上端设置有第二取压阀(8);所述第一取压阀(5)
和第二取压阀(8)上端设置有阀组(9),所述阀组(9)上端设置有压力变送
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均速管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
管(4)与阀头(1)之间设置有第一接头(17),所述第二连接管(7)与阀头
(1)之间设置有第二接头(18),所述阀头(1)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接头连接
槽(15)和第二接头连接槽(16),所述第一连接管(4)上端与第一取压阀(5)
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管(4)下端与第一接头(17)上端螺纹连接,第一接头(17)
下端与第一接头连接槽(15)螺纹连接,且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达安仪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