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9679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结构,包括两端形成有连接部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该支架结构的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支架结构通过设置支架本体为U形、C形或其它弧形结构,一方面实现对水箱框架之间的中冷器的避让,另一方面当车身受到碰撞时可很好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以实现对机舱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支架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支架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车型通常在散热器框架前部布置支架结构,在具体安装时,锁支架下方布置在水箱的下横梁上,机罩锁中两个安装点固定在水箱的上横梁上,而机罩锁另外两个安装点则与锁支架的上方连接,使得机盖在关闭时保证机罩锁受力稳定,并合理分散机罩的关闭力,减少机罩变形的可能。同时,锁支架连接水箱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使得车身前端整体强度更好。另外,通常在锁支架上还连接有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可为前保险杠和中网提供安装点。现有技术中的支架本体一般整体上呈一字型结构,在车身受到碰撞时不利于吸收能量,增加了机舱变形的可能,同时支架本体采用一字型结构也无法避让中冷器,在碰撞时更容易损坏中冷器。而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支架也通常采用人字型结构,该结构存在重量较重,成本较高,且在车身受到碰撞时不能很好的分散锁支架的碰撞力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支架结构,可便于装配,同时可在车身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支架结构,包括两端形成有连接部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弧形。进一步的,沿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形成于所述支架本体的外弧面处。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本体上连接设有安装支架。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连接设于所述支架本体的第一翻边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焊接于所述第一翻边上。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焊接于第一翻边连接上的安装支架本体,沿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安装支架本体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有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翻边的端面尺寸大于第四翻边,且在所述第三翻边上设有安装孔。进一步的,于所述支架本体上靠近于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凸焊螺栓。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支架结构,通过设置支架本体为U形、C形或其它弧形结构,一方面实现对水箱框架之间的中冷器的避让,以便于装配,另一方面当车身受到碰撞时可很好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以实现对机舱的保护,该支架本体结构简单可靠,有很好的实用性。(2)通过在支架本体两相对侧设置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可使支架本体横截面呈U形,一方面可保证支架本体使用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更好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3)通过将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设于支架本体的外弧面上,可更好的避让中冷器,也可在碰撞时减少对中冷器的破坏。(4)设置安装支架,可便于前保或中网的安装。(5)通过将安装支架设置在第一翻边上,可便于安装支架的连接,也可使得前保或中网在受到碰撞时能将碰撞能量通过安装支架直接转移到第一翻边上,通过第一翻边变形以将部分碰撞能量吸收。(6)安装支架通过设置安装支架本体可便于与第一翻边连接,并通过设置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可使得安装支架横截面呈U形,一方面可保证安装支架使用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更好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7)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便于连接,也可增加连接的强度。(8)使将第三翻边大于第四翻边,可增加第三翻边与前保或者中网的接触面积,以保证有足够的连接强度。(9)在支架本体上设置凸焊螺栓,可便于安装前保或中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在车身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支架结构。本技术的汽车和支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架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本体,101-第一翻边,102-第二翻边,2-安装支架,201-安装支架本体,202-第三翻边,2021-安装孔,203-第四翻边,3-凸焊螺栓,4-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支架结构,包括两端形成有连接部的支架本体,该支架本体为弧形,其整体结构可为U形、C形或其它弧形结构等。本实施例中以支架本体呈U形为例进行说明,其它构形与此相类同。如图1所示,该支架结构包括支架本体1,该支架本体1整体结构上呈U形,一方面可利用U形结构特点实现对水箱框架之间的中冷器的避让,另一方面当车身受到碰撞时,U形结构可很好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以实现对机舱的保护。本实施例中沿支架本体1长度方向、于支架本体1的两相对侧形成有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通过设置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可使得支架本体1的横截面也呈U形,一方面可保证支架本体1使用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可更好的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设置于支架本体1外弧面处,以可更好的避让中冷器,并可在碰撞时减少对中冷器的破坏,同时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设于支架本体1外弧面处也能够便于下文所述的安装支架2的安装。本实施例中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除了形成于支架本体1的外弧面处,当然也可设于支架本体1内弧面处。此外,本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位于U形口内的一侧端面为内弧面,而背离U形口的一侧端面为外弧面。为了便于安装前保或中网,本实施例中在支架本体1上连接设有安装支架2,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2可安装于支架本体1上,但为了使得吸能效果更好,同时为了便于安装,如图1所示,安装支架2设于第一翻边101上。当前保或中网在受到碰撞时,碰撞能量可通过安装支架2直接转移到第一翻边101上。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2与第一翻边101通过焊接连接,通过采用焊接方式可便于安装支架2与第一翻边101的连接,并也可增加连接的强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支架2包括与第一翻边101焊接的安装支架本体201,沿安装支架本体201长度方向、于安装支架本体201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第三翻边202和第四翻边203,通过设置第三翻边202和第四翻边203同样可使安装支架2横截面呈U形,可提高安装支架2的结构强度,并能够吸收碰撞能量。为了保证前保或者中网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翻边202的端面尺寸大于第四翻边203的端面尺寸,具体结构可如图1中所示。为了便于前保或中网的安装,在第三翻边202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2021,如图1所示,该安装孔2021可为间隔设置的两个。此外,为了进一步便于安装前保和中网,本实施例中在支架本体1上靠近安装支架2也设置有凸焊螺栓3。而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为分别形成于支架本体1两侧端处的连接孔4,为了便于支架本体1安装,一端的连接孔4为设于支架本体1上,另一端的连接孔4则为设于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上,且形成有连接孔4的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的端部也进行弯折设置。实施例二本技术所述的汽车,其包括车身,在车身上装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支架结构。本汽车采用如实施例一中的所述支架结构,可利用支架本体1呈U形、C形或其它弧形结构的特点实现对水箱框架之间的中冷器的避让,便于装配,并当车身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结构,包括两端形成有连接部的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为弧形;沿所述支架本体(1)的长度方向,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所述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形成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弧面处;于所述支架本体(1)上连接设有安装支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结构,包括两端形成有连接部的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为弧形;沿所述支架本体(1)的长度方向,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两相对侧分别形成有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所述第一翻边(101)和第二翻边(102)形成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弧面处;于所述支架本体(1)上连接设有安装支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连接设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第一翻边(10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2)焊接于所述第一翻边(10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克孟庆远王桂优杨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