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向运动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7549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6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方向运动小车,与预应力张拉器相连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利用多方向移动的小车与张拉结构相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不足,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结构独特、使用操作方便的方法,其中运动小车由穿心千斤顶(1)、车轮(2)、底板(3)、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顶板(5)及张拉盒(6)组成。该装置具有以下特点:改装时间短,可通过调节小车多方向运动,提高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使张拉过程中基本摆脱了人为控制因素,该装置配置了多方向移动的小车,可以通过调节小车的位置及距离来组装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方向运动的小车,与预应力张拉器相连接。
技术介绍
本技术是一款多方向移动的小车,与张拉器连接,是整个张拉装置在移动方面最重要部分,带动整个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利用多方向移动的小车与张拉结构相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在原有专利技术专利基础上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装置,利用多方向移动的小车与张拉结构相连,使整个装置使用更便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不足,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结构独特、使用操作方便的方法,其中运动小车由穿心千斤顶(1)、车轮(2)、底板(3)、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顶板(5)及张拉盒(6)组成。所述的穿心千斤顶(1)固定在张拉盒(6)远离模具台一侧延伸出的凸出板上,穿心千斤顶(1)的一端紧贴张拉盒。在底板(3)与顶板(5)之间加一个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4)用于调节两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调节整个小车的高度,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的优益性:改装时间短,可通过调节小车多方向运动,提高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使张拉过程中基本摆脱了人为控制因素,该装置配置了多方向移动的小车,可以通过调节小车的位置及距离来组装模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小车的整体图;图2为本技术小车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小车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小车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多方向运动小车。小车由穿心千斤顶(1)、车轮(2)、底板(3)、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顶板(5)及张拉盒(6)组成。通过车轮(2)配装在底板(3)上,所述的顶板(5)设置在底板(3)上方,底板(3)与顶板(5)通过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相连,所述的张拉盒(6)配装在顶板(5)顶面设有的导轨上,所述的穿心千斤顶(1)固定在张拉盒(6)远离模具台一侧延伸出的凸出板上,穿心千斤顶(1)的一端紧贴张拉盒。本技术提供的多方向调动的轨枕连接车,用于连接模具。底板(3)与顶板(5)通过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相连接,进而小车的高度,提高施工效率,对比其余轨枕更加灵活操作便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方向运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小车由穿心千斤顶(1)、车轮(2)、底板(3)、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顶板(5)及张拉盒(6)组成,所述的车轮(2)配装在底板(3)上,所述的顶板(5)设置在底板(3)上方,底板(3)与顶板(5)通过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相连接,所述的张拉盒(6)配装在顶板(5)顶面设有的导轨上,所述的穿心千斤顶(1)固定在张拉盒(6)远离模具台一侧延伸出的凸出板上,穿心千斤顶(1)的一端紧贴张拉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方向运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动小车由穿心千斤顶(1)、车轮(2)、底板(3)、可螺旋升降的旋杆旋柄总成(4)、顶板(5)及张拉盒(6)组成,所述的车轮(2)配装在底板(3)上,所述的顶板(5)设置在底板(3)上方,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树明王春影张邦成柳虹亮姜大伟李昊李彤彤崔杨瑞张锦荣彭艳德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