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煤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398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煤水的装置,其壳体由隔板分割为反应室、同向流澄清室、逆向流澄清室、过滤室,反应室有多个反应仓,污水经多个反应仓、同逆向流澄清室、过滤室后流出成品水;解决了已有沉降池由于进水水质、水量变化大,处理后出水水质不稳定,池中停留时间短,未达标排放,斜管易堵等问题,具有煤水在处理装置中停留时间长、出水稳定达标、不易堵塞、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煤水的装置,属于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对于用煤大企业,如燃煤发电厂,都有大面积的储煤场所和专门的输煤系统。下雨天,储煤场所有大量需要处理的煤水;输煤系统定期也要冲洗,也产生大量要处理的煤水。目前,对这些煤水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处理,一种是用大容积沉淀池来处理,另一种是用带有一级逆向流斜管澄清室的沉淀池来处理。由于煤水的进水水质、水量都有较大变化,用上述沉淀池处理都存在出水水质不稳定,沉淀池自身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差,煤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短,出水水质远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斜管极易堵塞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处理煤水的装置,其具有煤水在装置中停留时间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斜管不易堵塞、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处理煤水的装置,壳体由隔板分割为反应室、同向流澄清室、逆向流澄清室、过滤室;反应室上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均在反应室的上部,反应室板将反应室分割成偶数个反应仓,反应仓与反应仓之间通过水口顺序连通,由单数反应仓向偶数反应仓连接的水口位置在反应室板的下部,由偶数反应仓向单数反应仓连接的水口位置在反应室板的上部;同向流澄清室上部装有输水槽和配水槽,输水槽和配水槽丁字连接相通,出水口接同向流澄清室的输水槽,同向流澄清室下部均匀布有斜板,斜板下部的同向流澄清室壁上开有流水口,流水口接逆向流澄清室,流水口的上方均匀布有斜板,斜板上方装有溢水槽,溢水槽安装在逆向流澄清室上部,溢水槽接溢水孔;过滤室上部也装有输水槽和配水槽,输水槽和配水槽丁字连接相通,溢水孔接过滤室上的输水槽,过滤室下部装有滤料,滤料下部的过滤室壁上开有成品水出口;反应室底部、同向流澄清室底部、逆向流澄清室底部均接有排污管,过滤室下部开有检修孔。其中,滤料可有两层或三层或四层,滤料置于悬空固定在过滤室中的配水底板上,配水底板上开有安装水帽的小孔。斜板放置于悬空固定在同向流澄清室中的栅栏或是逆向流澄清室中的栅栏上。本技术的优点是(1)、由于本技术所用结构,反应室上部是反应区,下部是煤泥沉淀区,煤水进入反应区后,污水在水力条件下完成了初步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水中煤泥在絮凝剂的作用下沉积在底部的煤泥沉淀区。由于反应室中相邻反应仓上的水口上下交错布置,使水流上下折向循环流动,与传统的絮凝反应装置中水流从进水口直接流到出水口相比,污水在反应室中的停留时间大大增加,使得煤泥沉降效率远远高于已有其它形式的絮凝反应装置(室);(2)、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两级澄清室,第一级为同向流澄清室,第二级为逆向流澄清室,污水在经过反应室进行初沉后,加药絮凝后较大的煤泥颗粒已被沉淀,进入澄清室中的初清液中的煤泥颗粒粒径较小,在采用同向流方式(水、煤泥颗粒均沿斜板向下流)的第一级斜板澄清室中,初清液中的煤泥颗粒得以进一步沉降,取得较好的出水效果;第二级逆向流澄清室(水沿斜板向上流、煤泥颗粒沿斜板向下流)作为前一级澄清池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处理水中的煤泥颗粒;污水在高效两级斜板澄清室中总停留时间大大加强,澄清室内斜板采用玻璃钢斜板,保证强度耐冲击且不易堵塞,使用寿命长;而已有的澄清池(室)直接采用逆向流斜管澄清室,澄清液沿着斜板由下向上流动,沉淀颗粒沿着斜管由上向下沉降,两种流体逆向流动,因悬浮物含量高,在界面处容易产生紊动,使得较小的颗粒不易沉降,影响出水效果,而且,沉淀的煤泥极易堵塞斜管;(3)、由于本技术过滤室中的滤料采用石英砂和无烟煤,石英砂滤料铺设在滤池底部,无烟煤滤料铺设在石英砂滤料的上面,滤料对污水中煤泥的过滤不仅仅停留在表层,而是深层过滤,且过滤周期增长,出水水质更好;(4)、由于本技术反应室、同向流澄清室、逆向流澄清室下部均为漏斗形底部,便于污泥的排放冲洗;(5)、由于本技术反冲洗配水装置采用ABS(工程塑料)水帽,可使反洗配水均匀,滤料反洗彻底和干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产品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产品反应室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产品同向流斜板澄清室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产品逆向流斜板澄清室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产品过滤室结构示意图;下面通过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结构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处理煤水的装置,壳体1由隔板2(隔板焊接在壳体1中)分割为反应室3、同向流澄清室4、逆向流澄清室5、过滤室6;如图2所示,反应室板12垂直焊接在反应室3的壁面上将反应室3分割成六个(也可是分割成两个、四个、八个等偶数个)反应仓13,反应仓13底部可作成漏斗形,以利于沉渣的沉淀,漏斗底部下接排污管15,定期排放污泥,反应仓13与反应仓13之间通过水口14顺序连通,由单数反应仓向偶数反应仓连接的水口14位置在反应室板12的下部,由偶数反应仓向单数反应仓连接的水口14位置在反应室板12的上部,开在壳体1上的进水口7位置处于第一个反应仓13的上部,开在反应室板12上的出水口8位置处于最末一个反应仓13的上部,这样布置的进水口7、水口14、出水口8,保证了煤水上下折向循环流动,延长了污水在反应室3内的时间,有利于煤泥的沉降;如图3所示,同向流澄清室4紧贴反应室3一侧的壁面上部是输水槽16,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丁字连接相通,配水槽17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个,输水槽16可焊接在反应室板12上,也可与反应室板12是一体结构,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可是一体结构,也可是焊接成的一体结构,出水口8接同向流澄清室4的输水槽16,同向流澄清室4下部均匀布有斜板18,斜板18四边有安装孔,长管22穿过安装孔后,两端通过螺帽28固定,穿套在长管22上的斜板18两端用卡箍30固定,固定后的斜板18整体直接放置在栅栏21上,一端搭靠在同向流澄清室4内壁,另一端与同向流澄清室4壁面间留有活动间隙29,活动间隙29侧的端头斜板18是利用两个安装孔供长管22穿过固定的,栅栏21直接放置在澄清室4四角的固定支撑上(如焊接在同向流澄清室四角上的角钢),栅栏21下面的同向流澄清室4壁上开有流水口9;如图4所示,流水口9接逆向流澄清室5,在逆向流澄清室5流水口9的上方,均匀布有斜板18,斜板18的安装放置与同向流澄清室4内的斜板18相同,斜板18上方装有溢水槽19,溢水槽19可是焊接在逆向流澄清室5上部,溢水槽19接溢水孔10;为便于煤泥的排放,栅栏21下面的同向流、逆向流澄清室可作成漏斗形,其底部安装有排污管15;如图5所示,过滤室6上部也装有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丁字连接相通,结构和安装均与同向流澄清室4上的输水槽、配水槽相同,溢水孔10接过滤室6上的输水槽16,过滤室6下部装有两层滤料20,下层是石英沙,石英沙上铺设无烟煤,两层滤料20放置在配水底板23上,配水底板23直接焊接在过滤室6的四壁上,配水底板23上开有小孔供工程塑料水帽安装,滤料20下部的过滤室6壁上开有成品水出口11,过滤室6下部开有检修孔24、卸料口25,上部开有反洗排水口27、高水位溢流口26;本技术所述装置,反应室3与同向流澄清室4通过出水口8连通,同向流澄清室4与逆向流澄清室5通过流水口9连通,逆向流澄清室5与过滤室6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煤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由隔板(2)分割为反应室(3)、同向流澄清室(4)、逆向流澄清室(5)、过滤室(6);反应室(3)上有进水口(7)、出水口(8),进水口(7)和出水口(8)的位置均在反应室(3)的上部,反应室板 (12)将反应室(3)分割成偶数个反应仓(13),反应仓(13)与反应仓(13)之间通过水口(14)顺序连通,由单数反应仓向偶数反应仓连接的水口(14)位置在反应室板(12)的下部,由偶数反应仓向单数反应仓连接的水口(14)位置在反应室板(12)的上部;同向流澄清室(4)上部装有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丁字连接相通,出水口(8)接同向流澄清室(4)的输水槽(16),同向流澄清室(4)下部均匀布有斜板(18),斜板(18)下部的同向流澄 清室(4)壁上开有流水口(9),流水口(9)接逆向流澄清室(5),流水口(9)的上方均匀布有斜板(18),斜板(18)上方装有溢水槽(19),溢水槽(19)安装在逆向流澄清室(5)上部,溢水槽(19)接溢水孔(10);过滤室(6)上部也 装有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输水槽(16)和配水槽(17)丁字连接相通,溢水孔(10)接过滤室(6)上的输水槽(16),过滤室(6)下部装有滤料(20),滤料(20)下部的过滤室(6)壁上开有成品水出口(11);反应室(3)底部 、同向流澄清室(4)底部、逆向流澄清室(5)底部均接有排污管(15),过滤室(6)下部开有检修孔(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明沈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水处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