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251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包括膜池内浸入设置多个膜组,每个膜组包括集水支管、空气支管及数个膜元件;每个膜元件一端连接在集水支管上,另端连接在空气支管上;数个集水支管分别与抽水母管连接,抽水母管通过阀门分别与一台抽吸水泵和一台反洗水泵连接;数个空气支管分别与空气母管连接,空气母管与一台风机连接;其中多个集水支管和空气支管分别固定安装在膜池内;每个膜元件一端活动式连接在集水支管上,另端活动式连接在空气支管上;集水支管上铺设操作平台;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膜元件可单独拆装,降低运行成本,借助操作平台的设置,可观察膜池内膜系统工作状况,也可检测膜完整性,还可方便膜元件的拆装更换操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种利用开放式外压中空膜元件 直接浸没在膜池中,通过负压使水透过膜而实施过滤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地球上的天然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优质水源日益减少, 节约用水和开辟新水源是人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将微污染水和污 水处理厂出水作为水源,经处理使之成为工业和生活用水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的发展趋势。目前,在水处理
中,其处理工艺根据水质情况可分为常规预处 理和深度预处理。常规预处理包括砂滤、多介质过滤、或絮凝+多介质过滤等 方式,现有深度预处理通常采用絮凝+膜过滤,或者砂滤+膜过滤等方式。常 规预处理中的过滤方式受原水水质影响较大,现有深度预处理采用的膜过滤 方式出水的可靠性要大大高于传统深度预处理方式,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和开 发新水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在水的深度预处理工艺中,将会被越来越多的采 用膜法(超滤或微滤)进行处理。膜过滤主要可分为正压膜过滤和负压膜过滤两种方式。正压膜过滤是用 泵在膜的一侧加压,使水透过膜进行过滤操作,正压膜过滤是较为成熟的传 统膜过滤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负压膜过滤是将膜浸在水 中,在膜的--侧抽真空,利用大气压力使水透过膜而进行过滤。负压膜过滤技术最初用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是将膜浸没在活性污泥池中使用,可 有效截留细菌,活性污泥浓度高,可使出水的COD值及浊度低,出水水质好, 污水得以回用。现有的正压膜过滤技术(CMF)中,使用的膜元件为封闭式,设有进水口、 产水口和浓水口等, --般是通过并列的数十个膜元件,组成产水量为每小时 数十吨或上百吨的膜过滤装置,这类膜过滤装置不易实现大型化。原因是, 在曰产数万吨以上的大型水处理工程中,需要组合数十台以至更多台这样的 膜过滤装置,每台膜过滤装置在运行中均设有过滤、产水、排水、反洗和增 强反洗、化学清洗等多种操作程序,配制的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相当复杂, 而且操作繁琐。另外,正压的加压过滤方式对泵的扬程要求较高, 一方面导 致耗电量相对较大,另一方面较高的操作压力容易使膜受到损伤以及膜表面 沉积的污物污堵牢固,不易洗脱,影响膜过滤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再-方面 是操作安全性差。再者,膜元件之间需要留出操作空间,导致占地面积较多。为此,近年来美国GE公司以及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出用于微污染水和污 水深度处理的浸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技术的产品,是根据负压膜过滤技术设 计而成。但是,这类产品是将每个膜组做成- 个整体单元,然后将整体模组 固定在膜池内。这种结构设计的缺陷,首先是膜组的集水管和空气管与膜池 内的出水母管和空气母管的定位连接难度较大且可靠性较差。其次,由于在 运行使用中,膜元件的损坏是必然的,而且是分别出现且无规律的,当需要 更换某个损坏的膜元件时,都需要将膜组整体与母管脱离,将整个膜组吊出 膜池,然后将膜组拆卸开,更换膜元件,再重新组装后吊回原位而与母管进 行连接,更换工作的整个过程极为繁杂,费时费力。再者,由于母管、膜组 等都时根据膜池设计的固定尺寸,只能安装在本台装置的系统中,无法适应 老厂改造旧滤池等需求。还有,需要在膜池上方,设有专用吊车和活动式操 作平台,供安装膜组和维修更换膜元件时使用,导致投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种 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包括膜池内浸入设置多个膜组,每个膜组包括集水支管、空气支管以及数个膜元件;多个集水支管和空气支管分别固定安装在膜池内, 运行后无需拆卸,避免密封件的损坏,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每个膜元件 一端活动式连接在集水支管上,另—端活动式连接在空气支管上,使膜元件 可以单独拆装,降低运行成本在多个集水支管上铺设操作平台,借助操作 平台的设置,町以观察膜池内膜系统的工作状况,也可以检测膜的完整性, 还可以方便膜元件的拆装更换操作。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包括膜池内浸入设置多个膜组,每个膜 组包括集水支管、空气支管以及数个膜元件;每个膜元件一端连接在集水支 管上,另一端连接在空气支管上;数个集水支管分别与抽水母管连接,该抽 水母管通过阀门分别与一台抽吸水泵和一台反洗水泵连接;数个空气支管分 别与空气母管连接,该空气母管与一台风机连接;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多 个集水支管和空气支管分别固定安装在膜池内;所述每个膜元件一端活动式 连接在集水支管上,另---端活动式连接在空气支管上;所述集水支管上铺设 操作平台。前述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其中述膜元件采用开放式中空纤维的外压式 膜,中空纤维膜材质为聚偏氟乙烯(PVDF),其两端为工程塑料封端, 一端为 出水口,另一端为进气口,该出水口端设有弯头,进气口端设置成向内渐縮 的漏斗形体,漏斗小口端为进气口,且小口端嵌设密封胶圈。前述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其中工程塑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物(ABS)。前述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其中集水支管上设有多个复合式活动式接头, 该复合式活接头包括金属材质的阳螺纹部与塑料材质的阴螺纹部,阳螺纹部 与阴螺纹部之间设置密封胶圈而螺纹连接--体;复合式活接头金属阳螺纹部 固定在集水支管上,塑料阴螺纹部经弯头与膜元件出水口端活动连接。前述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其中空气支管上设有的活动式插头为一中空管体, 一端固定在空气支管上,另一端为插口,该插口供膜元件进气口端漏 斗形体嵌设密封胶圈的小口端活动式插接固定。前述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其中膜元件出水口端粘接塑料弯头。前述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其中集水支管上铺设的操作平台为多个矩形 板体铺设在集水支管上构成,该矩形板体由耐腐蚀且无毒的材料制成。前述的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其中集水支管上铺设操作平台为多个矩形板 体的长边与集水支管轴向垂直或者斜交铺设而构成,且矩形板体上设有开孔, 多个矩形板体之间留有缝隙。本技术浸入式膜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其在膜池内浸入设置多个膜组,每个膜组包括集水支管、空气支管以及数个膜元件;每个膜元件一端活 动式连接在集水支管上,另一端活动式连接在空气支管上;多个集水支管和 空气支管分别固定安装在膜池内,且多个集水支管分别与抽水母管连接,该 抽水母管通过阀门分别与一台抽吸水泵和一台反洗水泵连接,多个空气支管 分别与空气母管连接,该空气母管与一台风机连接;多个集水支管上铺设操 作平台;多个集水支管和空气支管分别固定安装在膜池内,运行后无需拆卸, 避免密封件的损坏,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每个膜池的多个膜组可以通过 一台抽吸水泵即作为- -个单元机台控制,多个膜池共用反洗泵和风机进行操 作控制,从而简化控制系统,减少管路设置,便于实现膜过滤系统的大型化; 该装置可以利用原有滤池的供水渠道、排水管道以及水头,适合应用于现有 水处理工程的技术改造,扩大实施范围;采用负压实施过滤,压力低,即可 使操作更加安全可靠,又可使用扬程较低的抽吸水泵,从而可以降低能耗, 另外由于低压过滤,还可以降低膜元件的污染程度,延长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再有膜元件可以单独拆卸安装,因此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多个集水支管 上铺设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是由多个矩形板体铺设在集水支管上构成,矩 形板体由耐腐蚀且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入式膜过滤装置,包括膜池内浸入设置多个膜组,每个膜组包括集水支管、空气支管以及数个膜元件;每个膜元件一端连接在集水支管上,另一端连接在空气支管上;数个集水支管分别与抽水母管连接,该抽水母管通过阀门分别与一台抽吸水泵和一台反洗水泵连接;数个空气支管分别与空气母管连接,该空气母管与一台风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集水支管和空气支管分别固定安装在膜池内;所述每个膜元件一端活动式连接在集水支管上,另一端活动式连接在空气支管上;所述集水支管上铺设操作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卫宁王龙兴蔡诚柯永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