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以及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196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以及燃烧器。具体地,该点火烧嘴包括:陶瓷壳体,所述陶瓷壳体内限定出预混区、预热区、燃烧区和点火区;燃气管,所述燃气管设置有燃气喷嘴,并且所述燃气喷嘴伸入至所述预混区中;空气管,所述空气管套设在所述燃气管外部,并且所述空气管具有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伸入所述预混区中;第一多孔材料,所述第一多孔材料填充在所述预热区中;第二多孔材料,所述第二多孔材料填充在所述燃烧区中;以及点火杆,所述点火杆设置有点火电极,所述点火电极伸入所述点火区中。由此,可以选择适当的多孔材料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点火烧嘴,以便提高该点火烧嘴的燃烧效率以及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化工能源领域,具体地,涉及多孔介质点火烧嘴以及燃烧器。
技术介绍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由于能够实现“无焰加热”、增大辐射传热并实现自身对流预热燃烧等特性,引起了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多孔介质燃烧是指气体燃料和氧化剂进入颗粒或小球填充床、蜂窝陶瓷、泡沫陶瓷、筛孔板等多孔介质区域,并在该区域的孔隙内或多孔介质表面进行燃烧。与传统的燃烧方式相比,多孔介质燃烧具有如下优点:燃烧速率高、燃烧强度大、温度分布均匀、燃烧区域拓宽、燃烧稳定性好、污染物排放低以及负荷调节范围大等。然而,目前基于多孔介质的点火烧嘴以及燃烧器的结构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的以下发现而完成的:目前基于多孔介质的点火烧嘴或者燃烧器,存在温度梯度过大、火焰难以浸没多孔介质内部等问题,造成多孔介质在实际燃烧过程中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填充在点火烧嘴内部的多孔介质孔隙率选择以及点火位置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此外,以电火花点火装置为例,点火电极的位置、放电频率等也会对点火效率造成影响。有鉴于此,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壳体,所述陶瓷壳体内限定出预混区、预热区、燃烧区和点火区;燃气管,所述燃气管设置有燃气喷嘴,并且所述燃气喷嘴伸入至所述预混区中;空气管,所述空气管套设在所述燃气管外部,并且所述空气管具有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伸入所述预混区中;第一多孔材料,所述第一多孔材料填充在所述预热区中;第二多孔材料,所述第二多孔材料填充在所述燃烧区中;以及点火杆,所述点火杆设置有点火电极,所述点火电极伸入所述点火区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壳体,所述陶瓷壳体内限定出预混区、预热区、燃烧区和点火区;燃气管,所述燃气管设置有燃气喷嘴,并且所述燃气喷嘴伸入至所述预混区中;空气管,所述空气管套设在所述燃气管外部,并且所述空气管具有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伸入所述预混区中;第一多孔材料,所述第一多孔材料填充在所述预热区中;第二多孔材料,所述第二多孔材料填充在所述燃烧区中;以及点火杆,所述点火杆设置有点火电极,所述点火电极伸入所述点火区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旋流器,所述旋流器设置在所述空气出口处,所述旋流器套设在所述燃气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材料的单位体积孔数大于所述第二多孔材料的单位体积孔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材料在每平方米体积内具有不少于1000的孔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点火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多孔材料在每平方米体积内具有350~1000的孔数。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科宏王宁王东方宋敏洁钟贵全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