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绍文专利>正文

竖向管束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997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竖向管束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由池体、竖向管束状通道、水平网格、斜板等组成,其特点是池体底部穿孔管上面是放置竖向管束状通道,水平网格置于竖向管束状通道上面的池体内,池体的上端部是环状,沉淀墙体与池体的环状底部联接,斜板位于沉淀墙体与池体的环状内壁之间,出水管与池体的环状处的底部联通,出气管与池体的上端顶面联通。此装置反应接触面大,厌氧活性污泥不流失,工作可靠,出水水质稳定。(*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属于污水的处理设备。目前应用的厌氧池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是传质速率低,反应效率低。厌氧消化池中产甲烷菌增殖慢,世代期长,因此产甲烷阶段的反应速度是厌氧消化池的控制速度。在这一阶段产甲烷菌把有机底物分解,其分解产物需从甲烷菌周围迅速移走,未处理的有机底质需迅速迁移到产甲烷菌的周边,生化反应才能重新开始。而这一传质速率远小于产甲烷菌的生化反应速率。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厌消化池反应速率很低,水力停留时间长,设备体积非常庞大。其二,厌氧消化反应池的反应产物有气体、水与固态的厌氧活性污泥三相物质组成。目前的厌氧消化池虽然都设置了三相分离设备,但因其分离不彻底,都有大量厌氧污泥随出水流走。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出水水质;另一方面,因产甲烷菌增殖慢,大量流失以后,严重的影响其处理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竖向管束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在池体内的产甲烷区布满竖向管状填料构成的多条管束竖向通道,其上方布置多片水平网络,增加斜板,使厌氧活性污泥基本不流失,工作可靠,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能力强。本技术主要由池体1、穿孔管2、竖向管束状通道3、水平网格4、支撑件5、托架6、斜板7、斜板托架8、出气管9、沉淀墙体10、出水管11组成,如图所示;其特征在于池体1底部的穿孔管2处是酸化发酵区a,其上方支撑件5与池体1联接,托架6置于支撑件5上面,管束状通道3位于支撑件5、托架6上面,组成产生甲烷区b,多层水平网格4用支撑件5固定在管束状通道3上方的池体1壁上,组成悬浮污泥与气和水混合区c,池体1的上端部是环状,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底部联接,斜板7用支撑件5、斜板托架8支撑在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内壁之间,组成污泥沉淀回流区e,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的环状外壁之间是出集水区f,出水管11与池体1的环状外壁下端处联通,池体1上端部水面以上是集气区,出气管9与池体1上端顶部联通,组成竖向管束产生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由池体1、穿孔管2、竖向管束状通道3、水平网格4、支撑件5、托架6、斜板7、沉淀墙体10等组成。池体1由下至上分为酸化发酵区a、产生甲烷区b、悬浮污泥与气和水混合区c、最上部是集气区d、上部环状处分污沉淀回流区e和出水集水区f。污水从穿孔管2流出在酸化发酵区a被分解成挥发性有机酸,流入产甲烷区b的竖向管束形通道3中分解出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水、上浮污泥一齐通过水平网格4进一步进行生化反应,同时产生气泡合并与污泥颗粒絮凝聚长大。分离出的气体进入集气区d中,由出气管9流出。絮凝后污泥和水进入斜板7进行沉淀。沉淀污泥沉到沉淀回流区e的底部,沿斜坡滑入悬浮污泥、气、水混合区c的上部,上清液水进入出水集水区f,由出水管11流走。1、产甲烷区生化反应速度比传统厌氧反应器大幅度的增加了,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了,其原因是竖向管状填料构成的管状通道尺寸小,沼气流过时受到限制,沼气通过时在泥水混合液中产生强烈剪切,造成高比例高强度的微涡旋,大大增大亚微观传质速率;也限制酸化发酵区污泥颗粒的长大,增加厌氧活性污泥颗粒的比表面积,同时填料的管状表面也是生物膜的附着面,这个表面积也相当可观。而且是把厌氧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有机结合起来,其反应接触面远远大于传统厌氧工艺。2、厌氧活性污泥基本不流失,因为本技术在污泥流出部位设置高效混凝和沉淀设备。3、工作可靠,出水水质稳定,抗冲击能力强。4、出水水质远优于传统厌氧反应器。 附图说明图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由池体1、穿孔管2、竖向管束状通道3、水平网格4、支撑件5、托架6、斜板7、斜板托架8、出气管9、沉淀墙体10、出水管11组成,如图所示。其中池体1用钢筋混凝土、钢板、不锈钢制成方形、圆形,上端部是环形状,如图所示;穿孔管2是用不锈钢制作,也可选用塑料管件。竖向管束状通道3是用塑料填料制成竖向蜂窝状通道。水平网格4用塑料、不锈钢制成的网。支撑件5、托架6、斜板托架8用钢材、不锈钢制成。斜板7用板制成。出气管9、出水管11是用钢管制成,沉淀墙体10用钢筋混凝土、钢板、不锈钢制成。将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的环形状底部处联接。穿孔管2置于池体1的底面上,处于酸化发酵区a内。支撑件5在穿孔管2上方与池体1内壁联接,托架6置于支撑件5上面。竖向管束状通道3置于支撑件5、托架6上面,组成产生甲烷区b;其上面池体1内壁上固定支撑件5,可将多层水平网格4支撑在池体1内,组成悬浮污泥与气和水混合区c。在池体1上部环状处,支撑件5与池体1的环状内壁、沉淀墙体10的下部联接,斜板托架8置于支撑件5上面,斜板7位于斜板托架8、支撑件5上面。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内壁间是污泥沉淀回流区e,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外壁组成出水集水区f,出水管11与池体1环形底联通。池体1上端顶部处是集气区,上顶端与出气管9联通,组成竖向管束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权利要求1.一种竖向管束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包括池体、穿孔管、出水管、出气管,穿孔管位于池体的底部处,其特征在于池体(1)底部的穿孔管(2)处是酸化发酵区a,其上方支撑件(5)与池体(1)联接,托架(6)置于支撑件(5)上面,管束状通道(3)位于支撑件(5)、托架(6)上面,组成产甲烷区b,多层水平网格(4)用支撑件(5)固定在管束状通道(3)上方的池体(1)壁上,组成悬浮污泥与气和水混合区c,池体(1)的上端部是环状,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底部联接,斜板(7)用支撑件(5)、斜板托架(8)支撑在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内壁之间,组成污泥沉淀回流区e,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的环状外壁之间是出集水区f,出水管(11)与池体(1)的环状外壁下端处联通,池体(1)上端部水面以上是集气区,出气管(9)与池体(1)上端顶部联通,组成竖向管束产生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专利摘要竖向管束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由池体、竖向管束状通道、水平网格、斜板等组成,其特点是池体底部穿孔管上面是放置竖向管束状通道,水平网格置于竖向管束状通道上面的池体内,池体的上端部是环状,沉淀墙体与池体的环状底部联接,斜板位于沉淀墙体与池体的环状内壁之间,出水管与池体的环状处的底部联通,出气管与池体的上端顶面联通。此装置反应接触面大,厌氧活性污泥不流失,工作可靠,出水水质稳定。文档编号C02F3/28GK2390877SQ99249570公开日2000年8月9日 申请日期1999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1日专利技术者王绍文, 王淼 申请人:王绍文, 王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竖向管束产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包括池体、穿孔管、出水管、出气管,穿孔管位于池体的底部处,其特征在于:池体(1)底部的穿孔管(2)处是酸化发酵区a,其上方支撑件(5)与池体(1)联接,托架(6)置于支撑件(5)上面,管束状通道(3)位于支撑件(5)、托架(6)上面,组成产甲烷区b,多层水平网格(4)用支撑件(5)固定在管束状通道(3)上方的池体(1)壁上,组成悬浮污泥与气和水混合区c,池体(1)的上端部是环状,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底部联接,斜板(7)用支撑件(5)、斜板托架(8)支撑在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环状内壁之间,组成污泥沉淀回流区e,沉淀墙体(10)与池体(1)的环状外壁之间是出集水区f,出水管(11)与池体(1)的环状外壁下端处联通,池体(1)上端部水面以上是集气区,出气管(9)与池体(1)上端顶部联通,组成竖向管束产生甲烷区污泥回流式厌氧消化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文王淼
申请(专利权)人:王绍文王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