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9735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反力框架,所述的反力框架上连接有底部支撑,底部支撑与分荷加载板装置共同构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光弹模型,所述的三方向分荷加载板装置均通过定位板限位,所述的分荷加载板装置与万向保持力加载机构的一端连接,万向保持力加载机构的另一端通过蜗轮丝杠千斤顶装置与反力框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较大平面光弹模型实现三方向分荷均布力加载;针对有发生载荷波动的光弹模型,具有加载力方向自调整和加载力保持的效果,支持传感器输出载荷的数值;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特别涉及平面光弹试验中面力模拟地应力的均布加载。
技术介绍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广度和强度的不断增加,深部高应力巷道围岩变形增大,支护成本成倍增加。深部巷道大变形的稳定及控制,已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难题之一。根据工程经验总结出的现代支护理念认为: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应适当允许围岩变形,并充分提高和发挥围岩自身承载力,与支护结构共同形成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支承系统;该支护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并提出了一次支护(锚杆+喷层)-可缩层(泡沫塑料等可缩材料)-二次支护(钢筋混凝土结构层、锚索、注浆、U型钢、W钢带等)等支护结构形式,对于解决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具有较明显的效果。对于这种复合支护体系中各结构单元或部分组合单元的作用,国内外做过大量的物理、数值和理论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对这种复合支护体系整体耦合作用进行研究。提供一种能够利用带底拱巷道断面的平面光弹模型来研究巷道的平面应变问题,并设计光弹试验所需的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实现了对较大平面光弹模型外围进行均布力加载,达到模拟地应力的目的,已经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专利技术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反力框架,所述的反力框架的下部连接有底部支撑,底部支撑与分荷加载板共同构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光弹模型,所述的分荷加载板与万向保持力加载机构的一端连接,万向保持力加载机构的另一端通过蜗轮丝杠千斤顶装置与反力框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反力框架,所述的反力框架的下部连接有底部支撑,底部支撑与分荷加载板共同构成的空间用于放置光弹模型,所述的分荷加载板与万向保持力加载机构的一端连接,万向保持力加载机构的另一端通过蜗轮丝杠千斤顶装置与反力框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底座横梁,以及与两根底座横梁垂直固定连接的底座支撑梁;所述的底座支撑梁与底座横梁通过螺栓垂直固定,底座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可调地脚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力框架为矩形框架,包括框架下梁,与框架下梁平行设置的框架上梁,以及分别设置在框架下梁与框架上梁两端,且与框架下梁与框架上梁垂直连接的框架立柱;所述的反力框架的四个角分别成对设置有角连接板,所述的两个下端的角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框架立柱和框架下梁,上端的两个角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框架立柱和框架上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下梁的底部焊接有一组与框架下梁垂直的连接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上梁的下方连接设置有一组定位板吊架,所述的定位板吊架的上端通过螺栓与框架上梁固定,下端用于限定分荷加载板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光弹试验三方向均布力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下梁通过螺栓与位于其上方的底部支撑连接,所述的底部支撑的上部设置有梯形开槽,两端设置有限定分荷载板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静刘希亮李照元郭佳奇于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