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资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该行业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愈发显著。在建筑材料中,水泥作为不可或缺的核心构件,尽管其具备优越的技术性能,但生产过程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
2、传统的硅酸盐水泥(opc)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水泥类型,其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分解与熟料的烧制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涉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以及熟料制备环节,这不仅导致矿物资源的大量消耗,而且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co2)。据统计,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会释放约0.85吨的co2。此外,生产所需的高温煅烧工艺还需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进一步增加了碳排放量。水泥行业作为全球工业生产中co2最大的排放源之一,其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8%,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关注点。
3、在混凝土建筑服役结束之后,会产生数量巨大的混凝土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占据整个建筑垃圾的50%以上。它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的组分包括胶凝材料和骨料,所述胶凝材料和骨料通过对水泥熟料块和/或回收熟料进行粉碎后得到;所述胶凝材料呈粉末状,所述骨料的粒径大于所述胶凝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的粒径为0.15-4.75 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3:1-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的组分还包括水,水与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5-0.8
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的组分包括胶凝材料和骨料,所述胶凝材料和骨料通过对水泥熟料块和/或回收熟料进行粉碎后得到;所述胶凝材料呈粉末状,所述骨料的粒径大于所述胶凝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的粒径为0.15-4.75 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3:1-5: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循环全熟料混凝土的组分还包括水,水与所述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5-0.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辉,靖瑞丰,王恒,汪澜,朱建平,管学茂,刘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